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经济学思考

2014-12-20孙海成

商业会计 2014年21期
关键词:交易费用公允价值意识形态

摘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作为新会计准则规定的五种计量属性之一,在新会计准则实施近五年的会计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本文试从诺思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从中找出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 产权 交易费用 意识形态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背景

2006年2月26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随后出台的38项具体准则中,会计要素计量准则有30项,其中有17项具体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越来越成为会计计量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当时新会计准则的出台,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有一定的时代背景。

(一)资本市场的发展给公允价值提供了运用空间。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首次建立资本市场以来,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资本市场的交易规模已越来越大,如我国证券交易额从1993年约6 500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约30 000亿,增加近5倍,上市公司从1993年183家发展到2005年 1 381家,为实现公允、公平的市场交易和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需要反映现有企业价值的报表信息,因此决策有用观的呼声越来越高,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为降低投资者的信息搜寻成本、实现等价交换提供了可能。据估计,新准则实施后A股公司净利可能增加200亿元。

(二)要素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为公允价值提供了现实依据。我国自1994年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生产资料、人力资源等要素逐步形成全国性、统一的开放市场,统计结果表明,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比重95.3%,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比重97.1%,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比重92.1%,价格市场化程度保持高位稳定。要素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相对公开、透明的价格机制,为会计要素提供公允价值计量的市价信息来源。

(三)国际化的背景为公允价值提供了外部动力。随着国际分工和贸易全球化的形成,各国之间为了争夺世界市场和保护国内市场进行了激励的竞争,为了保护本国企业和市场,以各种借口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是国际竞争中所经常采取的手段,我国就多次受到以“倾销”为借口对我国出口商品的限制。如仅2004年我国就遭受68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约30亿美元,2005年约为21亿美元。为了形成与国际市场趋同的成本核算属性,减少贸易摩擦和讨价还价的费用,主动适应世界市场的需要,我国对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四)监管体系的完善为公允价值合理运用提供了法律保证。市场经济本质是法制经济,为了能够使市场活动顺利地完成,必须建立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减少人们在产权转让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因此我国建立以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为基础的财经法律制度,并逐步完善对资本市场的监管法律体系,形成了以审计为主要属性的监督制度。这些对企业以公允价值为手段操纵利润的行为进行了有效的抑制,为公允价值的合理运用提供了法律保证。

(五)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可行性。我国会计职业界经过近二十年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会计工作的实践、理论研究,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公允价值的计量提供了人力保障。因此,在当时条件下,我国逐步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时机已经成熟,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可以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

但通过近几年会计实践工作,公允价值并没有成为主导的会计计量属性,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存在一定限制,如2009年772家上市公司年报对投资性房地产项目的披露中,仅25家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诺思的制度变迁分析框架中发现原因。

二、限制公允价值运用的因素分析

诺思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认为:在要素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出现利益空间和产权空白时,利益集团为了得到潜在利益,实现利益的相对均衡状态,需要制定新的制度界定产权;同时,新制度是否具有生命力取决于:是否经济有效地界定和计量产权以达到降低交易费用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有没有带来国家自身利益的提高,人们能否普遍的接受三个条件。但诺思的产权理论并没有进一步阐述要素相对价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笔者认为: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要素的供需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化,双方谈判的力量和偏好随之变化,要素价格随之变化。因此,公允价值作为会计制度规定的计量模式和界定产权的手段之一,实质是一种制度,其替代历史成本是科学技术、产权、交易费用、国家和意识形态五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公允价值未能成为主导型计量属性,可从上述五个因素的分析中找到答案。

(一)科学技术:限制公允价值运用的内在因素。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对公允价值的影响实质上作用于计量的三要素即事物本身和被计量事物的属性(劳动对象)、计量者(劳动力)和计量可用工具(劳动工具)产生的影响。

