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现代畜牧业发展思路

2014-12-20任播杨福建省畜牧总站

中国畜牧业 2014年5期
关键词:福建畜牧业畜禽

文│任播杨(福建省畜牧总站)

指导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物流、农超对接、展销等渠道,建立产销紧密对接、保障农产品均衡稳定供应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鲜活农产品“卖难”问题。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福建坚持以“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畜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畜牧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拓展畜牧业”为指导,着力推进畜牧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确保了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势头。为稳定市场供应,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福建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1.畜牧对社会的贡献力大幅提高。一是提高了城乡居民肉蛋奶供应水平。2012年肉蛋奶总产量241.6万吨,比2005年增加19.7万吨,增长8.9%,其中肉类产量200.85万吨,比2005年增长21.8%。扭转了过去畜产品市场供应不足的被动局面,保障了市场供应。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据统计,2012年全省牧业产值481.3亿元,比2005年的221.9亿元增加259.4亿元,增长116.9%,畜禽养殖收入在农民11项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来源中稳居第二位,畜牧成为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三是畜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畜牧不仅自身得到不断发展,而且带动了饲料、兽药、食品等加工业以及运输、包装、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仅饲料业的产值就达239亿元。如圣农鸡业养殖所拉动的产业产值已远远超过养鸡本身的产值。

2.标准化规模养殖持续提升。2012年全省主要畜禽品种生猪、家禽、牛出栏量分别为2069.05万头、28436.76万羽、24.33万头。生猪,肉鸡、奶牛、蛋鸡规模化率分别达到54.1%、91.8%、76.1%、90.4%,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15.7%、6.1%、20.4%、10.9%,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具备年出栏十万头生猪12家,出栏万头生猪能力的超过180家,年出栏肉鸡、存栏蛋鸡万羽以上的分别达到891户和324户。“十一五”以来,福建对765个畜禽规模场实施设施标准化改造升级,建设了37个畜牧良种工程项目,按照农业部“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粪污无害化”的要求,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80个。标准化示范场场区布局合理,管理制度规范,畜禽栏舍、饲喂、环境控制、清洗消毒、废弃物处理等设施设备完善,为设施畜牧业发展树立了标杆,有效推动了畜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不断发展。

3.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完善。全省种畜禽场597个,其中种猪场512个,种禽场63个,种牛场14个,种兔场5个,入选国家核心种猪场达6家,名列全国前茅,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种畜禽繁育体系;贯彻落实中央、省级畜禽良种扶持政策,每年对41万头能繁母猪、3.6万头荷斯坦能繁母牛实行良种补贴;据统计,通过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福建生猪人工授精率、良种覆盖率和情期受胎率都明显提高,普遍提高10%以上,13个项目县最高人工授精率达96%、良种覆盖率高达99.1%、情期受胎率高达94%,对25.6万头能繁母猪、21.3万头育肥猪实行保险补助。从2006年至今,福建良种补贴所生奶牛产奶量明显提高,单产提高近1000千克。2011—2013年省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实施海兰蛋鸡种苗工程建设项目,通过三年的实施,建成一个现代化的父母代种鸡场,建立17个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示范推广海兰蛋鸡500万只,基本满足福建蛋鸡发展对种苗的需求,逐步提高福建蛋鸡的自给能力。

4.畜牧业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始终坚持以推进产业化经营为重点,积极扶持畜牧业龙头企业发展,推进产、加、销一条龙经营,培育品牌,开发市场。重点培育像南阳实业、光华百斯特、森华实业等年出栏10万头以上特大型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像福建圣农、光阳蛋品、温氏集团等大型现代化禽业龙头企业,像邵武鑫富等肉牛特色草食动物产业龙头企业。比如,圣农产业发展有特色,既有向下游熟食加工延伸的纵向拓展,又有利用鸡粪发电、利用鸡毛做化肥的横向拓展,形成了“一主二配套”的生态产业链,实现了肉鸡产业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及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发展;又如,鑫富牧业致力于肉牛新品种的引进繁育,经过三年的发展,初步打造了集养殖、加工、餐饮为一体的全程产业链,一天可以宰杀300头肉牛,牛肉按部位卖,一头牛可以卖3.5万元;再如,森辉农牧在长汀开展工厂化养猪,引进德国成套设备,喂料、饮水、温度、换气等全部由电脑自动控制,集现代农业、生态养殖、水土保持为一体。

5.加快畜牧业安全保障建设步伐。一方面,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通过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强化免疫与监测、规范检疫监督、创新管理机制等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落实,四种强制免疫病种均达到了“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的要求,近年来未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另一方面,努力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质量承诺、信息发布、“黑名单”、产地准出等“四项制度”,推进主要动物产品从生产源头到产品上市前的质量管控,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截至2013年底,全省通过“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畜禽养殖基地、畜产品达到1203个。在全省44个县(区)开展生猪、鸡业等6大产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畜牧业结构不合理。畜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肉蛋奶之间的比例和肉类内部结构不合理。2012年福建肉蛋奶比例为40.2︰5.1︰3.1,与全国的16.8︰5.7︰7.7平均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蛋、奶产品明显偏低,奶类占肉蛋奶比重为6.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2个百分点。猪肉、禽肉、草食动物肉产品之间的产量比例为51.9︰12.6︰2.3,禽肉、草食动物肉产品明显偏低。

