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农贸产品促进荣昌经济发展的建议

2014-12-20葛海龙等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层次分析法对策建议

葛海龙等

摘 要 从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以及实地考察,对重庆荣昌县域农业经济进行了深刻理解,从农业经济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特色农贸产品经营模式的思路探讨,运用AHP层次分析数学模型找出荣昌特色农贸产品经营局限并提出合理化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业经济;发展;层次分析法;对策建议;重庆市荣昌县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4

荣昌地处重庆西部,川渝接壤处,属川中盆地低谷丘陵地带,以浅丘地形为主,平均海拔380 m,幅员面积1 079 km?,耕地面积4.06万hm?,其中田2.87万hm?。人口8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65万。交通方便,四通八达,电能充足,通讯成网,县城21 km?中等城市建设初具规模,投资软硬环境条件优越。生猪、陶器、折扇、夏布、茶叶等名特优新产品闻名中外。国内一流畜牧科研院校实力雄厚,拥有全国最大良种仔猪产销基地,畜牧、科技、饲料、兽药、专业市场辐射西南,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加紧建设,“农、牧、工、贸”实力强县正在形成[1]。重庆荣昌按照“农业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园区化”的思路,整合项目资金近1.6亿元,建成重庆市生态农业循环园区和现代畜牧科技产业园区2个市级农业园区,以及10个体系完善、效益显著、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分别是:渝西桑园鸡生态养殖园区、荣昌万亩麻竹种植示范园区、荣昌万亩蔬菜园区、荣昌万亩银杏种植园区、铜鼓生态蛋鸡养殖园区、盘龙万亩生姜科技示范园区、清流河肉牛养殖园区、荣昌台湾农业园区、渝西万头生态奶牛养殖园区、观胜肉兔养殖园区。这些园区的建设打响了荣昌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了地企共赢。基于此,根据荣昌特色农贸产品经营局限问题,为全面建设完善的县域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1 建立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荣昌县始终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品质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增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的重头戏。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夯基础、惠民生、强产业、抓园区、重科技、严执法为抓手,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又好又快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2]。但在看到农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问题。

加快特色农贸产品市场建设和建立健全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模式使农产品市场档次更高,更具规模,更加完善,成为以资源为依托,以特色产品为主导,以规模化为发展方向,突出区位优势,辐射周边,建立起与国内外大市场农贸产品经营管理模式相衔接独特经营模式。

通过模型分析,从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中可以得出,我国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受到农业技 术、资金、人才、设备指标、产品品牌、价格影响能力以及特色农贸产品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指标等的影响;上述模型分析研究表明,从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水平的角度来讲,在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交易能力水平、市场交易主体规模及组织化程度以及农业服务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能力等的基本要素中,农产品交易能力水平的提升以及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才是影响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心所在,从而佐证了上述模型研究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4]。

5 建立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5.1 增加农业投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农贸产品投入本身发挥着公益功能,具有公益性质,因此,应视为公共农业设施建设的一部分。但根据农业市场实际情况,所有的农业技术、资金、人才、农业机械设备等基础不可能都由政府投资,除政府必要的投入外,还应需要发挥以企业投资为主,鼓励企业在农业方面的投入。但是,为了稳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要保障农产品市场公益功能的发挥,政府必须购买调控功能,应该大力支持农贸产品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用地、用水、农业技术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此外,也可以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措施,在紧急情况下,确保全社会农产品正常的供给秩序和稳定的市场供应,降低风险[5]。

5.2 发挥特色农产品品牌特色优势以及合理开发与用市场交易平台

发挥荣昌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全国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的品牌优势,发挥特色经济优势,推动“菜蓝子”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吴家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盘龙生姜基地、安富大棚蔬菜基地”等初具规模企业领头发展优势发挥带头作用。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合作制经济组织的经营模式,将分散的农户个体经营和生产商组织起来,形成规模生产。在市场交易平台建设上,要注意“扁平化、集中化、强控制、高效率”的原则,促进各参与组织紧密联系和合作,提高农产品市场交易效率。荣昌可根据自身优势和实际情况,农业企业和组织可以通过农产品代理商、分销商做市场,共同投入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农产品交易资源信息共享,建立集农户、组织和商家共赢的利益联合体,使农户和商户对市场网络的掌控运用处于主动地位,促进集约化经营。

