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4-12-19杨凤华

华东经济管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海洋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

杨凤华

(南通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江苏经济

江苏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杨凤华

(南通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十一五”以来,江苏的海洋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产业集聚态势初步形成,研发能力持续增强,但也存在着规划衔接不畅、竞争力较弱、产业链不完备等问题。今后,江苏应紧抓“建设海洋强国”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实施先发战略,强化规划引领,创新发展模式,加强政策支持,完善体制机制,加速推动江苏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海洋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发战略;江苏

改革开放后至“十五”期末,虽然江苏沿海地区占有改革开放地利之优势,并曾推动实施过“海上苏东”战略,但由于多种原因,江苏沿海大型海港建设和临港产业带建设未能在中国沿海经济蓬勃发展的历史洪流中抢得先机[1]。近年来,随着江苏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的强势推进和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的颁布实施,江苏沿海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较强的生态承载能力,愈加显示出后发优势,并因此迎来了高层次、大力度、系统化开发的历史新时期,变潜在的后发优势为现实的竞争优势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指引下,江苏应充分利用其海洋资源优势和海洋经济发展基础,积极培育和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在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中赢得先机。

一、江苏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

江苏大陆海岸线长954公里,近海海域面积约3.75万平方公里,沿海堤外滩涂面积500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海洋空间资源、港航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沿海风能、海洋能资源和滨海旅游资源丰富,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4位①。在国内外各地纷纷“暗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势下,承载着国家战略使命的江苏沿海地区,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进一步挖掘和释放海洋的巨大开发潜力,对提升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江苏沿海地区竞争优势

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中心地带,具有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战略地位。切实把握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从江苏海洋经济发展实际出发,选择有基础、有条件、有需求并且能占领科技和市场制高点的重点海洋新兴产业,集中力量、加强攻关、跨越发展,加快形成竞争优势,在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上赢得先机,有利于江苏沿海地区在充分发挥好后发优势的同时,努力在一些领域形成先发优势,尽快将自身打造成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二)有利于促进江苏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和支撑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海洋产业,目前主要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深海战略资源勘探开发业和海洋现代服务业等。加快培育和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调整优化江苏海洋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显著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有效促进江苏海洋经济②又好又快发展。

二、江苏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十一五”时期,江苏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5.6%(按现价计算),远高于同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2012年,江苏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69%,比2005年提高近2.8个百分点。在江苏海洋经济总体实力快速提升的同时,海洋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但同时也存在着规划衔接不畅、竞争力较弱、产业链不完备、科技支撑不足等诸多问题。

(一)主要成就

(1)重点领域特色鲜明。一是以海上风电为代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业异军突起。由于具有资源丰富、发电利用小时数高、不占用土地、不消耗水资源和适宜大规模开发等特点,海上风电成为未来风电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得益于沿海丰富的风能资源和滩涂资源以及距电力负荷中心近等有利条件,江苏沿海成为国家海上风电开发的先行地区。在国家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中,江苏沿海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是国家建设的第一个海上风电基地。2010年3月,国家开展了第一批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4个项目全部位于江苏沿海的盐城地区。2010年8月,龙源电力在江苏如东竣工投产的32兆瓦潮间带试验风电场,系全国首个完全处于潮间带上的风电场。2012年11月,龙源电力在江苏如东的150兆瓦潮间带示范风电场全部投产发电,使其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场。二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规模实力显著增强。近年来,江苏船舶产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并于2008年跃升为全国造船第一大省。虽然受全球船舶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国内造船行业普遍进入了低谷期,但2012年江苏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手持订单三大主要指标仍居全国榜首(见表1)。与此同时,为积极应对危机,江苏船舶产业加快了向海洋工程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的步伐,并已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和较强的建造能力,目前已基本实现浅水油气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部分海洋工程船舶已形成品牌,深海装备制造也取得了一定突破。2012年,江苏海工产值突破100亿元,交付各类海工装备产品12艘,接获海工装备产品订单30个,合同额达30.4亿美元,同比增长35%。三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江苏省从1997年建立第一个省级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中心起,就将海洋药物作为开拓海洋新兴产业的重点对象,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如位于南通的江苏双林海洋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的调节血脂、降血糖、解酒、补钙等海洋保健品推向市场后,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2005年,江苏决定依托泰州医药产业基础,在泰州率先布局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从2006年11月启动建设至今,这里已成为全国唯一的医药高新区和唯一的部省共建医药园区,也成为江苏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领跑者[2]。

