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升格高职院校示范性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2014-12-19熊莎莎

河南科技 2014年19期
关键词:示范性模具实训

潘 勇 武 燕 熊莎莎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机械工程系,河南 郑州 451191)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和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1~3]。 新升格高职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时间短,缺乏历史和人文积淀,社会认可度较低,更需要在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为此,很多新升格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示范性专业课程建设。 本文结合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示范性课程建设情况对示范性课程建设的一般步骤、内容、成果进行探讨。

1 示范性课程建设的一般步骤

高职教育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与企业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应与企业岗位能力紧密衔接。图1 显示了岗位能力、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三者之间的关系。 由图1 可知,在进行示范性课程建设时,首先应对企业岗位进行分析,理清胜任岗位应具备的各种能力, 然后分析不同岗位能力应具备的岗位技能,最后针对不同的技能开设不同的课程进行培养。

图1 岗位能力、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关系图

根据示范课建设的一般步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到相关企业进行调研,获取企业岗位的相关资料。 培养方式应以校企合作为主,多与企业进行交流。 这样,示范性课程建设才能有的放矢。

2 示范性课程建设的内容

2.1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所要达到的促进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预期结果或成果,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课程目标。公共基础课(毛概、数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的课程目标是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促进终身学习的需要,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 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理论基础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专业技能课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零件数控加工与编程、产品三维造型装配与加工、模具制造技术)、实习实训课程(产品造型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 这些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模具设计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模具制造职业操作技能,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2.2 课程内容

高职教育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决定了在教育形式上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 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必须和职业岗位能力有机结合, 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构建课程内容,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

不同类型的课程有着不同特点的课程内容,公共基础课由国家主管部门统一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为专业服务的公共基础课由行业指导制定教学大纲。 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所占学时约为三分之一。 专业技能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模具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理论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实习实训课程等。 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的内容为该专业或专业群中的基础理论知识, 是为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基础,主要有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是培养学生使其具备该专业的某项实际操作技能,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和高职培养目标,该类课程首先以我院模具专业教学团队自主研发的玩具叉车的9 副模具为载体,将模具的设计、制造、装配与调试等工作过程融入教学内容。 其次以引厂入校企业的典型模具产品为依托设置课程内容,相关知识、技能、能力要确保具有职业性,并与工作系统吻合。 结合实际的产品案例教学,使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实习实训课程得到进一步物化和提高,达到高职模具专业培养目标。

2.3 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是指通过分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专业课程的开发成果主要是技能式的校本教材和教学软件。 为此,组建模具专业教学团队(包括机械系教师、实训中心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围绕项目编写技能式的教材和开发教学软件 (塑料成型模具结构与仿真、冲压模具结构与仿真)。

2.3.1 自主研发典型产教结合项目——玩具叉车

根据玩具叉车的9 个主要零件设计制造了对应的9 副典型模具,以9 副模具为载体开发《模具机加工技能实战》、《数控加工技能实战》、《电加工技能实战》、《模具装配与模具钳工》四本技能式的教材,以及配套的著书(含生产图纸)、配套的教学光盘(含模具结构动画3D 文件、工程文件)。 理论知识的教授采用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实践教学采用技能式教材。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完成玩具叉车零件的模具设计、制造、装配,实现课程与实践应用的及时对接。

2.3.2 校企合作项目——企业产品

以引厂入校企业郑州协创有限公司、郑州双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和学校内企业郑州福缘工艺品有限公司及本校实训中心的外协产品为依托, 结合中高级职业资格技能标准及相关产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技能,校企合作编写技能式教材。 把生产过程引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现课程与产业的零距离对接。 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使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4 课程实施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有以下几大保证:第一,学院的重视与支持。 第二,过硬的“三师型”的教师队伍。第三,优良的实习实训设备。第四,校企合作的资源。 其中教师的作用更为重要,素质合格的教师才能将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落实到实处。模具技术专业现有教师中,研究生学历8 人,高级讲师6 人,工程师1 人,助理讲师6 人,技师3人,高级工2 人。 本专业现有专业带头人1 人,骨干教师7 人,企业兼职工程师3 人,且多数教师参与了玩具叉车项目的开发,了解模具行业发展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引导、分层次、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协调校内校外实习生产设备,教学中言传身教,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

2.5 课程评价

课程的评价要以能力考核为核心,重点考核学生对岗位的理解能力, 对岗位职能的驾驭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结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而不是传统的基于试卷进行考核。 评价包括:基础理论的考核评价,主要针对文化基础课以及专业基础课;专业能力考核,主要采用多样化的过程评价,将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实习单位评价有机结合,将传统理论的考核转变为对生产出合格产品的评价, 将知识积累的评价转变为技能运用的评价, 减少分数的衡量取而代之为产品的检测,同时对学生在学习、生产、实习中处理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克服困难等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行评价,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更适应企业的需求。

3 示范性课程建设的成果

3.1 形成了基于“三式四共五衔接”的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蓝图,是用于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的问题,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同时,人才培养方案是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教学条件建设的前提,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因而也是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在课程建设实践探索中,制定了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2 开发了一系列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资源

3.2.1 校本教材建设。 围绕玩具叉车零件的9 副模具,将塑料或冲压模具的设计步骤、模具图纸、模具制造等融入教材内容,完成《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2 本校本教材。

3.2.2 教学资源库建设。 以全国信息化大赛为契机开发了《塑料成型模具结构与仿真》和《冲压模具结构与仿真的教学软件》两门课程的教学软件。完善了玩具叉车零件模具信息化教学资源,建立系统的、立体的教学资源库,为其它院校模具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参考资源。目前以玩具叉车的9 副典型模具为载体,通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课程资源。

3.2.3 精品课程建设。 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两门打造为校级精品课程,2015年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打造为省级精品课程。

[1]朱小峰.高职示范性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2(3):55-56.

[2]傅锦.高职院校核心课程内容选定问题探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1):48-50.

[3]王建锋,吴新燕.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和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13-16.

猜你喜欢

示范性模具实训
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名单(摘录)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擦擦模具
打造赵李桥品牌 建设示范性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