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视角解读隐喻性矛盾修辞格*

2014-12-20叶忠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修辞格喻体隐喻

叶忠星

(湖州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湖州313000)

英语修辞格Oxymoron,亦即矛盾修辞格,词源为古希腊语Oxusmors。其中,oxus意为sharp,moros意为dull。该辞格的字面意思是“锋利的迟钝”。修辞学家李国南指出,这一修辞方式很富有哲理性,十分善于揭示客观事物的辩证规律,以及人们内心世界极其复杂的心理矛盾。[1]

隐喻始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代,是个千年古话题,各种著述不计其数。自从Lakoff and Johnson[2]划时代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出版后,隐喻研究进入认知转向,隐喻也成为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界的热点话题。认知语言学界已经将隐喻和转喻上升为人类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并且将明喻、拟人、类比等都纳入为隐喻的下义范畴。隐喻和转喻获得超然地位的同时,也预示着其他非比喻性辞格研究的风光不再。在中国期刊网中,隐喻研究相关论文数以万计,而矛盾修辞格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则显得力量单薄。鉴于此,本文拟提出两个研究问题:(1)隐喻与矛盾修辞格的结合是否可能?是否存在既是隐喻句,又同时是矛盾修辞格的句子?(2)如果存在隐喻性矛盾修辞格,那么主要有哪些外在的语言表达形式?

一、研究背景概述

(一)文献综述

截止2014年4月10日,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发现以“矛盾修辞”为篇名的文献共计141篇。其中,期刊96篇、硕士论文13篇。期刊方面,主要从修辞和语用角度研究矛盾修辞及其修辞效果以及矛盾修辞的翻译方法。从认知角度研究矛盾修辞的论文并不多见,杨国栋[3]运用了图形-背景理论、概念合成理论和常规关系理论证明了该辞格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王文斌[4]指出事物的内在对立统一性,使得矛盾修辞格的矛盾双方产生耦合效应。至于硕士论文,张旭[5]、蒋大山[6]、郭璐璐[7]主要从概念整合的角度来分析其背后的认知理据。李梦琦[8]则额外综合了框架转移理论和关联理论来理解矛盾修辞的运作机制。

在国外,同样很少看到隐喻与矛盾修辞的结合研究。Goatly[9](P230)探讨了隐喻的矛盾性,只是认为“life is a box of chocolates”不如“nudity is a form of dress”矛盾。在国外专业隐喻研究杂志Metaphor andSymbol历年论文中,Lu and Chiang[10](P331-355)也只是分别处理了隐喻和矛盾修辞格在解释佛教典籍《心经》中概念Emptiness(空)的作用。但这几位学者都没有整合性研究并分析隐喻性矛盾修辞格。

隐喻和矛盾修辞格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肯尼斯·伯克[11](P421-438)提出的新修辞学思想将隐喻上升到四种主修辞格(master trope)之一,即超越一般修辞格的修辞格。因此,隐喻可以渗透进矛盾修辞格,组合成一种新修辞格metaphorical oxymoron(隐喻性矛盾修辞格)。但是通过关键词搜索,目前并没有关于隐喻性矛盾修辞的研究论文,因此很有必要研究隐喻与矛盾修辞格的互动,这样不仅可以在传统修辞格和认知语言学之间找到契合,而且也会拓宽隐喻的研究范围。

(二)语料来源

本文的语料主要来自Mardy Grothe[12]博士出版的Oxymoronica,该书收集了成百上千的含有矛盾修辞格的句子,能够确保所引例证的可信度。Grothe博士终生致力于收集各种引用语,但一般只是按照主题来给矛盾修辞句归类。本文从中选择了37个矛盾修辞句兼隐喻句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矛盾修辞格和隐喻结合的基础,亦即隐喻性矛盾修辞格的外在语言表现形式。

