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蒸菜馆成为“不倒翁”的秘诀
2014-12-19三湘
三湘
涉足浏阳蒸菜馆的刘艳红没想到自己能干这么久。与她家店铺在同一个街道的至少还有8家餐饮店,时过境迁,8年间这些店面纷纷易主,总计换了不下20个老板。而刘艳红的浏阳林家蒸菜馆,却能从白手起家到现在年赚十几万,堪称“不倒翁”。老板娘刘艳红有什么经营秘诀呢?
不打无准备之仗
来长沙开浏阳蒸菜馆对于刘艳红一家来说算是一次冒险。2006年平日成绩一般的女儿、儿子先后完成义务教育,对生活现状不满的刘艳红看到身边不少人“到长沙开蒸菜馆发了财”,按捺不住也想开一家。那一晚她没睡着,和丈夫说了这一想法。
“反正现在也没了太大的负担,不妨去长沙试试运气”。在得到丈夫的同意后,刘艳红一家人来到了长沙。这时的她没有了之前的急切,而是主动“投奔”在长沙开蒸菜馆的妹妹,“安分”地当起了学徒,这一干就是三个月,这三个月她不仅学到了做浏阳蒸菜的精髓,也学会了与客人的交流之道。
【点评】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许多人做生意,看到哪个行业有前景就盲目下手,殊不知隔行如隔山,就像开网店,由于门槛低一时间大家蜂拥而上,结果亏本的不少,股市投资更是如此。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果没有前期的充分了解和调研,再好的行业也可能会做赔本的生意。
有人气才是硬道理
学会了做蒸菜,也逐渐摸准了蒸菜馆经营门道,这时候的刘艳红开始酝酿独立开店。是高价抢占黄金地段还是省钱开在小巷内,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妹夫一语惊醒梦中人,“有人气自然就会有财气”。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刘艳红和丈夫顶着六月份的大太阳在长沙开始了“找店苦旅”,“对于地段好却价格低廉的店面,一定要多长个心眼,指不定这个路段会面临拆迁,才匆忙低价出手”。
除了提防被骗,刘艳红在找店面的时候还有一个绝招,那便是将目光锁定学校特别是大学区域。经过近两个月的找寻,刘艳红一家最终购下了现在河西天马学生公寓的店面。
【点评】浏阳蒸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的快捷和经济。刘艳红将店面开在大学城显然找到了自己产品最好的目标人群。做生意,一个好的码头以及准确的市场定位显然是根本所在,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生意也便水到渠成了。
厨师重责务必自家人担当
开业是在秋冬季节,食客不多,开始一切工作还进行得有条不紊,然而随着生意渐渐好转,特别是天气日渐炎热起来,聘用的厨师有想法了,“我只拿这么点工资,你也不想想夏天的厨房有多热,要么加工资,要么我不干了”。
刘艳红一边稳住厨师,一边悄悄对儿子进行厨艺培训。“现在厨师工资水涨船高,一个月需3000多元,许多蒸菜馆干不下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请不到合适的厨师,事实证明让自家人掌勺的决策是正确的。”
【点评】刘艳红培养儿子当厨师,可谓是战略性的一步。餐饮业中,厨师显然是核心所在。在残酷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要想生存,对于企业产品来说必须拥有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团队而言则必须牢牢掌控核心管理部门,两手抓、两手硬企业才能走得长远。
做生意讲究细水长流
蚀本的生意没人做,这是常识。然而对于刘艳红一家来说,2011年由于天马学生公寓附近修路,几趟公交车线路改道,致使学生客源大幅下降,生意也因此跌至谷底,用刘艳红的话来说,“整整一年,除了勉强保本,一家人硬是没赚一分钱”。
面对每况日下的生意,同街道的其他餐饮店终于按捺不住,准备联合涨价,“这条路不知道修到什么时候,客源少要保本那就只能提价,"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原材料越来越贵,况且附近的其他餐馆都涨价了。
在这一点上,平日一贯友善的刘艳红却异常倔强,死活不肯就范,“出来做生意,谁不想赚钱,但当时涨价实在不是时候,本来客人就少,做生意讲究细水长流”。
【点评】众人涨价她不涨,这既是修路客源减少的客观现实所致,更是刘艳红“以顾客为本”经营理念的生动体现。涨不涨价表面看来全凭经营者一手敲定,但从根本上来说,最终顾客是否愿意埋单才是关键所在。在经营困境的关键时刻,刘艳红顺势而为,放眼长远,不仅留住了当下客源。更留住顾客口碑,这对企业长久发展意义深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