5.3 建立健全和完善物流配送中心,增强特色农贸产品自主创新研发能力

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开发和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农业加工技术对各种生鲜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和处理,实现采购—仓储—加工—配送—销售诸环节高效链结,促进采购与销售枢纽的有效联通,降低运输损耗,通过及时加工和冷链配送,最大限度地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6]。

5.4 政府要发挥指导作用

完善服务型政府的服务职能,增强其有效性和高效性,使政府能更好地满足农业经济发展要求的需要,引导农业经济和农贸产品市场升级改造,推进农贸产品市场标准化建设,使农产品市场发展朝向规模化发展,专业特色农贸产品向批发市场发展,建立规范市场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改变经营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阳.发展农产品市场促进县域经济[J].农业与技,2013(8).

[2]曾伟球.南宁市改造和建设农贸超市的若干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8(3).

[3]谯龙,黄倩.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历史沿革与制度创新[J].人民论坛,2014(14).

[4]马增俊.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模式及定位[J].中国市场,2010(17).

[5]袁微,汪凯.基于AHP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6).

[6]宣亚南,易福金.我国生鲜农产品零售方式变化趋势、影响因素与对策初探[J].农村经济,2003(11).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摘 要 从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以及实地考察,对重庆荣昌县域农业经济进行了深刻理解,从农业经济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特色农贸产品经营模式的思路探讨,运用AHP层次分析数学模型找出荣昌特色农贸产品经营局限并提出合理化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业经济;发展;层次分析法;对策建议;重庆市荣昌县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4

荣昌地处重庆西部,川渝接壤处,属川中盆地低谷丘陵地带,以浅丘地形为主,平均海拔380 m,幅员面积1 079 km?,耕地面积4.06万hm?,其中田2.87万hm?。人口8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65万。交通方便,四通八达,电能充足,通讯成网,县城21 km?中等城市建设初具规模,投资软硬环境条件优越。生猪、陶器、折扇、夏布、茶叶等名特优新产品闻名中外。国内一流畜牧科研院校实力雄厚,拥有全国最大良种仔猪产销基地,畜牧、科技、饲料、兽药、专业市场辐射西南,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加紧建设,“农、牧、工、贸”实力强县正在形成[1]。重庆荣昌按照“农业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园区化”的思路,整合项目资金近1.6亿元,建成重庆市生态农业循环园区和现代畜牧科技产业园区2个市级农业园区,以及10个体系完善、效益显著、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分别是:渝西桑园鸡生态养殖园区、荣昌万亩麻竹种植示范园区、荣昌万亩蔬菜园区、荣昌万亩银杏种植园区、铜鼓生态蛋鸡养殖园区、盘龙万亩生姜科技示范园区、清流河肉牛养殖园区、荣昌台湾农业园区、渝西万头生态奶牛养殖园区、观胜肉兔养殖园区。这些园区的建设打响了荣昌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了地企共赢。基于此,根据荣昌特色农贸产品经营局限问题,为全面建设完善的县域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1 建立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荣昌县始终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品质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增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的重头戏。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夯基础、惠民生、强产业、抓园区、重科技、严执法为抓手,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又好又快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2]。但在看到农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问题。

加快特色农贸产品市场建设和建立健全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模式使农产品市场档次更高,更具规模,更加完善,成为以资源为依托,以特色产品为主导,以规模化为发展方向,突出区位优势,辐射周边,建立起与国内外大市场农贸产品经营管理模式相衔接独特经营模式。

通过模型分析,从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中可以得出,我国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受到农业技 术、资金、人才、设备指标、产品品牌、价格影响能力以及特色农贸产品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指标等的影响;上述模型分析研究表明,从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水平的角度来讲,在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交易能力水平、市场交易主体规模及组织化程度以及农业服务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能力等的基本要素中,农产品交易能力水平的提升以及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才是影响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心所在,从而佐证了上述模型研究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4]。

