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奶牛乳房炎流行状况与防控建议
2014-12-20武占银宁夏回族自治区兽药饲料监察所
文│武占银(宁夏回族自治区兽药饲料监察所)
刘晓辉(全国畜牧总站)
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之一,它所引起的损失占到奶牛因各种疾病所致损失的70%。奶产业是津巴布韦的重要产业之一,奶牛乳房炎防治工作对于津巴布韦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根据中非合作论坛达成的行动计划,中国政府向津巴布韦派出了第三批农业技术组。作为该组成员,我们对津巴布韦的奶牛乳房炎检测防治进行了技术培训和调研,并根据发现的存在问题,向津方针对性提出了防控建议。
一、技术培训与调研
1.开展奶牛乳房炎防控技术培训。由津巴布韦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召集组织,利用PPT演示,从奶牛乳房炎分类、挤奶程序、挤奶卫生消毒、主要致病菌快速检测及应用、乳房炎监控等方面,对津巴布韦农业部相关官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
2.调研分析津巴布韦挤奶台存在的问题。与津巴布韦农业部农业实验室生鲜乳检测中心的体细胞计数(SCC)检测组一起,在挤奶时间实地观察和调研了数家挤奶台,联系SCC检测结果,评价和分析了挤奶过程中奶牛的反应。在SCC较高的奶牛群发现,奶牛对挤奶表现出明显的疼痛反应,表明奶牛乳头损伤较多。同时还发现,津巴布韦挤奶台普遍存在挤奶程序不规范、挤奶卫生消毒不严格等。根据奶牛排乳机理,现场分析了挤奶过程中奶牛乳房炎发生与传播的风险和原因,解释和示范了规范的挤奶程序和挤奶卫生消毒,针对性推荐了改进措施。
3.印发挤奶程序与挤奶卫生消毒挂图。起草和向津巴布韦农业部兽医技术服务机构(DVTS)、农业实验室生鲜乳检测中心推荐了基于奶牛排乳机理的挤奶程序和挤奶卫生消毒挂图。
4.建立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快速简便分离鉴定技术体系。向津巴布韦农业部DVTS介绍,并且帮助其建立了笔者在国内建立的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简便快速分离鉴定方法体系。利用这种方法,检测了数百份产奶牛个体乳样,并向奶牛场反馈了检测结果,提出了改进挤奶台管理的针对性建议。这种检测方法先进、实用、简便,仅用绵羊红细胞琼脂板培养即可,三天之内就可获得鉴定结果,可以进行大批量的快速检测,适于全群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普查和传染性乳房炎的筛选。
二、津巴布韦奶牛乳房炎流行与防控现状
1.乳房炎流行现状。津巴布韦生鲜乳SCC高达每毫升70~80万个,反映出该国奶牛乳房炎的严重性和普遍性。检测表明,在一些很少从外面引进奶牛、基本上自繁自养的奶牛场发现了严重的环境性乳房炎,而在那些经常从外部引进奶牛又从不进行致病菌检测的奶牛场发现了严重的传染性乳房炎。乳房炎的流行导致该国生鲜乳质量较低,奶牛生产性能受到严重影响,奶牛日产奶量很少超过20公斤,经济效益低下。奶牛场因此遭受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一些传染性乳房炎病例还可能带来牛奶消费安全问题。
2.乳房炎监测现状。津巴布韦目前最常用的奶牛乳房炎检测手段是现场检测方法(加利福尼亚乳房炎检测法,CMT)、农业实验室权威的SCC检测。这样的监测仅仅帮助揭示牛群中存在乳房炎问题,但无法区分乳房炎感染类型。尽管该国DVTS细菌室偶尔也做乳房炎致病菌分离鉴定,但是检测方法昂贵、费时,检测样品数量很少,不足以反映奶牛场全群乳房炎流行状况,因而也不能够帮助形成正确的防控策略和针对性防控措施。这种监测状况对奶牛乳房炎防控作用非常有限。
