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流塑状地层隧道进洞施工技术探讨

2014-12-20李永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4年10期
关键词:设计与施工隧道工程

李永

摘要:鉴于软流塑状地层必须采用适当的辅助工法对地层进行加固,才能保证暗挖施工过程中隧道本身和地面建筑物和管线的安全,以西宁市南绕城公路南酉山隧道成功施工为例,详细介绍了施工方案和要点以及软流塑地层加固的技术措施,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指导,确保隧道安全进洞。

关键词:软流塑状地层;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进洞技术

中图分类号:U455.4文献标志码:B

南酉山分离式隧道位于西宁市城东区南酉山村北,左线长860 m,起讫桩号ZK28+180~ZK29+040,右线长840 m,起讫桩号YK28+190~YK29+030。南酉山隧道右洞进口段穿越软流塑状地层,属于典型的软塑性地层,为国内隧道工程中极少见的不良地质状况之一。

1工程概况

经勘探,隧道里程桩号YK28+190~YK28+243范围内分布着软流塑粉质黏土层。隧道进口端地层岩性主要从上到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Q4ml)填土,上部以灰黑、灰褐等杂填土为主,层厚0.30~6.00 m,均厚2.18 m,下部以浅黄色、灰黄色素填土为主,层厚0.50~9.50 m,均厚6.86 m;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Q3eol)粉质粘土层,以黄、灰黄色粉粒为主,天然含水量大于 40%,塑性指数高达236,塑限低至2010%,内摩角低至60°~90°,内聚力0.16 kg·cm-1,厚10.2~40 m,平均厚度为21 m;基岩为第三系(E)棕红色泥岩,浅灰~红褐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层厚5.3~20 m,岩芯多呈碎石状,并夹有石膏薄层及粉砂质泥岩,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fa0]=220~350 kPa、摩阻力标准值qik=60~80 kPa,其明暗交界处地质分布如图1所示。

软流塑状粉质粘土具有高压缩性、高灵敏度、强度低、易产生蠕动等特性,开挖后自稳能力极差,易坍塌,地面沉降难以控制。其施工难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明洞范围内(YK28+190~YK28+223)开挖到距拱顶5 m时出现软流塑状粉质黏土,坡脚处有渗水、流泥现象,自稳能力极差,边坡失稳,将引起坡顶民房开裂,危及安全。

(2) 隧道上层覆土薄,不能形成有效的承载拱,自稳能力极差,严重时可能发生涌泥、塌方事故。

(3) 地面沉降难以控制,过大沉降易引起洞顶路面开裂,甚至坍陷,影响交通安全。

(4) 进口段为下坡施工,地下水丰富,给施工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2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措施

2.1施工方案

鉴于隧道进口段穿越软流塑地层,仰坡上方为南酉山村主干道,右侧为民房,为保证施工期间内隧道上方道路、民房的安全,施工前先对明洞及仰坡土体预加固、支护;暗洞施工遵循“预加固、短进尺、小循环、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采用大管棚+小导预注浆的超前支护措施,钢花管注浆加固仰拱底;施工时加强隧道排水治水,地表、边仰坡设置截水沟疏导地表水,洞内外设置集水井引排地下水,保证边坡、工作面土体的稳定性;将监控量测纳入施工工序,监控量测项目主要有:建筑物沉降、地质及支护观察、拱顶下沉、洞内收敛、地表沉降[14]。

2.2主要施工措施

2.2.1洞口土体预加固措施

采用高压旋喷桩、粉喷桩对明洞两侧及边、仰坡进行预加固处理。明洞两侧采用粉喷桩进行土体改良,仰坡及明洞拱底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加固处理[57]。洞口预支护布置图如图2、3所示。endprint

摘要:鉴于软流塑状地层必须采用适当的辅助工法对地层进行加固,才能保证暗挖施工过程中隧道本身和地面建筑物和管线的安全,以西宁市南绕城公路南酉山隧道成功施工为例,详细介绍了施工方案和要点以及软流塑地层加固的技术措施,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指导,确保隧道安全进洞。

关键词:软流塑状地层;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进洞技术

中图分类号:U455.4文献标志码:B

南酉山分离式隧道位于西宁市城东区南酉山村北,左线长860 m,起讫桩号ZK28+180~ZK29+040,右线长840 m,起讫桩号YK28+190~YK29+030。南酉山隧道右洞进口段穿越软流塑状地层,属于典型的软塑性地层,为国内隧道工程中极少见的不良地质状况之一。

1工程概况

经勘探,隧道里程桩号YK28+190~YK28+243范围内分布着软流塑粉质黏土层。隧道进口端地层岩性主要从上到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Q4ml)填土,上部以灰黑、灰褐等杂填土为主,层厚0.30~6.00 m,均厚2.18 m,下部以浅黄色、灰黄色素填土为主,层厚0.50~9.50 m,均厚6.86 m;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Q3eol)粉质粘土层,以黄、灰黄色粉粒为主,天然含水量大于 40%,塑性指数高达236,塑限低至2010%,内摩角低至60°~90°,内聚力0.16 kg·cm-1,厚10.2~40 m,平均厚度为21 m;基岩为第三系(E)棕红色泥岩,浅灰~红褐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层厚5.3~20 m,岩芯多呈碎石状,并夹有石膏薄层及粉砂质泥岩,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fa0]=220~350 kPa、摩阻力标准值qik=60~80 kPa,其明暗交界处地质分布如图1所示。

