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疾人社会关注度状况分析*——以哈尔滨市为例

2014-12-19石开铭李继武

残疾人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关注度残疾人

■石开铭 李继武 郝 芹 徐 冲

引言

所谓社会关注度,是指社会公众对于他人或者某一事物所表现出的关心与重视程度。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度,有助于增进社会公众对残疾人的了解与支持,倡导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促进残健交流融合,同时也能够使残疾人获得认同感,不断认识并挖掘自身的潜能和价值,对于残疾人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研究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情况,哈尔滨市残联于2013年6月~12月在本市开展专项调研,通过对不同社会群体进行走访调查、召开有残疾人参加的座谈会、到基层残联和社区实地了解、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度;并从社会大众对残疾人的评价和态度以及残疾人对社会焦点问题的看法入手,分析了当前残疾人社会关注度偏低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调查与统计结果

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0份,收回有效问卷1694份,失效106份。调查对象包括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医务人员、教师、新闻工作者、警察、科技人员、务工人员及在校生等不同群体,问卷设计具有针对性,采用社会学的视角对残疾人关注状况和整体评价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以期找到提高残疾人社会关注度的有效途径。

1.1 对残疾人关注高的群体

对残疾人关注高的群体一般是工作生活在残疾人比较集中的地方、与残疾人接触机会较多的人员。由表1可知,用大量精力投入残疾人事业(如政府有关部门、残联)、具有人道主义情怀并同情残疾人(如医院、福利企业)、接触残疾人频次多(如新闻媒体、社区)、深入了解残疾人内心想法(如残疾人家庭、亲友、特教教师)的群体对残疾人的关注度高,反之则低(见表2)。

表1 对残疾人关注度高的群体(%)

表2 对残疾人关注度低的群体(%)

1.2 社会对残疾人热点问题的关注度

社会公众对残疾人的认识较多停留在表面印象。调查显示,大部分人是通过电视、网络、新闻媒体、生活周围、亲友聊天来了解残疾人的,并没有对残疾人事业及残疾人所面临的困难进行过专门了解与分析思考,一些人认为残疾人问题与自己生活基本无关。

由社会对残疾人正面新闻(见表3)和负面新闻(见表4)的关注范围可知,残疾人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平时很难受到社会关注。一旦得到媒体关注,往往会放大其正面或负面的社会效果,易产生强烈的反差。

表3 残疾人正面新闻的关注度(%)

表4 残疾人负面新闻的关注度(%)

1.3 残疾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由于他们考虑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同,对社会事物的看法与健全人相比也有差异[1],他们关注的社会问题可以反映残疾人的整体状况和心声[2]。(见表5)

表5 残疾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

由表5可知基本的生活问题是残疾人最迫切需求的问题。由于自身的残疾和经济不宽裕,他们在就医、教育、就业、住房、养老等问题普遍存在困难,迫切希望引起关注和解决。而他们的需求与城镇居民低保户、下岗职工的需求相似,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残疾人群体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与贫困低保户、农民工、下岗职工等处于一个生活水平线上,其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1.4 社会对残疾人的一般看法和态度倾向

社会对残疾人的评价和态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残疾人关注的范围和程度,也能从中找出残疾人自身存在的问题及与健全人之间的差距,有助于让残疾人正视自身不足之处,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争取跟上社会的步伐。

总的来看,社会公众对残疾人综合能力评价不高(见表6),普遍认为残疾人各方面素质能力与健全人相比差距较大。

表6 社会对残疾人的综合评价(%)

残疾人由于特殊的成长经历,很多无法在健康、良好的环境中长大,加之生活条件普遍很差,缺乏社会保障,致使相当一部分容易产生自卑、孤独、暴躁等心理问题,思想情绪波动很大,学习热情低,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存有畏难情绪[3],因此,与人交往和融入社会能力较低,影响了残疾人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社会对残疾人的看法(见表7)和对待残疾人的态度(见表8)。

表7 社会对残疾人的一般看法

表8 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评价(%)

由表7、表8可知,社会对残疾人的整体评价不容乐观,而公众对残疾人了解不够,是产生社会对残疾人同情、怜悯甚至歧视的重要原因。

在当前社会高速转型时期,残疾人由于适应能力差,受歧视和排斥现象严重,他们很难改变不利的处境。而一项“认为影响残疾人成长的主要因素”调查中,家庭和学校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说明残疾人在成长和性格塑造过程中,家人、学校的帮助和扶持对残疾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是残疾人自己及他所在的周围环境,社会和政府在残疾人成长中所起的作用也占一定比重(见图1)。

图1 影响残疾人成长的主要因素

1.5 残疾人新闻报道方面的社会关注状况

通过查阅一些资料可知,以残疾人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杂志、期刊、报纸为数不多,当前最具影响力的残疾人刊物《中国残疾人》、《三月风》、《残疾人研究》在当地市场发行量也不多,在报刊亭摊位和书店里更是不出售[4]。电视台、广播中残疾人报道类节目也比较有限,残疾人文化宣传仅在互联网比较活跃,但大多是来自民间自办的网站,宣传的影响力有限。残疾人边缘化现象严重,亟需引起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关注残疾人的群体少

从社会群体的角度而言,目前哈尔滨市人口972万,残疾人共55.6万人,占人口比例5.72%,涉及残疾人的家庭约174万人[5],从事残疾人服务和教育工作、长期支持并赞助残疾人事业的人不足10万,对残疾人有深入了解的大多是与残疾人接触次数多的人。而大部分人,由于周围鲜有残疾人朋友,对残疾人的了解仅限于电视和网络,对残疾人的认识停留在表面。由以上粗略统计可知,关注残疾人的社会群体总计不足20%。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度不高。

