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基本情况及应注意的问题

2014-12-20李柯懋申志新关弘弢

河北渔业 2014年12期
关键词:基本情况种质资源保护区

李柯懋+申志新+关弘弢

摘 要: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生态系统繁复多彩,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现有已知土著鱼类51种(亚种),兽类3种、两栖类9种及数量极为丰富的水生植物、经济藻类等,为保护好青海省珍贵的水生生物资源,已建成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3处,本文介绍了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基本情况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种质资源;保护区;基本情况;问题

1 水生生物概况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地域辽阔,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生态系统繁复多彩,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形成了水生浮游动植物——水生昆虫——鱼类——鸟类——湿地的复合生态共生体系。其中水生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有已知土著鱼类51种(亚种),兽类3种、两栖类9种及数量极为丰富的水生植物、经济藻类等(见表1)。水獭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

2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基本情况

为了保护好青海省珍贵的水生生物资源,陆续建立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1个,长江流域3处,黄河流域7处、柴达木水系1处、青海湖1处,黑河1处(见表2)。

3 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受《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初步评估》与《新时期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文章启示,针对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强,覆盖面积不断扩大,在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3.1 注意各个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对象、生态链完整性及管理的针对性

由于各个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及保护对象的种群动态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人员只有对区内保护对象有着充分的认识,掌握其动态情况及驱动因素,才能理解管理的内在需求,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并开展客观合理的保护成效评估。

以往对种质资源保护区前期的基础调查工作,仅限于对鱼类的种类的走访、调查、监测工作,缺少对鱼类动态变化资料的监测和收集工作,更缺乏对除鱼类以外的水生生物及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工作,忽视了水生生物生态链条的整体性。

3.2 注意保护对象生活史时空连贯性的要求

通常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调查、审批、管理的过程中仅仅考虑单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并没有认真研究和统筹考虑同一流域毗邻的其它保护区的关系,而许多水生生物是需要在一定流域的不同区域,不同生境特点中完成其生活史的,尤其是带有洄游性特点的鱼类,这可能需要流域内一定范围内的不同保护区的协调管理和保护才能收到较好的保护效果,才能达到建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目的,整条流域的保护区应形成一张有机的网络,在这一点上不光是青海省,就是国内仍然十分薄弱,对种质资源保护区内的重点保护物种的生活史的研究工作仍然做得很不够。

4 建议

4.1 加强基础研究尤其是区内水生生物的动态研究

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基础研究工作仍然不够,尤其是水生生物的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主要原因是从事专门水生生物研究工作的人员十分有限,技术力量不足,重视度不够、无专门经费支持,应与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和机构加强战略合作,借助其它相关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开展相关保护研究工作,并将重点聚焦于保护区内保护对象的动态变化研究,生态链条整体性研究,以此制定详细具体的建设管理规程。

4.2 建立管理网络

应进一步加强以流域为范围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优先区分析和整条流域保护区网络协调管理研究,以此为基础将流域生物,多样性协调保护、流域水文协调管理、保护区间关联性和互补性的管理纳入下一步工作内容,最终在这些研究基础之上建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协同管理网络。

摘 要: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生态系统繁复多彩,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现有已知土著鱼类51种(亚种),兽类3种、两栖类9种及数量极为丰富的水生植物、经济藻类等,为保护好青海省珍贵的水生生物资源,已建成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3处,本文介绍了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基本情况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种质资源;保护区;基本情况;问题

1 水生生物概况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地域辽阔,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生态系统繁复多彩,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形成了水生浮游动植物——水生昆虫——鱼类——鸟类——湿地的复合生态共生体系。其中水生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有已知土著鱼类51种(亚种),兽类3种、两栖类9种及数量极为丰富的水生植物、经济藻类等(见表1)。水獭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

2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基本情况

为了保护好青海省珍贵的水生生物资源,陆续建立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1个,长江流域3处,黄河流域7处、柴达木水系1处、青海湖1处,黑河1处(见表2)。

3 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受《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初步评估》与《新时期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文章启示,针对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强,覆盖面积不断扩大,在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3.1 注意各个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对象、生态链完整性及管理的针对性

由于各个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及保护对象的种群动态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人员只有对区内保护对象有着充分的认识,掌握其动态情况及驱动因素,才能理解管理的内在需求,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并开展客观合理的保护成效评估。

以往对种质资源保护区前期的基础调查工作,仅限于对鱼类的种类的走访、调查、监测工作,缺少对鱼类动态变化资料的监测和收集工作,更缺乏对除鱼类以外的水生生物及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工作,忽视了水生生物生态链条的整体性。