二、矛盾修辞格和隐喻结合是可能的

语义重合、心理重合和幽默重合的特征,使得矛盾修辞格和隐喻的结合具有可能。

首先,语义重合。束定芳[13](P70)归纳出隐喻的12条主要语义特征,首当其冲的就是矛盾性,束将其定义为隐喻句子意义在逻辑上与语境的矛盾性。毫无疑问,束更多关注的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矛盾性。本文认为矛盾修辞格的意义相悖属于矛盾性的一种,具备与隐喻结合的现实可能。此外,Hughes[14](P15)早在30年前就指出oxymoron应该被隐喻地来理解,因为sharp是“明智”的隐喻,而dull是“愚蠢”的隐喻。换言之,矛盾修辞格意味着“愚蠢的明智”,含有一定的隐喻意义。在词源上,也可以发现矛盾修辞格和隐喻结合的可能性。

其次,心理重合。谈到隐喻产生的第三种心理原因,束定芳[13](P108)认为从一般的大众心理角度看,隐喻和相关语言机制的使用涉及到“求新”“求异”等心理。显而易见,这种追求“新奇心理”的情结跟矛盾修辞格有重合之处,因为“矛盾”的字面意义就蕴含着求新求异的心理。Burke K.[15](P503)将隐喻当作“视角”的替换,能够揭示出将此物的“彼性”和彼物的“此性”(the thisness of a that,or the thatness of a this)。由此可以看出,此物和彼物以及“此性”和“彼性”同样出于一种求新求异的心理。

第三,幽默重合。是指矛盾修辞格和隐喻都具有幽默的语用效果。McArthur[16](P739)指出矛盾修辞格经常用于社会评论,显得既幽默又戏剧化。而隐喻具备的幽默潜质也为许多研究者所认可,比如Dynel[17]等。因此,一旦隐喻与矛盾修辞格结合会产生更强的幽默效果。

三、隐喻性矛盾修辞格基本表达形式

为了便于说明隐喻性矛盾修辞格的六种基本表达形式,本文采用图示方法。其中,TD=target domain,SD=source domain,G=ground。在隐喻术语中,target domain(目标域)即本体,source domain(源域)即为喻体,ground为喻底。比如,概念隐喻“LOVE IS A JOURNEY.(爱情是旅行)”中源域“旅行”的意义就会被映射到目标域“爱情”中。矛盾修辞格主要体现在两种意义(sense)之间的矛盾,在图示中标注为S1和S2。符号()表示隐喻表达中该项为非必要条件,即该成分并非需要出现。

根据本文的研究,既属于隐喻表达又属于矛盾修辞格的表达主要存在以下六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下(图1),源域和目标域具有相悖的语义,形式上虽然表现为经典的隐喻句“A is B”,只不过A 和B语义构成反义关系而已。比如:

例1:Thechildisfatheroftheman.——By William Wordsworth(85)

字面意义上看,浪漫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经典名句不合逻辑,“儿童是成人的父亲”显然与客观现实相违背,但大诗人想要表达的却是“三岁看到老”的人生哲学。

例2:Comedyistragedyplus time.(126)

译文:喜剧是悲剧加上时间。

人生对很多人来说就是悲喜剧,这固然是由于该概念本身具有的对立统一性所导致的。假以时日,有耐心的人能够把悲剧变成喜剧。

例3:Warispeace.Freedomisslavery.——By George Orwell(211)

译文:战争即是和平。自由即是奴役。

本例证来自乔治·奥威尔著名政治寓言《1984》,讽刺了特定环境下这些荒诞不经的社会真理。“战争即是和平”毫无疑问使用了隐喻性矛盾修辞;因为逻辑上战争和和平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战争即是和平”这句话里本体和喻体构成反义关系,同时也符合幽默理论中的脚本对立(script opposition),该例结合了隐喻、矛盾修辞格和幽默这三个元素,具备极佳的讽刺效果。

第二种情况下(图2),目标域含有语义矛盾的成分,这成为构成矛盾修辞格的前提,但是这种隐喻性矛盾修辞并不常见。

例4:A man’sbestfortune,orhisworst,is like his wife.(73)

本体中含有矛盾成分,即“最好和最坏的财富”。同时以“妻子”作为喻体来比喻一个男人最好和最坏的财富,是一种拟人的用法,可以表现出男人对财富爱恨交加的情感,显得十分风趣。

