APP下载

互联网六大悖论

2014-12-21仲昭川

中国信息化 2014年8期
关键词:域名悖论理发师

文 | 仲昭川

逻辑的力量,能为人们找到最基本的线索,能使明白人更明白。

但逻辑还有另外一种力量,就是能把糊涂人搞糊涂。糊涂得一塌糊涂。

这在逻辑里面叫悖论。

悖论,是前后矛盾、无法自圆其说的理论或现象。

它迫使明白人进入混沌状态,迫使他们面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决断。

悖论的妙处,是引导人们用独立思考来找到针对自己的逻辑,从而使逻辑的力量达到无穷。

这,才是逻辑的伟大之处。

首先需要强调一点:悖论不是自然奥秘、不是科学难题,它来自于人文。

悖论来自于人。有了人,才有悖论。

悖论是在人们跟自己过不去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闹心的旋律。

最著名的那个理发师的悖论,不就是故意斗气儿吗?

他们村儿里只有一个理发师,这不挺好吗?有的村儿还一个没有呢。可村里偏偏要规定:村里的任何人,都不能给自己理发,都必须让理发师理,否则杀头。那理发师自己怎么办?

这叫悖论。

悖论,永远有办法解释或解决,前提是要有自己的决断。

后来听说理发师搬到边上的村子去住,这事儿就过去了。

早期搞互联网的,都是些明白人。凑在一起,就有了竞争。于是,都变着法儿制造悖论,给别人挖坑儿。

当然,他自己不小心的话,就先掉进去。

为了深究思维,我们挑出六个著名的互联网悖论,跟大家分享。

一、数字的悖论

数据是互联网行业最常用的词汇。

网上我们能用肉眼看到的一切都是前台数据,更多我们看不到的,是后台数据。

只要能以电子方式记录下来的信息,都是数据。无论是图文还是视频,无论是代码还是软件。

而数字,是数据的主要组成。

当IT 产品的性能指标和参数出现在买卖双方面前,都会直接表现为数字。这些数字都是静态的,象征着不变、稳定、真实、可查证。

而互联网上的数字,主要是指各种经营业绩的表现。这些数字是动态的。

如果用于无意查看或随意评估,这些数字有可能是真的,象征一定参考价值。

但如果用于有意评估或正规考核,那么就有可能是假的,因为网络数字作假的手段无穷无尽。在很多情况下,作假成本几乎为零。

当用于买卖双方的交割或计量时,肯定是假的、必然是假的、只能是假的。利益驱动下,由于无法查证,没人会提供真实数字。

比如,微博营销里的粉丝数、转发数。

可是,不用数字的话,用什么来代替?用感觉吗?一般人不敢。犹豫一圈儿后,还只能用数字。

于是,阿拉伯数字成了商品。

在互联网行业,不管是融资、还是营销,不管是投票、还是评分,到处都在“制造”数字。这就成了悖论。

二、流量的悖论

互联网流量的概念,主要是指网站整体或某个页面的真实访问量。是对访问者的人头数或访问次数的记录。

这是发布者和浏览者都关心的数字,由于涉及经营管理和行为决策,本不该是假的。

然而,当数字悖论成立后,流量悖论也随之成立。当数字成为商品,流量的买卖就成为必然。

比如,一个网站正常的访问量是每天一千万人,世界排名是全球第六名。在融资时,投资人希望该站世界排名能进入前三名。

于是,网站经营者就去“买”了一个叫做“八千万”的数字。加起来九千万。过关。

这些勾当,任何人听起来都会有些糊涂。但做起来,人人都是心明眼亮、手脚麻利、不露声色。

流量买回来,不仅可以去融资,更多情况下,是作为广告价值往外卖。

这种罪恶的买卖,至今还在盛行。

须知,这是无成本、无风险的生意!贩毒的人听了这个,一定会服毒自杀、羞愤而死。

这既是个荒谬的骗局,也是个著名的悖论。

数字也好、流量也罢,都是参考。一旦作为审核标准或买卖计量,只能是双方的故意合谋。明白人不受这个悖论的困扰。

三、圈地的悖论

现实世界的圈地,好处无穷且显而易见。

最初网上的圈地,是一种注册行为,得到的只是个域名。圈来圈去,经营不好的话,最后剩下的还是那个域名。把域名卖出去赚钱的概率太小了。

后来网上的圈地,是指新领域的捷足先登。

成功了,赢家通吃。比如当当网卖书、携程做出行业务、微信做移动圈子。

不成功,革命先烈,尸骨无存。

这种无限趋于两个极端的风险,对于决策者或创业者,是个悖论。

这种悖论,是互联网发展的永恒驱动力,引无数风流人物前赴后继,直至永远。

四、内容为王的悖论

古今中外所有的经营者,每天都在做同一件事: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然而,内容就是成本,而成本是经营者的天敌。

内容成本的可怕之处,是它无休止的叠加和递增,日复一日,直到倒闭。

可是没有新鲜的、高质量的内容,哪来的真实流量?

用户生成内容,本来是简单的事,但审核的成本又来了。

这是个悖论。

五、首页的悖论

很多人说:对于面向市场和大众的企业,不开官网,就如同不装电话一样。其实不一样。

公司有了电话,可以立即主动跟外界联系;开了官网,却只能等着别人来跟自己联系。这是相反的旋律。

开个官网花不了几个钱,随便开。但要让别人都知道官网的域名,进而有兴趣来访问,进而产生行为或交易,需要花多少钱?天文数字。

既然如此费劲,当初何必开官网?很多人的回答是:不仅名片上有个域名显得挺正规,而且有了自己的“首页”,可以把业务介绍到上面。

终于说到了首页。

那只是个官网的封面,是自己看着玩的,不是首页。首页是给外人看的。

如今真正的首页,是挂在搜索引擎上的,按照公司名字一搜,会出现一个结果页面,那才叫首页,是随时面向全世界的。谁都能看见。

只要知道你公司的名字,只要对你的公司感兴趣,谁都会主动去看。

这个首页,你建了吗?

正如新浪、搜狐只是大型网站而不再是网络门户,如今的官网封面,也不再是首页。

建官网,还是建首页?悖论。

六、水军的悖论

小米手机的传奇故事,再度把社会化营销推向热点。

社会化营销的实质,是一大批代表商家的人和一大批代表消费者的人广泛互动,进而形成口碑,拉动购买。

这样说来,社会化营销跟水军没关系。

但无所不在的水军,确确实实参与了各种社会化营销,并不是正常的分享和交流。

是利益驱动?不可能。一个小时工还几十块呢,几毛钱、几块钱谁要?几个人有可能、几十个有可能,成千上万的人怎么组建、怎么协调、怎么奖惩、怎么预防反水?没人能够回答。这超出了人类智慧。

是兴趣驱动?更不可能。消费者的口碑传播是自愿的,但不可能是连续的,更不可能是旷日持久的。

虽然微博营销里的水军成千上万,动辄转发、评论,但那都是软件模拟的,不是真人。

因此,水军的悖论,其实是小米手机的悖论,也是社会化营销的悖论。

悖论都是人为的。良性悖论是逻辑的博弈,恶性悖论是骗局。粉碎悖论骗局主要靠感觉和直觉,这是最精确的计量,也是互联网的基本原理之一。这是由互联网的人文属性决定的。

猜你喜欢

域名悖论理发师
视神经炎的悖论
不会理发的“理发师”
《江苏教育研究》官方网站域名变更公告
《江苏教育研究》官方网站域名变更公告
“帽子悖论”
没话找话
两位理发师
美妆悖论
知足者常乐
女理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