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快转变我区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思考

2014-12-19梁鲜桃

北方经济 2014年12期
关键词:总值边境进出口

梁鲜桃

一、我区对外贸易发展的总体态势

(一)对外贸易平稳增长

2001年外贸进出口值为20.1亿美元,此后连续稳步增长,且保持2位数的快速增长势头。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外贸进出口出现下降,降幅为24.1%,此后两年快速回升,并于2011年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外贸进出口达到119.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当年外贸增速达36.7%。2012年和2013年,外贸进入盘整阶段,2012年外贸进出口下滑至112.6亿美元,2013年对外贸易实现恢复性增长,外贸进出口增加到119.9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在西部12省区中列第7位,其中出口列第9位,进口列第6位。今年一季度我区对外贸易值达28.4亿美元,同比增长10.5%。

(二)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一是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一方面,由粮油、土畜、皮革等初级产品发展到深加工的粮油产品、纺织服装、五金、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等制成品;另一方面,制成品贸易中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迅速。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我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经连续9个月实现正增长。二是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发展初具规模。依托口岸优势,我区大力发展口岸货运、客运和边境旅游,口岸货运量及客运量逐年提升,边境旅游业快速发展;同时,边民互市贸易发展也带动了口岸城市旅游业的兴起,使旅游、运输等项目已初具规模,成为我区服务贸易发展的主体项目之一。三是电力及医药品的增加推动我区出口小幅增长。其中作为落实自治区“向北开放”战略的重点项目,乌拉特中旗对蒙古国奥尤陶勒盖铜金矿开发项目促使电力出口大幅增长;价值较大的汽车和科技含量较高的医药品等出口呈现增长态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出口增长。

(三)边境小额贸易发展优势凸显

边境贸易是一种特殊的国际贸易形式,它是指毗邻国家边境地区和边民之间进行的商品贸易。我区边境线长、口岸多,有发展边境贸易的独特优势。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特别是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政策以来,我区与俄蒙的边境贸易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呈现出直线上升的发展态势。尤其是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区根据边境小额贸易的特点,大力加强对边境小额贸易的扶持力度,使全区边境小额贸易得到巩固和发展。2009年我区边境小额贸易累计实现了27.72亿美元,在全区全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达到41%。而且在2009年进出口的滑坡中,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只下降20.8%,是各种贸易方式中同比下降幅度最小的。2011年,我区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46.58 亿美元,同比增长 39.2%,占全区对外贸易总额的 39%,占全国边境贸易额的 13%。2012年我区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47.2亿美元,增长3.4%,所占比重上升至42%。2013年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40.3亿美元,下降14.8%,占33.6%,较2012年同期回落了8.4个百分点。

(四)民营企业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

近年来,我区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领域异军突起,活跃在口岸城市以及铁路、公路等交通较发达地区,实现的进出口总值已在全区的全部进出口中占据了半壁江山。2009年,全区国有企业累计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46.5%,而全区民营企业的进出口总值同比只下降8.3%,比国有企业下降幅度低38.2个百分点。2010年,全区民营企业进出口累计实现50亿美元,同比增长38.2%,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57.35%。2011年,全区民营企业对外贸易额 73.4亿美元,占全区对外贸易总额的61.5%。2012年民营企业进出口73.8亿美元,增长6%,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65.6%,比重上升6.7个百分点。2013年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量略有下降,达75.1亿美元,增长1.8%,但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比重则提高到62.7%,总体呈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今年一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17.5亿美元,增长12.9%,占同期我区进出口总值的61.6%,国有企业进出口6.3亿美元,增长4.4%,占22.2%,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5亿美元,增长9.8%。

二、我区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粗放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一是品牌竞争实力较弱,没有形成真正的国际品牌。我区1995年实施名牌推进战略,一些名牌企业脱颖而出,有力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品牌文化的大力传播。但总体看,不少有竞争力的产品和名牌产品,在产品的质量、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方面,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区的中国名牌产品中80%以上是属于传统产业的领域,中国驰名商标基本都处于传统的产业领域,高新技术领域的名牌产品少,显示了技术层次不够高。二是企业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2013年我区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共1270家,外贸主体队伍尚显单薄,其中进出口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1家,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22家,百万美元以下的企业672家。三是国际市场营销渠道不畅。我区贸易市场比较集中,多元化、多渠道的贸易格局尚未形成,这直接影响我区产品进入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也影响我区整体优势的发挥。

