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文谈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二)
2014-12-19崔明理
崔明理
农民数量众多,每一个经营主体规模不大,可能还会是一种普遍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各地都在探索,比如某某大户种了几千亩,某某公司弄了几万亩,这种情况都有,但基本面目前还十分落后。从这个角度去讲,我们要高度关注和扶持新的经营主体,但是我们决不能不看清农村的基本面,也就是小规模经营的基本现状。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提出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的意义非常重大,实际上农民已经在生产实践中总结了很多好的经验,创造了不少好的形式。所以我理解,为什么全会决定中用了一个概念叫农业经营体系。就我个人理解,之所以叫他体系,是因为包含着不同的主体,而且是功能不同的主体。
比如说今年的麦收,据统计一共组织了50多万台收割机实行跨区作业。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基于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气候差别非常鲜明。在长江以北,种冬小麦最早的地区也是最早收获的地区,在河南的南阳,大概国庆节之后种,5月中下旬就可以收了。到了北京这个地方,6月中旬收。如果出了关那就是种春小麦,东北春小麦收割期间一般在8月中下旬,南阳的麦收和黑龙江麦收时间差三个月,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把黑龙江还闲着的粮食收割机开到南阳去收,两头都不耽误。东北的粮食收割机,在长江边上麦子收割前用货车运过去,一路收回去,一天就可以收几万亩,最后开回东北,会大大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
第二个原因,每家每户都是十来亩地,一个联合收割机开进地里15分钟就收完了,买个粮食收割机一年就用15分钟,猴年马月能收回投资呢?如果使用小镰刀,效率就不行,人们就不愿意种地了。于是聪明的农民想出了办法,我买台联合收割机,本村的几百亩甚至临村的几千亩地都可以付款使用收割机。少部分农户或者一部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经营组织拥有了农机,决定了绝大多数农户可以不投资购买联合收割机,在相关部门的组织下,照样可以确保顺利收割。
有关部门做过测算,我国联合收割机的作业天数大概是美国和加拿大的2到3倍,说明我们农业投资的效率比他们高得多。收获时可以购买收割服务,从耕种到播种,以及中间的管控,其实都可以采取类似措施。所以越来越多的地方在耕、种、收这样的农业环节花钱买服务,通过购买农机服务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日常的田间管理因此得到加强,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农民种地实际上是看着庄稼,什么时候应该翻地了,什么时候可以播种了,什么时候要浇灌了,什么时候要施肥,什么时候要撒药,一个电话就能够解决,农民付点钱就可以了。
很多人担心农村的留守老人越来越多,靠他们怎么种地?我告诉你,他们是在看地,种地的是服务体系,而且潜力非常大。我们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到年底估计能达到60%。
大田作物的生产可以更多地采取这种方式,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推广先进的农机。过去讲,美国那么大的机器进不去我们的耕地,进去之后头都调不过来。现在你看很多农民的土地集中连片作业,就可以使用大型机械,所以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得以大大加快。第二,农民的收益明显提高。如果这件事达不到双赢的效果,是推动不下去的。所谓的双赢就是农民觉得我花钱买服务,最后折算下来比我自己干划算,我就愿意干。十多年前我到河南调查,那个时候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刚刚兴起,我看到一个老农坐在地上,叼着烟斗,看着雇来的人给他割麦子。那时候每人每天30多块的工钱。老爷子跟我讲,花费其实也不少,你得管两顿饭,大馒头要管够,一个人中午一顿饭、晚上一顿酒,还要两盒烟,折算下来一个工也不少钱。现在他请机械化服务,连收麦子、播玉米,合在一起八九十块钱,对他来说就很合算,对农机手来说也很合算。每辆农机的作业时间延长了,收益相应提高。我们这么大的国家,纬度相差这么大,错开了作业时间,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
很多鲜活农产品,比如说蔬菜、水果,无法使用大型农用机械替代人工劳动力。大棚种植与大田作业不一样,大田作业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但是高价值的鲜活农产品,规模上来了农户还真是应付不来。我到寿光去调研,问一家一户能经营几亩大棚,大家纷纷表示面积太大了就照顾不过来。你再去问问北京郊区种草莓的农民,能伺候几亩草莓。
类似这样的鲜活农产品生产,跟大田生产性质是不同的,更多取决于有没有好的品种,有没有好的栽培技术,有没有畅通的销售渠道。这些东西就不是一般农民能做到的。不过农民里确实有这样的能人。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就成立了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为了追求好的收益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在一个或几个能人的带动下,寻找好的品种,学习先进的栽培技术,建立最快最有效的销售渠道。一个或几个能人发挥带动作用,能够惠及千家万户,一个村、一个乡就带起来了。
不同品种、栽培技术的差别有多大呢?很多事是很难想象的。我在节假日带着家人去北京郊区摘草莓,那时候市面上卖的草莓大概十几块一斤,但是到棚里亲自采摘的草莓,价格就涨了一倍。自己采摘的草莓,拿出大棚过磅要30元一斤,但消费者也很开心。这是一般的草莓,好的草莓能够卖到什么程度?好的草莓能卖到300多元一斤。我曾经去看过,草莓被包装得漂漂亮亮,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一起,个儿一般大、一般红,3斤装的卖1200元。盒子上印着很漂亮的图案,文字的意思大概是这是日本最好的草莓,才卖到这个价格。一个懂技术、懂品种的农民种出来的一亩地,跟一个不懂的要差多少!那天我问管理人员,这1200元3斤草莓卖得掉吗,谁买啊?这个地方的管理人员跟我说,别担心,都卖得掉。你看周边洽谈商务的有多少,一谈商务也不是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能谈得完的,茶歇的时候提供这些果品,大公司买点草莓根本不算什么。所以把握好技术和品种,对于生产鲜活产品的农民来说,他的收益就会明显提高。
再比如说温室大棚。现在涌现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温室大棚,比如说永久性的,玻璃材质的,自动化操作的大棚。现在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控制温室大棚生产。比如,我人在北京,可以管控黑龙江的温室,利用手机应用来操作,来控制大棚的通风、升温等功能。
还有我们的畜牧业。现在国家提倡规模化饲养,但不是把所有的牲畜赶到一起养殖就算规模化了。真正实现规模化饲养要有大量的投入,这个投资数额是非常巨大的,远远超出了一般农户与农民合作社的承受范围,搞不好的话效率上不去、安全没保障。因此,发展规模化饲养要下决心引进有投资能力的社会资本。
我今天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就说这里要把握的基本原则。我们讲创新农业经营主体,里面实际上有两类主体,一类主体是农产品的生产主体,直接提供粮棉油、瓜果蔬菜、禽肉鸡蛋等农产品。我们的农民大多数就是这一类。对这类主体,我们要努力提高他的科学知识能力和经营水平,该花钱的地方要花。过去农民不愿意花钱雇人收麦子,宁肯挥汗如雨自己干。现在请专业的社会化服务团队,只要老爸老妈在家里看着就行,青壮年劳动力就可以出去打工了,提升了效率,能够获得更多收益。所以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提高农民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农民的意识。另一类主体不提供产品,而是为提供产品的农民服务。由于有了这一类提供服务、而不提供产品的主体,使得农民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我们讲农业经营体系,这个体系至少包括这两类功能不同的主体,对这两类功能不同的主体要给予同等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