第三种情况下(图3),源域含有语义矛盾的成分,同样构成矛盾修辞格的逻辑前提。比如毛泽东的“纸老虎”(paper tiger)充当喻体来隐喻反动派时,“纸”和“老虎”则构成了矛盾修辞格。在所搜集的语料中,这种形式的隐喻性矛盾修辞表达最多,而且许多表现为“形容词+名词”的语义结构。

例5:Religion is a disease,but it is anobledisease.——By Heraclitus(94)

例6:Oscar Wilde wasamixtureofanApolloandamonster.——By George Meredith(151)

例7:Architecture isfrozenmusic.——By Goethe(Hughes,1983:36)

例8:Paintingissilentpoetry,poetry ispaintingthatspeaks.——By Simonides of Ceos(Hughes,1984:37)

例9:Lifeisatragedyfullofjoy.——By Bernard Malamud(178)

例10:Goodtasteandhumorare a contradiction in terms,likeachastewhore.——By Malcolm Muggeridge(17)

毫无疑问,上面六个例证中喻体含有相悖的语义成分。例5,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看来,宗教虽然像疾病一样会夺去人的性命或者会传染,但宗教同样会给普通人带来精神上的安慰,也是一种高尚的安慰剂。例6,英国唯美主义戏剧家奥斯卡·王尔德固然才华横溢,和太阳神阿波罗一样光辉,但是私生活不检点也为人诟病。推而广之,天才往往是天使和恶魔的化身。例7,大哲学家歌德把建筑隐喻为凝固的音乐。音乐像水一样是流动的,而建筑却是静止和凝固的。因此,建筑是一种像音乐般的永久装饰艺术。例8,古希腊著名抒情诗人西蒙尼德斯似乎认为诗歌大于绘画。诗歌是无声的绘画艺术和声音的综合;而绘画只是隐喻为“无声的诗歌”。另一方面,无声的诗歌和有声的绘画构成矛盾修辞,会让人惊叹于睿智的古希腊人在两千多年就有“有声的绘画”一说。例9,喻体“充满了欢乐的悲剧”,不禁让人莞尔。换言之,生活本来就是悲喜剧。例10,固然许多幽默显得品格低下,尤其是黄色的和污秽的幽默。但是幽默并非“娼妓”,如果将所有幽默和好品味对立起来,则是言过其实。实际上,含有矛盾修辞格的幽默有时候会显得生趣盎然。

第四种情况下(图4),喻体可以直接或间接出现,但是喻底含有语义矛盾的成分,从而构成矛盾修辞格的逻辑前提。

例11:Nonvoilenceis a powerful and justweapon...which cuts without wounding...——By Martin Luther King,Jr.(178)

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将非暴力隐喻地视为强大和公正的武器。但另一方面,他在对喻底的解释中指出这种武器的矛盾之处,即其有杀伤力但却不会造成伤害。马丁路德·金和甘地同样主张非暴力,而这也让非暴力的美国黑人运动更加具有力量。

例12:Poetryliesitswaytothetruth.——By John Ciardi(189)

该例并非典型的“A IS B”形式的隐喻句,但分析一下可以发现其隐含的隐喻为“Poetry is a liar.”中文译文“诗歌是个说谎的人”是个隐喻表达,因为拟人在认知语言学中被视为一种隐喻。此外,对于矛盾修辞,可以发现lies和truth之间的语义相悖。该句的背后深意是“诗歌通过撒谎而达到真实”。

第五种情况(图5)是本体和喻底构成意义矛盾,喻体在结构上并非为必要条件,但可以通过喻底推测出喻体。

例13:Freeloveisexpensive.——By Bernadette Devlin(3)

因为本例中多义词free一语双关,既可以表示“免费的”,也可以表示“自由的”,因此可以理解为“自由的/免费的恋爱是花钱的”。通过喻底expensive可以推导出喻体是commodity(商品),体现了LOVE IS A COMMODITY(爱情是商品)的概念隐喻。但是该例证中本体中的限定成分free刚好和喻底的expensive构成了意义矛盾。

例14:Even hisignoranceisencyclopedic.(Hughes,1983:45)

通过喻底encyclopedic可以推导出喻体是“百科全书”。此外,将“无知”隐喻化为“百科全书”,还具有夸张效果。

例15:I like him and his wife.He is soladylike,and she isgentlemanly.——By Sydney Smith on an unnamed couple(152)