1.科学技术对劳动对象的影响。(1)科学技术对计量事物本身的影响。公允价值作为以市场为基础的计量属性,分为三个层级:一是如采用第一、二层级进行计量,计量事物本身必须具备相同或类似要素的活跃市场,活跃市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广泛的可接受性、相对稳定性和持续性。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①计量事物(劳动对象)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剧和替代品的增加,如20世纪80-90年代,美国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平均为3年,1995年已缩短到不到2年,导致要素市场不具有持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相对于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而言,企业主体的要素使用生命周期具有相对稳定性,许多资产包括大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专用资产由于资产市场淘汰导致缺乏市价信息对其进行后续计量。②由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时间较短,要素市场相对薄弱,导致绝大部分资产未能形成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市价信息不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因此在我国公允价值运用只能是具有全国统一的公允报价系统且成熟的活跃市场领域(如金融资产和一些通用性资产)得到有限的运用。二是如采用第三层级的估价技术,则要求对未来现金流量及风险具有可估计性。由于科技的进步,产品的生命周期正在加速缩短,替代品大量涌现,这为估计未来现金流量增加风险和不确定性,相应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合理性和客观性。(2)科学技术对被计量事物属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计要素的使用价值和用途越来越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以交易的视角对资产计价,其取决于市场最优使用价值,但企业的要素资产只能满足特定使用价值,以市场的最优使用价值产生的价值估算特定用途产生的价值,本身不符合配比原则。endprint

2.科学技术对会计计量工具的影响。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计计量的手段从原始的手工做账到现在通用的会计电算化核算方式的转变,提高了会计核算的速度,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信息技术整体水平和网络化技术还很落后,信息成本还较高,公允价值来源于不确定的市场或未来等原因,设计电算化操作程序进行后续和终止计量较为困难;历史成本后续和终止计量来源于设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设计程序较为简单,更适合通过电算化核算方式进行后续计量和终止计量,更能相对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企业信息成本,得到会计人员的青睐。

3.科学技术对劳动对象的影响。公允价值是一种估价方式,特别是第二、第三层级的计量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据统计,我国2011年会计人员数量已达到1 400万人,但具有高级会计职称的人数仅为8万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会计人员仅为4万人左右,人员的层次相对低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采用。

(二)产权:影响公允价值运用的驱动因素。“所谓产权指的是人们所接受的、由物的存在引起的、与物的使用有关的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产权必须是明确界定和可以计量的,因为这是产权管理、产权转让、分割和限定自身行为的前提。会计计量属性作为界定和计量产权的工具,必须是能够有效和经济地计量产权,其作用主要服务于产权行为。

1.从产权管理行为来看,在委托代理制的现代公司制企业中,代理人接受委托,代为管理和经营资产,同时,根据其业绩获取报酬和承担经营责任。Ijiri认为历史成本能够为这些以经营责任为导向的计量指标提供最好的输入数据。历史成本作为产权管理较优的方式,得到现有股东和经理层的偏好,这自然影响了公允价值的运用。

2.从产权转让来讲,首先,产权转让的依据是以企业价值为基础,公允价值反映的是资产市价,并不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如果说历史成本与企业价值不具有相关性,那么公允价值与企业价值也不具有相关性;其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要素,不仅要考虑到使用性贬值,而且要考虑市场的技术性贬值,资产贬值的程度相对于仅考虑使用性贬值的历史成本计价属性而言,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加之近几年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使现有投资者的利益受损,报表是经营者根据现有投资者的意图编制的,因此,现有投资者为了自身价值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公允价值的广泛使用。

3.从产权分割行为来看,现代公司制企业实行的是资本保全制度,不允许现有股东随意分割股权,一旦公司破产,则以清算价值来分割企业产权,这与正常经营条件下的公允价值计量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不适用于破产清算会计。这也影响企业对公允价值的运用。

(三)交易费用:限制公允价值运用的直接因素。在《企业的性质》中,科斯提出了交易费用理论,并指出了交易费用是企业替代市场的主要原因。对于交易费用,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定义,但一般而言,交易费用是个人交换他们对于经济资产的所有权和确立他们的排他性权利的费用。双方要进行交易,就必须寻找交易对象,这种寻找活动要产生信息生产、搜寻费用和判断费用。

