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阶段内蒙古扶贫开发的认识
2014-12-19王和顺
王和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扶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基本前提。全面小康对新阶段扶贫攻坚提出了更高标准。为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工程,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从2014年到2017年,在全区确定的2834个贫困嘎查村及确认的贫困户中,开展规划、项目、干部“三到村三到户”工作,实施精准扶贫,做到规划跟着贫困村、贫困户走,项目跟着规划走,干部跟着项目走,力求实现扶贫规划、扶贫项目、扶贫干部与扶贫对象无缝对接,到2017年,使列入“三到村三到户”工作范围的贫困村及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全面实现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目标。如何确保全区精准扶贫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同步推进,应该注重把握三方面的工作。
一、准确把握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
扶贫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目前,内蒙古扶贫开发进入新阶段。
(一)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部署,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要看到,我区欠发达的基本区情还没有根本改变,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公共服务能力不强,全区还有157万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十分困难。正是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区扶贫开发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二)扶贫开发已从解决温饱转向促进发展
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已从解决温饱转向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扶贫开发不仅要在解决吃饭、花钱的问题上攻坚,还要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攻坚。我们必须把扶贫攻坚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中定位,放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要求上定位,使各项扶贫措施更加治根本、利长远、惠民生,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打好基础。
二、扶贫开发要科学统筹
扶贫开发是一项内容广泛、工作精细务实的系统工程。帮助贫困嘎查(村)及贫困农牧民实现全面发展,必须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和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抓住关键、科学统筹,努力增收增效。
(一)要瞄准扶贫对象,切实解决工作脱靶的问题
对于贫困嘎查(村)、贫困户的标准制定和识别,是一个长期影响扶贫开发工作有效开展的问题,也是导致扶贫开发绩效难评定,社会认可度不高的根本原因。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建立健全贫困人口识别与进退机制。在对贫困嘎查(村)和贫困户精准识别上,驻村工作队和贫困嘎查(村)两委班子要对贫困户进行摸底调查,掌握最基础的信息资料,按照贫困线标准,自下而上,由每个村村民自我申报,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公开评议、公示无异议后,报旗县级复核后确认。同时,为防止各环节虚报、瞒报贫困人口,应该由盟市级扶贫办加强对上报人数的审核认定。将贫困村、贫困户逐村逐户登记造册、建档立卡,通过建档立卡,电子化管理,实现对贫困户及贫困人口的有效管理。
(二)要规范贫困户的帮扶机制
无论是以干部或是处室(党支部)到户帮扶,在制定规划和帮扶措施上都要围绕贫困户贫困原因、发展意愿来量身定做,切实把政策用在为贫困农民谋利上,把资金用在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上。
(三)要深入调查研究论证,科学制定扶贫规划
为了保障扶贫攻坚工程的实施,全面实现农村牧区脱贫致富和“十个全覆盖”目标。在制定嘎查(村)和贫困户扶贫发展规划时,帮扶单位及驻村工作队与嘎查(村)两委班子应共同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村情户情。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依据本嘎查实际情况,制定扶贫发展规划。在制定嘎查“村”扶贫发展规划方面,要紧紧围绕自治区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工作确定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特色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基层组织建设六项任务和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为重点,编制扶贫村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在编制到户扶贫发展规划方面,要突出增收产业、危房改造、劳动力素质提高三个重点,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劳动力素质状况、贫困户发展意愿等方面因素,编制出具有针对性、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年度计划。
三、扶贫开发要注重提高效益
(一)要因地制宜确定扶贫发展项目
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力求扶贫项目建而能用,建而会用、长远管用。目前,扶贫工作留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多处在老少边穷地区,交通、通信、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农牧民增收创收渠道少,村中因病致贫、因学致贫返贫现象严重,脱贫难度大。因此,要围绕嘎查(村)级规划确定的六项建设任务、到户帮扶规划确定三项重点工作和“十个全覆盖”工程,确定扶贫项目,落实帮扶措施,力求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精准扶贫。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安排解决交通、通讯、农田水利、电网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保证农牧民生产生活需要,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增长,提高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依据当地资源优势,产业特色、市场消费状况、劳动力资源等情况,因地制宜确定产业发展项目。如肉牛肉羊育肥,肉鸡、生猪养殖,蔬菜、水果种植等项目。农村村容村貌和公共事业建设方面,要解决好新时期农牧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需要,如村屯道路硬化、绿化、亮化以及危房改造、院墙改造、人畜饮水和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等民生项目。
(二)需要严谨务实的干部队伍
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生存与发展难题的解决,需要每一位驻村帮扶干部有勤恳为民、无私奉献的责任心和事业心。驻村帮扶干部最主要的工作职责就是帮助贫困嘎查“村”、贫困户共同谋划、设计出一条既适合本村发展实际,又能在较短时期内脱贫的思路和办法,促进村域经济发展,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这就需要驻村帮扶干部到村到户,深入一线、深入贫困群众,做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其最迫切、最现实的困难,进一步澄清贫困的底子,重新定位工作任务和性质,为帮扶嘎查(村)推动产业发展出主意、理路子;发挥联系面广、联络强的优势,围绕各个发展要素,积极主动沟通协调;发挥组织能力强、善于协调的优势,参与产业建设的整个实施过程。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康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