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链式抢救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4-12-20汤曼力
汤曼力
严重多发伤患者因致伤因素复杂、损伤严重,并发症多而使病情急、重且变化快,危险性极高。我科自2013年1月起将创伤链式抢救流程运用到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护中,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对照比较方法。(1)观察组:将我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27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性95例,女性32例;年龄19~68岁,平均(38.4±1.2)岁。致伤原因:坠落伤31例,道路交通伤62例,挤压伤17例,爆炸伤7例,散弹伤10例。根据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17~31分,平均24.9分。(2)对照组:将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27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04例,女性23例;年龄18~74岁,平均(43.7±0.8)岁。致伤原因:坠落伤49例,道路交通伤58例,挤压伤12例,爆炸伤5例,散弹伤3例。ISS评分为19~28分,平均20.3分。两组患者在严重创伤之前的其它疾病不计入研究范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对照组 传统抢救护理流程是病房护士接收严重多发伤患者入院,首先进行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记录并反馈给医生,由医生下达医嘱后护士遵医嘱逐项执行,对症护理。
2.2 观察组 自2013年1月起,我科将创伤链式抢救流程系统规范应用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护中,具体流程步骤为:(1)接诊护士接听急诊科电话通知接收基本信息,立即通知医生;启动急救应急医护小组(1名副高级职称以上医生和1名主治医师,2~3名护士)并做好初步应对设施安排,如启动心电监护仪,备好氧气装置,有胸部损伤者床边备胸穿包、气管切开包、呼吸机;有腹部损伤者备床边B超等。(2)患者入院后接诊护士给予初步诊断,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或中心静脉置管,保证液体的输入;急救应急小组人员合理分工。(3)若达到手术指征,立即完善术前准备,启动手术绿色通道,迅速送患者入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4)再次查体和体检,生命体征监测,记录反馈;副高级职称以上医生指挥整体救护工作。(5)护士遵医嘱合理用药和进行后续相关处置。
3 评价指标与统计学方法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伤后送达病房救治时间、住院时间(±s)和死亡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伤后送达病房救治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3个评价指标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评价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各项评价指标比较(±s)
?
讨 论
创伤是当今人类一大公害,其死亡率约占全球死亡率的7%[1]。近年来,部分医院推行实施了创伤链式抢救流程,但目前主要集中在急诊室创伤患者的抢救护理中,而缺乏在病房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确定性治疗和后期进一步治疗的规范流程。我科在实施创伤链式抢救流程之前,沿用的常规抢救护理流程只能满足抢救基本需求,即对于许多突发的不定因素没有主动性和预见性,在人员配备上随机性也很大,有可能抢救时均为低年资护士,她们会出现抢救经验欠缺、配合不力、执行医嘱不正确等问题,反而妨碍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
创伤链式抢救流程在实施过程中注重的是方法和观念上的科学性,要求护理过程中的人员组合、设备调控、检查安排等各环节都环环相扣、紧密连接,形成严谨完善的抢救护理过程。通过电话传音、首诊掌握,让医生及早获取患者信息,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更具主动性、预见性和快捷性,避免了护士紧张、慌乱,重复、无序操作;同时,我们注重医护间的默契配合,确保达到“急救白金十分钟”,使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我科在研究前期,对每位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操作技能及专业知识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和考核,使每位医护人员在抢救工作中能够迅速、准确,明确分工、组织有序,最大限度地挽救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生命。
[1]张燕,张文媛,杨作勤.链式复苏护理流程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系杂志,2011,26(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