1.从信息生产者的角度来讲,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因为涉及搜寻相同或类似资产市价信息和对会计要素估价的费用,相应增加企业的信息搜寻和生产费用;如采用估价技术,由于信息的相对模糊性,势必增加责任成本,企业为了规避责任,减少信息生产成本,倾向于以历史成本作为主要计量属性反映财务信息。

2.从信息搜寻者的角度来看,在产权交易中,一是多大程度信赖财务报表。魏剑等人对南京市322名股民的社会调查中,108名被调查者不以财务信息作出决策,占到34%;多数不关注会计信息的被调查者认为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失真、不完整和滞后是其主要原因。二是多大程度上依赖报表信息,即使在66%的关注财务信息被调查者中,只有10.7%的股民完全能够读懂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这说明89.3%的股民缺乏对财务信息的甄别能力,增加了财务信息的判断费用,自然在决策中不可能完全依赖财务信息。三是多大程度上利用财务信息。FEI和普华永道进行网上在线调查:88%的被调查者反馈现行会计和报告的标准过于复杂、难以理解,执行成本太高,无法利用财务信息。这说明在现行投资者的学历、知识结构和入市经验非常缺乏的条件下,普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势必增加会计信息的搜寻费用、甄别费用和信息的执行费用,这也决定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成为主要计量属性。四是怎样利用财务信息。与其说信息搜寻者是通过财务信息了解企业自身的价值,不如说,信息搜寻者可以通过过去的财务信息验证企业战略的恰当性、管理人员的战略眼光、员工的素质和实施战略的能力,可以通过验证来判断企业价值,而不是利用报表来反映企业价值。历史成本的可验证性能够满足信息搜寻者的验证需要。

3.从监管者的角度来看,通过估价技术估计要素公允价值,一方面因为会计人员处理信息成本太高而得不偿失;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可靠数据来源,容易使企业以此为手段操纵利润,给资本市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使监管费用太高变为不可能。

(四)国家因素:限制公允价值的强制性因素。诺思论述分析了国家有两个基本目的:一是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竞争和合作的基本规则,使统治者的自身利益最大化。二是在第一个目的的框架中降低交易费用以使社会利益最大化,从而增加税基达到增加税收的目的。对于国家的作用,诺思作出了回答:国家仅仅在统治者的福利最大化目标范围内促进和界定有效率的产权。

在我国,资本市场占有绝对控股权的是国家。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国家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国家为了发挥宏观调控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实行了国家占有绝对控股权的产权制度。国家作为大股东其目标是为了对代理人的监管,保证代理人对资产的保值增值,历史成本因为可靠、真实,是受托责任首选的计量属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公允价值广泛使用的障碍。第二,国家通过税收的方式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税收纳税申报、税额完整入库和税务检查增加了难度和成本,导致自身利益受到影响,历史成本由于具有可验证性的优点,受到税务部门的青睐;同时,纳税是以企业实现的收益为基础,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潜在收益并未成为应纳税所得额,这也妨碍公允价值的运用基础。第三,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家为了降低国际贸易的交易费用,实行与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通过近几年的贸易实践,如2002年我国加入WTO后,GDP为120 333亿元,出口总值为3 256亿美元;2005年新会计准则出台前,GDP为182 321亿元,出口总值为7 620亿美元,出口总值增长为2.34倍,远大于GDP1.51倍的增长率;2006年新会计准则出台后到2011年,我国GDP为471 564亿元,出口总值为18 986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出口总值增长近2.49倍,低于GDP2.59倍的增长速度;同时,2011年我国受到别国贸易救济调查为69次,共达59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近1倍,这说明通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达到国际趋同,减少贸易摩擦、增加出口比重的意图并未完全得以实现,这自然影响国家在主观意图对公允价值进一步广泛运用的力度。第四,会计目标的限制。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中,将受托责任观的会计目标置于决策有用观之前,这说明我国立法意图首先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其次才是信息的决策有用,历史成本相对于公允价值而言,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更有保证,这也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endprint