根据常识,女性是男性的反义词,因此可以推导出本句话中的两个隐喻,即“男人是女人”和“女人是男人”。汉语中,也有类似的隐喻性矛盾修辞表达,比如“女汉子”“男人婆”等。

第六种情况下(图6),喻底和喻体构成了矛盾修辞格。在正常的逻辑下,喻底往往揭示喻体的语义特征,因而并不会和喻体构成语义相悖。但是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确实存在这种特殊的隐喻性矛盾修辞格。不过,由于喻底是喻体的语义映射,因此这种形式的隐喻性矛盾修辞格实质上是一种irony(反讽)或戏谑语。进一步而言,具体的语境实际上会取消这种形式上的喻底,而听者付出更多的认知加工后,会推导出实际的喻底应该正好相反。

例16:That is asclearasmud.——By R.H.Barham(Hughes,1983:35)

“as clear as mud”结构上是一个明喻习语,字面上的喻底是“清晰”,喻体却是“泥”,但实际上是个常用的戏谑语,意为“不清晰”。因此,言者会创造性地篡改类似的明喻表达,取得反讽的效果。比如,可以换用反义词或者语义相悖的喻底来改编as busy as a bee,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等明喻习语创造出as lazy as a bee等戏谑表达,来取得相应的戏谑或夸张效果。汉语中也有类似的戏谑的隐喻性矛盾修辞,比如,“忙的像猪一样”“聪明的像猪一样”等。

有必要指出,“形容词+名词”结构的矛盾修辞常常可以扩充为“as+形容词+as+喻体”的语言形式,亦即第三种和第六种形式的隐喻性矛盾修辞格可以转换。本文的例5、例7、例10可以分别改编为as noble as a disease,as frozen as music和as chaste as a whore等。

四、结 语

隐喻和矛盾修辞一样,不只是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矛盾性预示着隐喻与矛盾修辞格结合的可能。在实际的语言表达中,矛盾修辞的两种相悖的意义,可以出现在本体、喻体和喻底中,导致隐喻性矛盾修辞呈现出六种外在的语言形式。而隐喻性矛盾修辞结合了两个辞格的特征,呈现出更强的幽默修辞效果以及在语义相悖的表达中睿智地发现事物的真谛。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事物的两面性决定了矛盾修辞法具备无穷的创造力,而隐喻性矛盾修辞法不仅结合了矛盾的普遍性,而且还印证了人类隐喻思维的普遍性。通过上述的外在语言形式,说话者可以创造出大量的隐喻性矛盾修辞表达。

[1]李国南.有关oxymoron的几个问题[J].外国语,2001(4).

[2]Lakoff 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杨国栋.矛盾修辞格的认知理据[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3).

[4]王文斌.矛盾修辞格的张力、成因及其认知消解[J].外语教学,2010(3).

[5]张旭.矛盾修辞法的认知语义学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6.

[6]蒋大山.矛盾修辞理解的认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8.

[7]郭璐璐.英语矛盾修辞法的认知解读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2.

[8]李梦琦.CFR 框架下的矛盾修辞的研究[D].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2012.

[9]Goatly A.The Language of Metaphors[M].London:Routledge,1997.

[10]Lu Louis Wei-lun,Wen-yu Chiang,Emptiness We Live By:Metaphors and Paradoxes in Buddhism’s Heart Sutra[J].Metaphor and Symbol,2007(4):331-355.

[11]Burke K.Four master tropes[J].The Kenyon Review,1941(4).

[12]Grothe M.Oxymoronica[M].New York:Harper Collins,2004.

[1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4]Hughes P.More on Oxymoron[M].London:Jonathan Cape Ltd.,1984.

[15]Burke K.A Grammar of Motives[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45.

[16]McArthur T.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English Language[Z].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17]Dynel M.Creative metaphor is a birthday cake:Metaphor as the source of humor[J].Metaphorik.de,2009(17).

猜你喜欢

修辞格喻体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初中语文修辞格教学初探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喜马拉雅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奇问”修辞格的特点、功能及判断方法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