5 建立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5.1 增加农业投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农贸产品投入本身发挥着公益功能,具有公益性质,因此,应视为公共农业设施建设的一部分。但根据农业市场实际情况,所有的农业技术、资金、人才、农业机械设备等基础不可能都由政府投资,除政府必要的投入外,还应需要发挥以企业投资为主,鼓励企业在农业方面的投入。但是,为了稳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要保障农产品市场公益功能的发挥,政府必须购买调控功能,应该大力支持农贸产品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用地、用水、农业技术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此外,也可以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措施,在紧急情况下,确保全社会农产品正常的供给秩序和稳定的市场供应,降低风险[5]。

5.2 发挥特色农产品品牌特色优势以及合理开发与用市场交易平台

发挥荣昌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全国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的品牌优势,发挥特色经济优势,推动“菜蓝子”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吴家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盘龙生姜基地、安富大棚蔬菜基地”等初具规模企业领头发展优势发挥带头作用。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合作制经济组织的经营模式,将分散的农户个体经营和生产商组织起来,形成规模生产。在市场交易平台建设上,要注意“扁平化、集中化、强控制、高效率”的原则,促进各参与组织紧密联系和合作,提高农产品市场交易效率。荣昌可根据自身优势和实际情况,农业企业和组织可以通过农产品代理商、分销商做市场,共同投入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农产品交易资源信息共享,建立集农户、组织和商家共赢的利益联合体,使农户和商户对市场网络的掌控运用处于主动地位,促进集约化经营。

5.3 建立健全和完善物流配送中心,增强特色农贸产品自主创新研发能力

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开发和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农业加工技术对各种生鲜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和处理,实现采购—仓储—加工—配送—销售诸环节高效链结,促进采购与销售枢纽的有效联通,降低运输损耗,通过及时加工和冷链配送,最大限度地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6]。

5.4 政府要发挥指导作用

完善服务型政府的服务职能,增强其有效性和高效性,使政府能更好地满足农业经济发展要求的需要,引导农业经济和农贸产品市场升级改造,推进农贸产品市场标准化建设,使农产品市场发展朝向规模化发展,专业特色农贸产品向批发市场发展,建立规范市场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改变经营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阳.发展农产品市场促进县域经济[J].农业与技,2013(8).

[2]曾伟球.南宁市改造和建设农贸超市的若干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8(3).

[3]谯龙,黄倩.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历史沿革与制度创新[J].人民论坛,2014(14).

[4]马增俊.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模式及定位[J].中国市场,2010(17).

[5]袁微,汪凯.基于AHP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6).

[6]宣亚南,易福金.我国生鲜农产品零售方式变化趋势、影响因素与对策初探[J].农村经济,2003(11).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摘 要 从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以及实地考察,对重庆荣昌县域农业经济进行了深刻理解,从农业经济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特色农贸产品经营模式的思路探讨,运用AHP层次分析数学模型找出荣昌特色农贸产品经营局限并提出合理化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业经济;发展;层次分析法;对策建议;重庆市荣昌县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4

荣昌地处重庆西部,川渝接壤处,属川中盆地低谷丘陵地带,以浅丘地形为主,平均海拔380 m,幅员面积1 079 km?,耕地面积4.06万hm?,其中田2.87万hm?。人口8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65万。交通方便,四通八达,电能充足,通讯成网,县城21 km?中等城市建设初具规模,投资软硬环境条件优越。生猪、陶器、折扇、夏布、茶叶等名特优新产品闻名中外。国内一流畜牧科研院校实力雄厚,拥有全国最大良种仔猪产销基地,畜牧、科技、饲料、兽药、专业市场辐射西南,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加紧建设,“农、牧、工、贸”实力强县正在形成[1]。重庆荣昌按照“农业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园区化”的思路,整合项目资金近1.6亿元,建成重庆市生态农业循环园区和现代畜牧科技产业园区2个市级农业园区,以及10个体系完善、效益显著、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分别是:渝西桑园鸡生态养殖园区、荣昌万亩麻竹种植示范园区、荣昌万亩蔬菜园区、荣昌万亩银杏种植园区、铜鼓生态蛋鸡养殖园区、盘龙万亩生姜科技示范园区、清流河肉牛养殖园区、荣昌台湾农业园区、渝西万头生态奶牛养殖园区、观胜肉兔养殖园区。这些园区的建设打响了荣昌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了地企共赢。基于此,根据荣昌特色农贸产品经营局限问题,为全面建设完善的县域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1 建立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荣昌县始终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品质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增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的重头戏。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夯基础、惠民生、强产业、抓园区、重科技、严执法为抓手,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又好又快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2]。但在看到农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问题。