(五)意识形态:限制公允价值的诱导性因素。诺思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详细地论述了意识形态。在诺思看来,意识形态是由相互关系的、包罗万象的世界观构成,会计计量属性作为计量产权以降低交易费用的工具,是人们有意识选择的结果,人们共有的信念和道德观对此具有一定的影响。虽然我国市场经济运行属性已深得人心,市场经济的竞争和合作、个人利益最大化等意识形态已形成,为了取得个人利益最大化,投资包括直接和间接投资成为了时尚,投资需要企业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但由于下列意识形态的原因,导致公允价值的运用受到限制。第一,价值观的影响。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国家利益至上是主流的意识形态,产权的主要形式公有制主体是不可动摇的,在资本市场,国有股占主体地位就理所当然,计量国有产权的受托责任是会计的重点,这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未能得到广泛运用的原因之一。第二,诚信度的影响。根据2012年7月16日《财经》杂志报道:沪深两市被操纵股票曾达到80%。这说明在我国资本市场缺乏诚信体系,在诚信体系比较缺乏的前提下,国家倾向于严格的管制政策,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与公允价值相比,更具有说服力和有利于国家的监管。第三,会计传统的影响。会计作为一门科学,其对象为对过去的交易和事项进行反映和监督,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就是过去交易的价值体现,更符合会计的传统和真实可靠、如实反映和可验证性特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立足于现在,建立在假想交易基础上的估价技术,形成的报表成为估值报表,这样的报表很难得到使用者的信任和接受。不符合人们对会计传统的理解。

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完善

(一)首先建立和健全资本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资本和生产要素等活跃市场的健全和完善可以给企业提供公允价值信息,是企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通过市场提供的公允价值信息可以降低各相关者信息搜寻和讨价还价及执行的费用,使产权转让和保管有据有证,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国在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已逐步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资本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产权交换越来越成为人们经济活动的重心,如何提供会计报表以降低人们搜寻信息和判断的费用成为采用会计计量时考虑的重点。该种计量属性编制的会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组织的真正价值,实现产权的公允、公平的交换。

(二)国家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 公允价值之所以没有历史成本可靠,就是因为无据可查,是一种估价技术。但如果公允价值的数据来源于资本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就可以做到有据可查,有证可依,即市场证据作为会计计量的凭证。但如何保证资本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是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进行产权转让,这就要求国家利用自身的权力优势加强监督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执行力度,对违反公平竞争市场原则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治;同时,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大,监督成本越来越高,个人由于成本效益原则和“搭便车”的机会主义的行为,已越来越无能力和动力对市场进行监督,国家可以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促进监管职能的发挥。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发挥监督职能,从而达到降低整个社会交易费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三)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的竞争和道德意识形态。第一,要加强竞争和合作的意识形态,通过竞争机制,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二,强化服从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形态,实现国家整体利益最大化,在此基础上达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第三,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意识建设,特别要强化对经理人和会计人员的道德规范,使其能够不折不扣地完成受托责任。

四、结语

由于在新阶段上述条件的不成熟和制度的一些缺陷,公允价值只能适当地进行运用,在现有的会计核算中,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可以适当增加实物计量属性,形成货币计量属性和实物计量属性并存的格局;同时,对于在现阶段无法进行量化的信息,加大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披露的规范性、强制性。再者,补充提供必要的管理方面的信息(如管理人员讨论分析书、财务预测报告)以助投资者决策之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当我国的环境、制度和意识形态达到上述标准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就应该成为最主要的计量属性,减少其他属性特别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使用范围。所以未来的会计计量属性将是以公允价值为主的计量属性。

参考文献:

1.道格拉斯·诺思,罗伯特·托马斯(著),厉以平,蔡磊(译).西方世界的兴起[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

2.诺思(著),陈郁,罗华平(译).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埃瑞克.G.菲吕博顿,鲁道夫·瑞切特(编),孙经纬(译).新制度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4.亨利.I.沃尔克,詹姆斯.L.多德等(著),陈艳,孙丽霞主译.会计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夏冬林.财务会计基于价值还是基于交易[J].会计研究,2006,(8).

6.育龙网.会计信息复杂性与财务估价修正[N].2009-8-31.

7.孙海成.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会计计量模式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交易费用公允价值意识形态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