(二)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

一是货物贸易内部结构不平衡。一方面,纺织服装、矿产品、化工、农畜产品等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仍是我区出口的主要商品,出口额占到全区出口总额的8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及机电产品出口增速虽高,但占比较低。2013年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等轻工产品,钢材、水泥及水泥熟料等建材,机电产品以及农产品共计出口9.72亿美元,占全区口岸外贸出口总值的35.72%。另一方面,资源类产品是我区进口的主要商品,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和生活消费品进口占比相对偏小。2013年上半年,我区各口岸进口以煤炭、矿砂、木材等能源、资源型产品为主,进口值超1亿美元商品共计12类,合计进口34.74亿美元,占全区口岸外贸出口总值的85.15%。二是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平衡。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等传统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包含着智力因素的一些服务项目发展缓慢。2012 年第一季度3.7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中,运输、旅游及其他商业服务贸易额达到3.11亿美元,占服务贸易总额的 84%,包含智力因素的服务项目如保险、金融、电影及影像制品出口额为零。智力型服务贸易项目发展滞后,不仅影响了服务贸易自身的发展水平,也影响了货物贸易的发展。endprint

(三)企业物流成本较高成为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口岸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我区拥有满洲里、二连浩特等重要沿边开放口岸,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但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建设仍相对滞后,仓储、加工、配送、分拣、包装、信息等相关配套服务功能发展落后,物流运作的规模效益较低,口岸经济发展与口岸大区的地位不相适应。二是产业链配套不完整。我区原有的工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产业的综合配套能力较差,配套产业集群尚未形成,向上游零部件产业和向下游物流业延伸程度不够,缺乏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企业,很多零件需要外地采购,一方面无法满足企业按时交货的要求;另一方面加大企业物流成本,产品竞争力大打折扣。

三、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产业政策方面,重点稳定现有鼓励政策,并适当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今后更应适时适度提高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地方性补贴,对边贸企业实施结构性减税,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等。在金融政策方面,重点解决企业融资渠道问题。建立外贸融资担保服务平台,主要从企业经营业绩和实力角度衡量企业融资能力,通过与专业担保机构合作,降低银行对企业融资的门槛和条件;扶持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相应政策支持,规范化管理,规避融资风险,帮助有需求和发展潜力的企业解决融资困难。

(二)推动对外贸易市场和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

积极实施对外贸易的市场和经营主体多元化战略,实现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一是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经营主体多元化和贸易多元化方略,在巩固和发展俄罗斯、蒙古国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对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新兴市场。二是加大对“引进来”的开放战略的实施力度,完善公平贸易政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使我区企业在更高层次、更广阔领域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三是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完善公平贸易政策,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使民营经济成为我区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减轻企业物流成本

一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出边出海的国际运输大通道。进一步提高铁路运力,降低运费成本,推广国际联运,加快“苏蒙欧”(江苏-内蒙古-欧洲班列)等新形式跨国通道建设;引进国际化物流企业,积极提升公路运输能力;加大空港建设力度,密集航线覆盖,发展“空港贸易”,加速物流周转。二是积极开展“陆港”建设。引入天津、大连、秦皇岛等港口物流集团,设立“陆港”,实行物流一站式服务,降低企业进出口成本。三是加快推动保税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区内相关城市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的建设。探索并申请建设更新形式的贸易区块,积极构建起自治区“联接俄蒙,辐射内陆”的物流框架。

(作者单位: 中共内蒙古党校经济学教研室)

责任编辑:张莉莉endprint

猜你喜欢

总值边境进出口
中尼边境守护营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边境扬威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东盟取代美国成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我国去年贸易额跌13.9%
中越边境大扫雷的经验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