加快特色农贸产品市场建设和建立健全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模式使农产品市场档次更高,更具规模,更加完善,成为以资源为依托,以特色产品为主导,以规模化为发展方向,突出区位优势,辐射周边,建立起与国内外大市场农贸产品经营管理模式相衔接独特经营模式。

通过模型分析,从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中可以得出,我国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受到农业技 术、资金、人才、设备指标、产品品牌、价格影响能力以及特色农贸产品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指标等的影响;上述模型分析研究表明,从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水平的角度来讲,在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交易能力水平、市场交易主体规模及组织化程度以及农业服务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能力等的基本要素中,农产品交易能力水平的提升以及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才是影响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心所在,从而佐证了上述模型研究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4]。

5 建立特色农贸产品经营管理体系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5.1 增加农业投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农贸产品投入本身发挥着公益功能,具有公益性质,因此,应视为公共农业设施建设的一部分。但根据农业市场实际情况,所有的农业技术、资金、人才、农业机械设备等基础不可能都由政府投资,除政府必要的投入外,还应需要发挥以企业投资为主,鼓励企业在农业方面的投入。但是,为了稳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要保障农产品市场公益功能的发挥,政府必须购买调控功能,应该大力支持农贸产品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用地、用水、农业技术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此外,也可以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措施,在紧急情况下,确保全社会农产品正常的供给秩序和稳定的市场供应,降低风险[5]。

5.2 发挥特色农产品品牌特色优势以及合理开发与用市场交易平台

发挥荣昌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全国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的品牌优势,发挥特色经济优势,推动“菜蓝子”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吴家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盘龙生姜基地、安富大棚蔬菜基地”等初具规模企业领头发展优势发挥带头作用。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合作制经济组织的经营模式,将分散的农户个体经营和生产商组织起来,形成规模生产。在市场交易平台建设上,要注意“扁平化、集中化、强控制、高效率”的原则,促进各参与组织紧密联系和合作,提高农产品市场交易效率。荣昌可根据自身优势和实际情况,农业企业和组织可以通过农产品代理商、分销商做市场,共同投入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农产品交易资源信息共享,建立集农户、组织和商家共赢的利益联合体,使农户和商户对市场网络的掌控运用处于主动地位,促进集约化经营。

5.3 建立健全和完善物流配送中心,增强特色农贸产品自主创新研发能力

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开发和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农业加工技术对各种生鲜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和处理,实现采购—仓储—加工—配送—销售诸环节高效链结,促进采购与销售枢纽的有效联通,降低运输损耗,通过及时加工和冷链配送,最大限度地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6]。

5.4 政府要发挥指导作用

完善服务型政府的服务职能,增强其有效性和高效性,使政府能更好地满足农业经济发展要求的需要,引导农业经济和农贸产品市场升级改造,推进农贸产品市场标准化建设,使农产品市场发展朝向规模化发展,专业特色农贸产品向批发市场发展,建立规范市场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改变经营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阳.发展农产品市场促进县域经济[J].农业与技,2013(8).

[2]曾伟球.南宁市改造和建设农贸超市的若干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8(3).

[3]谯龙,黄倩.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历史沿革与制度创新[J].人民论坛,2014(14).

[4]马增俊.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模式及定位[J].中国市场,2010(17).

[5]袁微,汪凯.基于AHP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6).

[6]宣亚南,易福金.我国生鲜农产品零售方式变化趋势、影响因素与对策初探[J].农村经济,2003(11).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层次分析法对策建议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