表1 2012年江苏、上海、浙江、辽宁等地三大主要造船指标比较表

(2)集聚态势初步形成。演化经济地理学认为,虽然新兴产业在某一空间地域的初始形成有一定的随机性,但其形成之后的发展壮大均强烈地依赖于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3]。近年来,在市场选择和政府推动双重作用下,江苏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逐步形成。以江苏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南通为例,该市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已形成以主城区为主的船舶海工研发服务高地、以国家级开发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的海工船舶装备工业园、以沿江沿海省级开发区为主阵地的船舶海工基地以及以苏通科技产业园为平台的船舶电气产业园,汇聚了中远船务、中远川崎、吉宝造船等一批旗舰型企业[4]。2010年12月,南通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2年,该市海洋工程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二,有6家海工企业共交付各类海工装备产品12艘,有9家企业共接获海工装备订单28个,合同额达27亿美元,占据全国海洋工程市场1/3份额。2012年1月,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该市“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和船舶产业集聚标准化示范区”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这是该市建设的第一个国家级产业集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截至2012年底,该市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5万千瓦,成为全国最大的海上风电基地。在风电开发项目的带动下,该市风电设备制造业稳步发展,形成了以风电整机制造为核心,叶片、塔筒、轮毂、底座、齿轮箱、机舱罩等各类配件相配套的产业链[5]。除南通外,盐城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于2010年被科技部认定为首家“国家海上风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12年被江苏省列为第二批特色产业集群,现已建成东台、大丰、响水等风电场3个,盐城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盐城的大丰海洋生物产业园近年来不断加强以盐土大地海洋生物产业园、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江苏海洋产业研究院、海洋生物化工和海洋生物能源产业为核心的“四园一院”建设,已于2012年12月25日被国家海洋局认定为“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连云港的赣榆海洋经济开发区是江苏省政府于2003年1月28日批准成立的全省第一家以海洋产业为主的开发区,其主导产业包括海洋食品、海洋医药、海洋生物和海洋化工等。2013年1月,赣榆县海洋生物产业集群被江苏省列为第三批特色产业集群。

(3)研发能力持续增强。近年来,江苏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强化涉海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进国家海洋局(江苏)海涂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南通)、江苏省(连云港)沿海港口工程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南通)海洋工程与装备研究院、江苏省(盐城)海上风电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海洋生物、海工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等应用科技水平大幅提升。由无锡中船重工702研究所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于2013年4月27日在江苏无锡通过了科技部专家组的验收,这标志着我国系统掌握了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设计、建造和试验技术,实现了从跟踪模仿向自主集成、自主创新的转变,跻身于世界载人深潜先进国家行列。南通的船舶和海洋工程机械装备产业部分生产技术已处于国内领先或世界先进水平,创造了数项中国乃至世界海洋工程行业第一,2010年8月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船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09年11月,由中央财政资助的全国十三个国家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之一的国家能源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在盐城开建,有力推动了盐城风电装备产业研发、配套、总装的一体化进程。经过多年发展,连云港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全国科技兴海技术转移连云港中心、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省海洋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淮海工学院、赣榆省级科技兴海示范县、省级海洋科技示范园区、省级连云港海珍品养殖试验示范基地、江苏省金桥盐业有限公司贝类苗种基地、康缘海洋医药中试基地等科研单位和科技示范基地为主体的海洋科技创新开发体系[6]。2012年12月7日,江苏省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合作联盟的成立,将为江苏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攀升和协同发展产生重要的助推作用。