软流塑状粉质粘土具有高压缩性、高灵敏度、强度低、易产生蠕动等特性,开挖后自稳能力极差,易坍塌,地面沉降难以控制。其施工难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明洞范围内(YK28+190~YK28+223)开挖到距拱顶5 m时出现软流塑状粉质黏土,坡脚处有渗水、流泥现象,自稳能力极差,边坡失稳,将引起坡顶民房开裂,危及安全。

(2) 隧道上层覆土薄,不能形成有效的承载拱,自稳能力极差,严重时可能发生涌泥、塌方事故。

(3) 地面沉降难以控制,过大沉降易引起洞顶路面开裂,甚至坍陷,影响交通安全。

(4) 进口段为下坡施工,地下水丰富,给施工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2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措施

2.1施工方案

鉴于隧道进口段穿越软流塑地层,仰坡上方为南酉山村主干道,右侧为民房,为保证施工期间内隧道上方道路、民房的安全,施工前先对明洞及仰坡土体预加固、支护;暗洞施工遵循“预加固、短进尺、小循环、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采用大管棚+小导预注浆的超前支护措施,钢花管注浆加固仰拱底;施工时加强隧道排水治水,地表、边仰坡设置截水沟疏导地表水,洞内外设置集水井引排地下水,保证边坡、工作面土体的稳定性;将监控量测纳入施工工序,监控量测项目主要有:建筑物沉降、地质及支护观察、拱顶下沉、洞内收敛、地表沉降[14]。

2.2主要施工措施

2.2.1洞口土体预加固措施

采用高压旋喷桩、粉喷桩对明洞两侧及边、仰坡进行预加固处理。明洞两侧采用粉喷桩进行土体改良,仰坡及明洞拱底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加固处理[57]。洞口预支护布置图如图2、3所示。endprint

摘要:鉴于软流塑状地层必须采用适当的辅助工法对地层进行加固,才能保证暗挖施工过程中隧道本身和地面建筑物和管线的安全,以西宁市南绕城公路南酉山隧道成功施工为例,详细介绍了施工方案和要点以及软流塑地层加固的技术措施,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指导,确保隧道安全进洞。

关键词:软流塑状地层;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进洞技术

中图分类号:U455.4文献标志码:B

南酉山分离式隧道位于西宁市城东区南酉山村北,左线长860 m,起讫桩号ZK28+180~ZK29+040,右线长840 m,起讫桩号YK28+190~YK29+030。南酉山隧道右洞进口段穿越软流塑状地层,属于典型的软塑性地层,为国内隧道工程中极少见的不良地质状况之一。

1工程概况

经勘探,隧道里程桩号YK28+190~YK28+243范围内分布着软流塑粉质黏土层。隧道进口端地层岩性主要从上到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Q4ml)填土,上部以灰黑、灰褐等杂填土为主,层厚0.30~6.00 m,均厚2.18 m,下部以浅黄色、灰黄色素填土为主,层厚0.50~9.50 m,均厚6.86 m;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Q3eol)粉质粘土层,以黄、灰黄色粉粒为主,天然含水量大于 40%,塑性指数高达236,塑限低至2010%,内摩角低至60°~90°,内聚力0.16 kg·cm-1,厚10.2~40 m,平均厚度为21 m;基岩为第三系(E)棕红色泥岩,浅灰~红褐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层厚5.3~20 m,岩芯多呈碎石状,并夹有石膏薄层及粉砂质泥岩,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fa0]=220~350 kPa、摩阻力标准值qik=60~80 kPa,其明暗交界处地质分布如图1所示。

软流塑状粉质粘土具有高压缩性、高灵敏度、强度低、易产生蠕动等特性,开挖后自稳能力极差,易坍塌,地面沉降难以控制。其施工难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明洞范围内(YK28+190~YK28+223)开挖到距拱顶5 m时出现软流塑状粉质黏土,坡脚处有渗水、流泥现象,自稳能力极差,边坡失稳,将引起坡顶民房开裂,危及安全。

(2) 隧道上层覆土薄,不能形成有效的承载拱,自稳能力极差,严重时可能发生涌泥、塌方事故。

(3) 地面沉降难以控制,过大沉降易引起洞顶路面开裂,甚至坍陷,影响交通安全。

(4) 进口段为下坡施工,地下水丰富,给施工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2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措施

2.1施工方案

鉴于隧道进口段穿越软流塑地层,仰坡上方为南酉山村主干道,右侧为民房,为保证施工期间内隧道上方道路、民房的安全,施工前先对明洞及仰坡土体预加固、支护;暗洞施工遵循“预加固、短进尺、小循环、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采用大管棚+小导预注浆的超前支护措施,钢花管注浆加固仰拱底;施工时加强隧道排水治水,地表、边仰坡设置截水沟疏导地表水,洞内外设置集水井引排地下水,保证边坡、工作面土体的稳定性;将监控量测纳入施工工序,监控量测项目主要有:建筑物沉降、地质及支护观察、拱顶下沉、洞内收敛、地表沉降[14]。

2.2主要施工措施

2.2.1洞口土体预加固措施

采用高压旋喷桩、粉喷桩对明洞两侧及边、仰坡进行预加固处理。明洞两侧采用粉喷桩进行土体改良,仰坡及明洞拱底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加固处理[57]。洞口预支护布置图如图2、3所示。endprint

猜你喜欢

设计与施工隧道工程
大跨径悬臂梁临时锚固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
隧道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策略探析
隧道工程中的软岩支护技术
大跨度SP板、砌块建筑设计与施工
隧道工程教学体系改革方法探索
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