2.2 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依然存在,关注的倾向不利于残疾人自身发展

社会由于长期存在的歧视残疾人错误观念,给残疾人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有些网络和媒体过分夸大残疾人的缺陷,误导人们产生了残疾人给社会带来严重负担的错误认识,更加深了社会对残疾人的误解[6]。而现实生活中,经常有残疾人在公共场所行乞,以及残疾人偷窃、诈骗、残疾人非法营运车行驶等负面事件的报道,这也是社会对残疾人产生负面印象的诱因,进而降低了残疾人的社会关注度。

2.3 残疾人受自身与社会条件局限,参与社会程度不高,难以吸引社会关注

残疾人行动能力存在障碍,由于害怕自身残疾影响形象,心理压力大,常活动在自己比较熟悉、残疾人聚集较多的场所,和社会外界交往有较大的局限性,增加了社会对残疾人深入了解的难度[7],是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度进一步降低的重要原因。

2.4 残疾人文化体育品牌不突出,关注价值不大

残疾人文艺、体育事业是对外宣传、展示残疾人精神面貌的重要窗口。同时,残疾人在文艺和体育方面也表现优异,赢得了很多赞誉。但由于目前市场竞争激烈,单位能给予残疾人文体人才的待遇很低,造成部分省市残疾人文体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补充进来的残疾人又参差不齐,质量不高,影响了残疾人文艺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品牌和形象,残疾人的关注价值面临严峻考验。

3 思考与建议

3.1 政府尤其残联应整合各方资源,促进社会各界关注残疾人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政策,整合各方资源,对残疾人社会保障、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托养服务等项目给予大力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残疾人服务业,并针对残疾人目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从宏观上、战略上进行调整和完善,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发展规划,引导全社会关注与支持残疾人群体。

3.2 新闻媒体应为残疾人创造良好的宣传平台,积极引导社会关注残疾人

大力宣传残疾人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发挥积极示范效果,激励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进取;经常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的报道,借助残疾人艺术团巡回演出、残疾人先进事迹报告、残奥会等平台,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认真报道全国助残日等宣传教育活动和各类扶残助残活动;宣传与介绍残疾人事业的进展与成效,例如残疾人教育、就业、维权、康复等工作的开展情况,促使全社会关注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

新闻单位应加强与残疾人相关报道的责任意识,本着讲大局、重事实的原则,正确引导公众对残疾人的认识,并在报道时慎重用词,避免对残疾人使用贬义称呼或歧视语句,更不应为赚取噱头过分夸张对残疾人的消极评价,以避免产生误导,加重对残疾人的歧视[8]。

3.3 残疾人应勤奋自强,主动赢得社会关注

残疾人应正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摆正自己的定位,调整好心态,合理利用周围的各种资源,怀着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积极参与社会,树立信心和勇气,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以自身的表现赢得社会关注。

3.4 学校应加强残疾人教育,为残疾人创造受社会关注的有利条件

残疾人在成长和性格塑造过程中,学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学校相对而言是独立封闭的场所,在校生由于没有受到社会侵染,思想比较单纯,可塑性强[9]。建议教育部门在进行教育规划及编写中小学课程时,适当在语文课本或课外读物引入关于残疾人优秀人才的典型事迹,比如海伦凯勒、张海迪等残疾人典范。在大学政治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引入有关残疾人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加强在校学生对残疾人的正确认识和关注;其次,学校应该重视对残疾学生的教育培养,了解残疾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困难,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5 树立现代文明的新残疾人观,促进全社会共同关注残疾人

如何看待和解决残疾人问题,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残疾人的观念产生了深刻变化,以“平等·参与·共享”为核心内容的新残疾人观逐渐形成[10]。实践证明,残疾人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而自身的残疾和外部环境的限制,不能扼杀他们对立足于社会的渴望与决心。因此,残疾人应该受到理解和尊重,社会公众应当“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广泛开展扶残助残活动,树立现代文明的新残疾人观,使残疾人能够“看得见、听得见、站起来、走出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各项潜能,参与社会财富与文明的创造,赢得应有的社会关注与评价。

[1]于海阔.关注残疾人问题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经济研究导刊, 2011, 121(11):206-207.

[2]Pruett, S. R., Chan, F. The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validation of the Disability Attitud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 2006, (51):202-209.

[3]宓淑芳, 曹华. 残疾人心理问题研究. 北华大学学报,2009, 10(6):116-118.

[4]穆小琳. 残疾人报道“边缘化”的困境与对策. 中国记者,2012, (03):57.

[5]中共哈尔滨市委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哈发[2009]12号).

[6]Shakespeare, T.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of disabled people;dustbins for disavowal? Disability and Society, 1994, 9(3):283-391.

[7]朱丽莎. 残疾人心理探讨. 医学文选, 2006, 25(4):733-735.

[8]桂渝芳. 媒体不应歧视残疾人. 青年记者, 2013,21(07):30-31.

[9]肖放, 落合俊郎, 朴在国. 中国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的调查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8,98(8):3-10.

[10]树立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 搜狐新闻网, 2001.4.24.http://news.sohu.com/39/48/news144934839.shtml.

猜你喜欢

关注度残疾人
黄埔:全新旧改大盘来袭 富力南驰富颐华庭:第二CBD旧改大盘,关注度极高
雄安新区媒体关注度
全国两会媒体关注度
浅析残疾人就业对策
暴力老妈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便于残疾人进行登机的Skycare轮椅
浅析社会大众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
“王者”泛海发布会聚焦百万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