(二)存在问题

(1)规划间衔接不畅导致项目进展不顺。以海上风电项目为例,该类项目建设涉及发改委、能源、海洋、交通等多个政府部门,由于上述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尚不充分,导致近年来江苏海上风电项目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规划缺陷。2010年上半年落户盐城的4个海上风电首轮特许招标项目普遍遭遇规划瓶颈,国电龙源、山东鲁能等开发企业依据原先的风电项目规划所进行的预选址和海底电缆铺设由于与军事区域、交通航道、港口、自然保护区或养殖围垦区相冲突,项目开工不得不延迟。这些项目原本计划两年之内建成投运,但如今只能依据2012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的《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国函〔2012〕162号)对原有规划进行调整后才得以重新开工。该类情况说明,江苏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规划与其他沿海开发专项规划之间还缺乏很好的衔接,江苏沿海相关各方及各产业间的利益关系尚未完全调整到位。

(2)配套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品附加值偏低。就海上风电而言,江苏沿海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其风机制造水平已大大提高,但是在海上安装技术、相关材料的使用、专业人才等方面都还面临着诸多困境,各项防护设备自给率极低,多数还需从欧美国家进口。同时,海上风电开发管理体系和电价政策等都还需大力完善。就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而言,江苏虽是国内造船第一大省,但与世界造船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低速机、通讯导航、曲轴等高端配套产品生产能力明显不足,难以满足江苏沿海地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配套需求。此外,海洋工程核心设备和系统亦主要依赖进口,本土自给能力严重不足。这显然会影响到江苏沿海地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如从2012年全球海工装备接单情况来看,包括江苏沿海地区在内的中国船企,不仅其接单总量(80亿美元)远低于韩国(230亿美元)和新加坡(170亿美元),而且其低端海工产品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大,绝大部分高附加值的海工和LNG订单都被韩国、新加坡船企夺走[7]。

(3)地方政府过于偏重短期绩效。在当前财政分权体制、资源流动机制和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评价规则等还不够完善的转型期,江苏沿海地区地方政府在抢抓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方面,往往更多地选择过度依靠政府行政力量推动且过于注重短期内能够很快带来经济绩效和官员政绩的发展方式,而对整个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理规划和长期发展则重视不够,这容易导致一些企业依赖政府巨大的信用背书过于乐观甚至盲目地放大投资预期,进而扭曲其投资行为。

三、江苏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新形势

(一)机遇

(1)海洋强国战略加快实施。随着全球陆域经济进入资源制约发展的瓶颈期,国际竞争正在从陆地向海洋延伸。在此背景下,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在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的当今时代,“海洋强国”战略的加快实施,为江苏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合作与竞争,进一步拓展新的发展领域和空间提供了良好条件。

(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出台发展战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振兴、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重要突破口。就国内而言,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制度安排和政策举措,使得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干快上的势头已然形成。与此同时,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加速升级,也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3)江苏沿海开发深入推进。继2009年6月江苏沿海地区成为国家规划发展的战略重点区域后,绵延近千公里的江苏沿海拉开了如火如荼大开发的帷幕,江苏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江苏《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苏发〔2011〕16号)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江苏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全国重要的高技术海洋船舶和海工装备研发基地、海上风电新能源产业集聚区等的建设,积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及海洋渔业,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海洋经济示范区。

(二)挑战

从国际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仍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江苏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较为严峻。从国内看,财政部和国家海洋局于2012年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的通知》(财建函〔2012〕12号),决定以发展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支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开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这意味着江苏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国内竞争较为激烈。

四、江苏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与对策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海洋强国发展战略为指引,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双重叠加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陆海统筹、江海联动、跨江联动,以提升江苏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海洋科技创新为动力,积极实施先发战略,即以具有引领带动作用且最有基础和条件的产业领域为突破口,以形成技术先发优势为主导,以集结要素先发优势为支撑,以构建集聚先发优势为载体,以打造制度先发优势为保障,努力创造发展先机,加速推动江苏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重点举措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创新驱动特征,因此,江苏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将发展重点仅仅放在相关产业的快速产业化和规模化上,而且应该紧密围绕重点发展领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选择确定好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并且能够实现突破的若干重点方向,加快突破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强化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作用。同时,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紧密相关的科技成果的转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市场需求的培育、企业投资的激励、市场风险的防范等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有效的制度安排[8]。

