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发展草食畜牧业潜力巨大
2014-12-20宋俊敏洪运斌何大山湖北省房县畜牧兽医局
文│宋俊敏 洪运斌 何大山(湖北省房县畜牧兽医局)
王辉(湖北省十堰畜牧兽医局)
发展草食家畜是保障市场优质肉食品供应;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的菜篮子工程;保障轻工业发展的重要原料。
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东连保康、谷城县,东北交丹江口市,南临神农架林区,西与竹山县毗邻。有宜牧草场面积265.1万亩,可利用牧草128种,年产农作物秸秆40多万吨,可饲养22.6万个牛单位或180万个羊单位,发展草食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正确认识房县发展草食畜牧业的优势
1.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蕴藏巨大发展潜力。房县有可利用草山草坡265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40多万吨,理论载畜量为36万个黄牛单位,如按60%的利用率计算,年可饲养22万个黄牛单位,出栏率按40%,每出栏1头黄牛按4000元,产值可达3.5亿元,相当于投资3000万元的工厂10个,提供岗位1万个。目前,全县草食家畜饲养量仅8万个黄牛单位,实际载畜量仅占理论载畜量的22%,大量的成片连块的草山草坡资源和农作物秸秆资源白白浪费,可以说浪费的不仅仅是资源,而是财富。
2.有广阔的销售市场,储蓄着大量商机。草食家畜产品以自身特有的优良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牛、羊肉脂肪、胆固醇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平衡,是一种天然无公害食品,食之有益健康,因此,发展草食畜牧业具有广阔的销售空间。
3.有雄厚的发展基础。房县现有养羊户1.97万户、养牛户0.7万户,从事牛、羊生产的劳力达2万多人,有相当一部分养殖户掌握了成熟的养殖技术。
4.有成熟的发展经验。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多元化发展模式获得成熟经验并得到广泛推广。一是高山草场成片连块区域百只以上规模养殖采取的“放牧+补饲料喂养”方式,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二是低山零星草场分布区域“1235”养殖模式,采取“适度放牧与人工种草+秸秆利用+补饲精料相结合”的喂养方式取得精养高效成果。三是平坝农区采取“优质良种+种草圈养”和“羊-沼-草”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取得了优质高效生产和生态循环发展双赢。
5.有政策优势。发展草食家畜是保障市场优质肉食品供应;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的菜篮子工程;保障轻工业发展的重要原料。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草食家畜发展,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和扶持。
二、草食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产业发展投入不足。国家对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如对农民的栏圈建设,购置饲料加工机械补贴,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草地建设,草场改良、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科技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及龙头企业扶持等方面均存在投入不足,扶持力度不大,直接影响到产业正常发展,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2.产业科技含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三缺”:一是缺技术。养殖户普遍缺乏科学喂养技术,对如何选种选配、疫病防治、短期育肥等喂养技术知之甚少,导致生产效益低下。二是缺良种。以山羊为例,房县有20.2万只能繁母羊,按照1∶50的比例,需要3400只种公羊,而目前登记在册的良种公羊不足1200只,缺口相差2000多只。三是缺精料。饲料搭配不合理,草食家畜普遍存在“吃饱未吃好”的现象,营养水平未达到生理需要,导致生长速度不快,效益低下。
3.示范拉动作用不强。发展草食家畜的示范村、示范户建设标准低,效益不显,未能发挥示范效应。
4.技术服务跟不上。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缺设备、缺经费,难以常年为草食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
5.缺乏龙头企业拉动。全县没有一家像样的龙头企业,养殖户出栏的草食家畜都是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三、发展草食畜牧业的主要措施与建议
房县“八山一水一分田”,发展草食家畜牧业是山区的优势产业,有资源、有市场、有基础、有经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发展规模不大、速度不快、效益不高。解决的问题的主要措施和建议如下。
1.加强领导,解决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县在发展草食畜牧业项目上的投资,加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如栏圈建设、草地改良、秸秆转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疫病防控、科技培训示范等方面的投入,夯实发展基础。
2.解放思想,解决发展信心不够的问题。一是对发展草食畜牧业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二是引导干部群众正确研究资源,分析市场,瞄准优势,坚定信心,解决畏难情绪;三是转变观念、创新模式,解决传统放牧喂养、产业发展受限于天然草地、生产效益不高、产业发展信心不足的问题。
3.依托资源,解决发展规模小、速度不快的问题。一是在充分利用自然草场资源的同时,抓好低产草地改良,提高牧草产量;二是大力开展人工种草,突出抓好粮草间作,扩大饲料来源;三是突出抓好农作物秸秆的加工利用,大力推广秸秆青贮、微贮、粗粉碎技术,保障饲料来源;四是重点推广配方喂养技术,提高饲料营养浓度,满足草食家畜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发挥生产性能;五是推行大户小户一起上、圈养放牧一起上、高山二高山和平坝地区一起上的多元化发展模式,逐步壮大发展规模,形成铺天盖地发展态势。
4.抓良种,推进品牌生产。以山羊为例:一是抓好波尔羊和努比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形成年提供500只种公羊的生产能力;二是加大种羊繁育户扶持力度,确保繁育种羊及时售出,确保养羊户买得起,确保良种推广不断档、不脱节;三是加快选种选育工作进程,有计划、分期分批的开展优秀杂交群体选种选配,推进品改升级和品牌创建。
5.抓示范,增强发展信心。实行以奖代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全县每年办好3~5个高标准“1235”示范小区、20~50户典型大户,让群众眼见为实,跟着学,照着干,带动产业发展。
6.抓培训,提高喂养水平。一是利用阳光工程,进村入户,分乡镇开展培训,帮养殖户掌握技术;二是派出技术人员巡回指导,随时随地结合生产实际,组织召开现场会,指导养殖户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7.抓奖惩,明确发展责任。一是实行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技术干部包服务的发展责任制,年底总结评比,公开表彰;二是制定绩效考评机制,对工作业绩突出的技术人员给予一定奖励,真正体现多劳多得,让得者满意,失者无怨;三是转换机制,放活技术人员,放手让技术人员投资发展养殖业实体,对自办养殖业实体的技术人员实行“三保”政策,即:保职、保资、保级(正常晋升),鼓励发展,支持发展。
8.抓作风,落实发展措施。一是县、乡两级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一整套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奖励措施,支持鼓励草食畜牧业发展。二是业务部门要把产业发展作为主要职能,主动配合党委、政府做好产业发展的宣传、组织、服务工作,搞好调研,当好参谋,重点做好示范引导、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工作,确保草食畜牧业高效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