2.畜禽繁育体系有待提高。一是种畜禽生产性能质量总体不高。由于现代种畜禽良繁体系和种畜禽质量监测体系还不健全,畜禽品种繁育一直处于“引进,退化;再引进,再退化”的低水平复制局面;同时,依然存在假劣种畜禽在市场流通及通过引种途径传播疫病的现象。二是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缺乏长效机制。大部分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设施简陋,设备陈旧,种群规模小,保种技术落后,运行机制不灵活,保种能力低。

3.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由于种养严重脱节,养殖业的废弃物未能充分进行资源化利用,环保压力正在升级。加上大多数养殖场户的环保意识不强,污染防治措施参差不齐,部分养殖场废弃物未能达标排放,流域污染日渐突出。受畜禽养殖环保压力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畜禽养殖场新征(租)用地不但日益困难,而且地价呈攀升趋势。

4.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畜牧企业规模小、集团化程度低,畜产品销售仍以鲜活产品为主,以分割、分级、保鲜为特征的畜产品深加工拓展不够,深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小、规模小、带动辐射能力弱。能够实现“饲料-养殖-屠宰-畜产品加工-畜产品终端销售”一条龙生产经营的全产业链集团较少;另一方面,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对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重视不够,影响了大众消费者的信心。

三、福建发展畜牧业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1.各级党委、政府对畜牧业发展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不仅先后制定、颁布了规范畜牧生产行为、保障畜产品安全等有关法律法规,而且出台了鼓励、扶持和稳定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多项优惠政策。特别是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以及福建相继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都将为福建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政策支撑。

2.畜牧业发展的基础较好。首先,福建四季常青、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65.95%,草山、草坡资源丰富,发展畜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良环境;其次,福建具有丰富的地方优良畜禽品种资源,全省共有28个畜禽品种资源,国家级重点保护品种资源有槐猪、莆田黑猪等10个,为开发利用优质畜产品和选育新品系,提供了丰富的遗传素材。第三,福建已经涌现出一批发展速度快、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畜牧业发展典型市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他们必将给福建畜牧业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3.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福建除生猪自给外,牛奶85%外调,蛋鸡60%外调,肉牛50%外调,肉羊30%外调;牛奶、禽蛋、草食动物产品人均占有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量相应增加,尤其对绿色、生态、优质、特色畜禽产品需求也会进一步提高。同时,交通网络的日益发达、电子商务的逐步成熟,为畜禽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因此,福建畜牧业发展有市场、有基础、有优势、有必要。

四、畜牧业发展思路

1.加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区。根据现有畜牧生产发展现状、资源优势、市场需求、环境承载能力和动物疫病防控要求,科学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科学划分禁养区、禁建区和适度养殖区,不断优化畜牧产业布局,科学发展畜牧业。引导养殖场户适时调整养殖结构,稳定生猪生产。开展肉牛和肉羊生产指导,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大力促进蛋鸡、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提高市场有效供给。

2.推进标准养殖,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稳量、提质、生态、安全”原则,促进畜禽养殖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粗放养殖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转变。在建设适度规模养殖场的同时,快速推进“五化”养殖,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着力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确保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大力推广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因地制宜地示范推广牧-沼-果(草、林、菜)、达标排放、漏粪地面-免冲洗-减排放等环保型养殖模式,试点应用生物发酵垫料床零排放模式,引导企业充分利用畜禽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有效缓解畜禽粪便所引发的环境问题。

3.抓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本着“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扶持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对理念超前、前景看好、潜力较大的龙头企业、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肉制品、乳制品、饲草饲料等重点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处理好龙头企业和养殖户的利益关系,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大改革力度,通过机制创新,建立基地、树立品牌,开拓市场,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引导和扶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与龙头企业对接,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4.强化品种改良,提高畜禽良种化水平。良种是畜牧业生产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是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一是加强原种场建设,提高原种的自给率。扶持国家级核心种猪场、种公猪站建设,鼓励国家级核心种猪场开展配套系选育;生猪良种补贴重点向原种猪场和省级种公猪站倾斜,提高优秀种公猪的利用率和生猪生产性能。建设蛋种鸡父母代场、种鸭扩繁场和祖代肉种鸡场,满足福建良种家禽的种苗供应。加快大型肉牛、肉羊原种场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全国肉牛肉羊遗传改良计划实施,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提高奶牛生产性能。二是做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坚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紧密结合的原则,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力度,推进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选育和开发利用进程,形成具有福建地方特色的良种繁育体系,大力培育地方特色畜禽产业,提升福建畜禽产品市场竞争力。

5.树立品牌意识,开拓消费市场。积极引导畜禽养殖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实施畜禽农产品品牌战略,共同推动畜禽养殖基地和畜禽产品的“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作,提高“三品一标”比率,并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鼓励企业申请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名牌农产品、HACCP、GAP、ISO等品牌认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扩大市场品牌效应;另一方面,指导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物流、农超对接、展销等渠道,建立产销紧密对接、保障农产品均衡稳定供应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鲜活农产品“卖难”问题。

猜你喜欢

福建畜牧业畜禽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映像畜牧业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那个梦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映像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