(1)强化规划引领。江苏要在现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本省江、海特色资源和最新的江苏海洋功能区划要求,进一步制定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海水利用、海洋信息服务等重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行业发展规划,明确好各细分领域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确定好相关产业的技术发展方向与路线,统筹好海域、海岸带、沿江等地域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布局,努力打造沿海、沿江“L”型特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带。

(2)创新发展模式。要改变粗放式发展方式,走集中集约集聚集群发展之路,在进一步做大做强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园、盐城风电装备产业园、南通海洋工程船舶装备制造工业园、镇江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科技产业园、泰州医药高新产业园等特色园区的基础上,培育发展更多的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同时,要按照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开展协同创新,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工程装备、海上风电设备以及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积极搭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海洋经济发展由技术跟进向技术领先转变,显著增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3)加强政策支持。要结合本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分别运用补助、贴息、风险投资、担保费用补贴等多种方式提供有效支持,尤其是要注重发挥财政资金支持方式灵活的优势,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上海及苏南地区的资本、园区开发经验、先进技术、人才、招商等优势资源与苏中及沿海地区的土地、人力、环境承载力等优势资源更好地实现互补,通过跨江联动开发推进江苏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同时,要坚持结构性政策与功能性政策并重、供给侧政策与需求侧政策衔接,即要在综合运用结构性政策、供给侧政策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同时,通过功能性政策将社会资源更多地集中到创新等薄弱环节,通过需求侧政策积极培育市场需求,尤其要积极做好对新兴市场以及内需市场的布局。

(4)完善体制机制。一是要建立起由省主要领导挂帅、相关职能部门及产业所在地方政府负责人参加的工作协调机制,重点是做好推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二是要把握好政府的作用以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放宽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有效促进技术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三是要改变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单一追求GDP的绩效考核办法,兼顾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四是要加强地方性海洋法规体系建设,推动成立省海洋经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和海洋战略研究中心等决策咨询机构,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制度,加快完善海洋经济综合管理体制;五是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风险特性,在相关产业发展政策与规划中做好应对外部冲击的各项措施,建立起有效的产业风险监控、评估和预警机制。

注 释:

①参见《江苏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苏政办发〔2011〕94号)。

②文中所讲的江苏海洋经济,包括江苏沿海地区的全部经济活动以及沿江地区与海洋开发和海洋资源利用密切关联的经济活动。

[1]杨凤华.江苏沿海开发60年回顾与展望[N].新华日报,2009-09-29(B7).

[2]陈莹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领跑者[N].经济日报,2012-05-02(16).

[3]Ron A Boschma,Jan G Lambooy.Evolutionary economic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Springer,1999,9(4):411-429.

[4]樊华,丁俊.南通海工交出靓丽成绩单[N].江苏经济报,2012-10-24(B4).

[5]管颢生.从“大船”到“大车”南通先进制造业快速崛起[N].南通日报,2013-03-19(A1).

[6]李双建,刘佳,于保华.连云港市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2,30(3):122-127.

[7]杨佳宁,茆萍.市场热度不减前景适度乐观——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2012年回顾与2013年展望[N].中国船舶报,2013-02-06(4).

[8]李彬,王成刚,赵中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2):89-93.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Marine Industries in Jiangsu Province

YANG Feng-hua
(School of Business,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226019,China)

Since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some strategic emerging marine industrie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in Ji⁃angsu Province,such as offshore wind power,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and marine biomedicine,etc.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nd preliminary R&D capability have occurred in these industries.And these industries are also facing some problems,such as poor planning coordination,lack of competitiveness,and in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From now on,holding tightly the favorable circumstances of‘Marine Power Construction’,Jiangsu Province should implement first-mover strategy to moti⁃vate leaping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marine industries by strengthening planning guide,innovating developmental pattern,reinforcing policy support,etc.

marine economy;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first-mover strategy;Jiangsu province

P061.5

A

1007-5097(2014)01-0012-04

10.3969/j.issn.1007-5097.2014.01.003

2013-06-17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EYD027);南通大学2012年度人文社科类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杨凤华(1972-),男,江苏海安人,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区域发展与管理。

余志虎]

猜你喜欢

海洋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海洋工程》第二届理事会
海洋工程学会第四届理事会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北斗RDSS在海洋工程数据传输中的应用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