3.2 注意保护对象生活史时空连贯性的要求

通常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调查、审批、管理的过程中仅仅考虑单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并没有认真研究和统筹考虑同一流域毗邻的其它保护区的关系,而许多水生生物是需要在一定流域的不同区域,不同生境特点中完成其生活史的,尤其是带有洄游性特点的鱼类,这可能需要流域内一定范围内的不同保护区的协调管理和保护才能收到较好的保护效果,才能达到建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目的,整条流域的保护区应形成一张有机的网络,在这一点上不光是青海省,就是国内仍然十分薄弱,对种质资源保护区内的重点保护物种的生活史的研究工作仍然做得很不够。

4 建议

4.1 加强基础研究尤其是区内水生生物的动态研究

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基础研究工作仍然不够,尤其是水生生物的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主要原因是从事专门水生生物研究工作的人员十分有限,技术力量不足,重视度不够、无专门经费支持,应与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和机构加强战略合作,借助其它相关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开展相关保护研究工作,并将重点聚焦于保护区内保护对象的动态变化研究,生态链条整体性研究,以此制定详细具体的建设管理规程。

4.2 建立管理网络

应进一步加强以流域为范围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优先区分析和整条流域保护区网络协调管理研究,以此为基础将流域生物,多样性协调保护、流域水文协调管理、保护区间关联性和互补性的管理纳入下一步工作内容,最终在这些研究基础之上建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协同管理网络。

摘 要: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生态系统繁复多彩,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现有已知土著鱼类51种(亚种),兽类3种、两栖类9种及数量极为丰富的水生植物、经济藻类等,为保护好青海省珍贵的水生生物资源,已建成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3处,本文介绍了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基本情况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种质资源;保护区;基本情况;问题

1 水生生物概况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地域辽阔,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生态系统繁复多彩,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形成了水生浮游动植物——水生昆虫——鱼类——鸟类——湿地的复合生态共生体系。其中水生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有已知土著鱼类51种(亚种),兽类3种、两栖类9种及数量极为丰富的水生植物、经济藻类等(见表1)。水獭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

2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基本情况

为了保护好青海省珍贵的水生生物资源,陆续建立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1个,长江流域3处,黄河流域7处、柴达木水系1处、青海湖1处,黑河1处(见表2)。

3 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受《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初步评估》与《新时期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文章启示,针对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强,覆盖面积不断扩大,在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3.1 注意各个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对象、生态链完整性及管理的针对性

由于各个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及保护对象的种群动态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人员只有对区内保护对象有着充分的认识,掌握其动态情况及驱动因素,才能理解管理的内在需求,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并开展客观合理的保护成效评估。

以往对种质资源保护区前期的基础调查工作,仅限于对鱼类的种类的走访、调查、监测工作,缺少对鱼类动态变化资料的监测和收集工作,更缺乏对除鱼类以外的水生生物及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工作,忽视了水生生物生态链条的整体性。

3.2 注意保护对象生活史时空连贯性的要求

通常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调查、审批、管理的过程中仅仅考虑单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并没有认真研究和统筹考虑同一流域毗邻的其它保护区的关系,而许多水生生物是需要在一定流域的不同区域,不同生境特点中完成其生活史的,尤其是带有洄游性特点的鱼类,这可能需要流域内一定范围内的不同保护区的协调管理和保护才能收到较好的保护效果,才能达到建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目的,整条流域的保护区应形成一张有机的网络,在这一点上不光是青海省,就是国内仍然十分薄弱,对种质资源保护区内的重点保护物种的生活史的研究工作仍然做得很不够。

4 建议

4.1 加强基础研究尤其是区内水生生物的动态研究

青海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基础研究工作仍然不够,尤其是水生生物的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主要原因是从事专门水生生物研究工作的人员十分有限,技术力量不足,重视度不够、无专门经费支持,应与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和机构加强战略合作,借助其它相关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开展相关保护研究工作,并将重点聚焦于保护区内保护对象的动态变化研究,生态链条整体性研究,以此制定详细具体的建设管理规程。

4.2 建立管理网络

应进一步加强以流域为范围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优先区分析和整条流域保护区网络协调管理研究,以此为基础将流域生物,多样性协调保护、流域水文协调管理、保护区间关联性和互补性的管理纳入下一步工作内容,最终在这些研究基础之上建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协同管理网络。

猜你喜欢

基本情况种质资源保护区
西部两地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绿肥作物紫云英研究进展
大白菜种质资源抗根肿病基因CRa和CRb的分子标记鉴定与分析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研究进展
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工作解析
云南省首次接受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关于县级老干部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