3.不规范的挤奶程序。在当地几个挤奶台观察到的挤奶程序五花八门,均不符合奶牛排乳机理。挤奶步骤安排不合理,每一步骤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挤奶器上杯方式不正确。这样的挤奶作业,很容易引起奶牛乳头的损伤和感染,从而诱发乳房炎,提高SCC。正是这种不规范的挤奶程序导致了奶牛乳房炎的发生。
4.不严格的挤奶卫生。挤奶前消毒和挤奶后消毒是预防乳房炎致病菌在挤奶过程中传播的最有效措施。然而,这些重要的乳房炎防控措施在津巴布韦未能很好地实施。大多数奶牛场使用的是返流式消毒杯,使得药浴过乳头的消毒液和新鲜的消毒液不断混合,逐渐降低了消毒液的功效,反而有助于传播乳房炎致病菌。病原体分离检测试验表明,当地挤奶台使用的几种消毒液不但不起消毒作用,反而成为传播乳房炎致病菌的载体。正是挤奶卫生消毒不严格促进了乳房炎致病菌在挤奶过程中的传播。
5.粗放的乳房炎防控。在津巴布韦,最常采用的奶牛乳房炎防控措施,就是在经CMT和SCC检测揭示出奶牛乳房炎时,不做致病菌实验室检测、不加区分乳房炎类型、不改进挤奶管理,而一味地盲目治疗。没有有效的致病菌检测手段,就不可能为具体的奶牛场制定合理的防控策略和针对性措施。不区分乳房炎类型,不掌握治疗时机,盲目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甚微,甚至可能事与愿违。
三、对津巴布韦奶牛乳房炎防控的建议
1.创建规范的挤奶程序。考虑到该国目前混乱的挤奶程序,必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符合奶牛排乳生理的挤奶程序,科学、合理、有序地安排挤奶步骤,规范维护挤奶设备,正确搭接挤奶器,防止奶牛乳头损伤和新的乳房炎发生。印发推荐的挤奶程序挂图能够统一和规范该国的挤奶程序。
2.严格执行挤奶卫生消毒。正确实施挤奶前消毒和挤奶后消毒,能够确保奶牛乳头消毒效果,有效防止致病菌扩散。建议用作用快、效果可靠、在奶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碘制剂消毒液替换津巴布韦目前使用的、经检测无效或效果较差的乳头消毒液。同时,用当地就可以购买到的非返流式消毒杯替换返流式消毒杯。
3.实施有效的检测防控策略。对于乳房炎严重的奶牛群,要应用建立的简便实用的奶牛乳房炎致病菌检测方法对奶牛场所有产奶牛进行普查,具体分析各牛场乳房炎的致病原因和类型。基于致病菌鉴定结果,科学分类,将乳房炎奶牛分为环境性乳房炎牛群和传染性乳房炎牛群,各群采取相应的防控策略和针对性防控措施。
要避免不加区分致病菌类型的盲目治疗,把握和选择好治疗时机才能取得较好疗效。如对传染性乳房炎感染奶牛分群隔离,单独挤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牛进行干奶期治疗或逐步淘汰;对无乳链球菌感染牛在泌乳期集中进行抗生素治疗;对环境性乳房炎进行干奶期治疗。
4.建立可行的防控目标。国际上奶牛乳房炎防控的目标是产奶牛群中乳房炎致病菌分离率≤50%,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5%,临床乳房炎年发病率≤20%;罐奶中体细胞计数≤每毫升20万,细菌计数≤每毫升10万个。对于津巴布韦等发展中国家,体细胞计数控制目标可定为≤每毫升30万个。
要实现这样的防控目标,必须树立群体防控、而非个体治疗的以防为主的奶牛乳房炎防控理念。通过加强和改善挤奶管理,正确维护和使用挤奶设备,高度重视奶牛乳头保健,严格执行规范的挤奶程序和挤奶卫生消毒措施,定期开展SCC监测,从而有效防止奶牛乳房炎在挤奶过程中的发生和传播,降低产奶牛群乳房炎风险和罐奶SCC及细菌计数水平,确保产奶牛在群体层面上正常发挥出生产性能,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保障牛奶消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