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两优香66在建瓯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4-12-18傅青山谢玉眉

福建稻麦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建瓯建瓯市中稻

傅青山,谢玉眉

(1.福建省建瓯市水源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福建建瓯 353124;2.福建省建瓯市种子管理站,福建建瓯 353100)

广两优香66系湖北省优质水稻研究开发中心用不育系“广占63-4S”作母本、“香恢66”作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国审稻2012028)。2013年由建瓯丰美种业引入建瓯试种,表现高产、优质、抗倒、适应性广等优良特点,中低海拔山垅田、冷水田均能适应,适宜在建瓯市作中稻栽培。在海拔700 m以上地区作单晚栽培种植。

1 产量表现

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69.5 kg/667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8%;2010年续试,平均产量540.5 kg/667m2,比Ⅱ优838增产0.5%;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55.1 kg/667m2,比Ⅱ优838增产2.2%。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53.5 kg/667m2,比Ⅱ优838增产0.2%。

2013年在建瓯市建安街道东安桐源村6月1日播种,种植在冷水田,面积0.08 hm2,实割产量达654.8 kg/667m2,比对照宜优1577增产6.33%。在建瓯建安街道东安村菜后田6月1日播种,种植0.14 hm2,实割产量达692.5 kg/667m2,比对照宜优1577增产10.14%。在水源乡大源村种植,5月20日播种,种植面积0.333 hm2,实割产量675.5 kg/667m2,比对照宜优1577增产9.57%。在南雅鲁口村5月28日播种,种植0.373 hm2,实割产量667.9 kg/667m2,比对照宜优1577增产9.21%。

2 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广两优香66属于两系杂交水稻籼型品种,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8.8 d。2013年在建瓯市作中稻栽培,4个点全生育期140~142 d,比对照宜优1577约迟熟5~7 d,该品种适应性广,适合建瓯市高海拔地区作单晚栽培种植,中低海拔地区作中稻栽培种植。

2.2 农艺性状

广两优香66株型较紧凑,株高适中,生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茎秆较粗,部分茎节外露。叶色深绿,剑叶中长、挺直。中等偏大穗,着粒较密,谷粒长型,有少量短顶芒,稃尖无色,成熟期转色较好。在建瓯市作中稻栽培种植,平均有效穗16.98万/667m2,平均株高122.2 cm,穗长26.05 cm,平均每穗总粒数177.02粒,结实率88.36%,千粒重29.8 g。

2.3 抗病性

广两优香66在2012年国家审定公告中的抗性表现:稻瘟病综合指数5.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7级,感稻瘟病、褐飞虱,中感白叶枯病。2013年在建瓯市各稻作区种植,未发现叶瘟、穗瘟、白叶枯病,纹枯病发病很轻。

2.4 米质主要指标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广两优香66米质理化指标如下:出糙率 80.4%,整精米率65.2%,长宽比 3.0,垩白粒率 20%,垩白度 3.0%,胶稠度 86 mm, 直链淀粉含量16.6%,有香 味 ,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1]。

表1 广两优香66的产量及产量结构

3 配套栽培技术

广两优香66在建瓯市种植表现植株较高,穗粒数多,茎秆粗壮,耐肥性好,抗倒性强,结实率稍偏低,要想获得高产,栽培上应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提高结实率,实现高产稳产栽培目的。

3.1 适时播种

该品种在建瓯市作中稻栽培种植,适宜在5月20日至6月6日播种。高海拔地区作单晚种植,可在4月7日至5月初播种。

3.2 确定播种量,稀播匀播

要培育壮秧,必须严格控制播种量,播种量随秧龄的增加而降低,广两优66秧田播种量掌握在10~13 kg/667m2,秧龄控制在25~30 d,使秧苗在秧田间有足够空间,有良好生长环境和充足营养供苗体吸收和扩展,减少苗体间争光争肥产生大小苗现象,促进秧苗整齐一致,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多,分蘖增多,活力增强。

3.3 保全苗,培育带蘖壮秧

催芽至露白时,用35%丁硫克百威5 g,均匀拌广两优66种子1 kg,摊开凉20~30 min,让其药效充分吸收,再播种。预防鼠害、鸟害和虫害,确保齐苗。秧苗长到1叶1心时,每667m2用浓度为300 mg/kg多效唑(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 g对水10 kg)进行喷施秧苗,促进秧苗矮壮多蘖,培育带蘖壮秧。当秧苗长到2叶1心,3叶1心各进行1次追肥,每667m2秧田追尿素、氯化钾各4 kg,移栽前3~4 d追施尿素、氯化钾1次作送嫁肥,并喷药1次防治病虫害,做到带肥、带药移栽。整个秧田水管采用湿润灌溉培育小水秧进行管理。

3.4 及时移栽,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广两优香66在建瓯市表现植株较高,分蘖较强,过度密植会造成通风透气差,不利田间秧苗生长,小气候湿度偏大,易招致病虫害,要求秧龄不宜超过33 d,最适宜移栽在25~30 d,插植规格13.3 cm×30 cm或16.7 cm×26.6 cm,宽行窄株插植,保证丛插1~2粒谷的秧苗,保证基本苗插植8万/667m2。建瓯市2013年移栽时间秧苗控制在30 d之内。农户采用的插植规格,实际测得值为15.0 cm×29.7 cm或16.5 cm×27cm的宽行窄株插植。每667m2插基本秧苗在5万左右,造成分蘖成穗率高,结实率偏低,有效穗偏低。宽行窄株插植有利于通风透气、透光和便于农事田间管理,使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秧苗生长,病害发生很少,农户移至大田没有进行病害防治。此外,移栽前3~4 d在秧田进行1次喷送嫁药,拔秧苗时要求根据植株形态与叶色及植株高矮,剔除矮缩病和其他病株及杂株,插秧时要求做到浅、直、匀,插后2~3 d进行补苗,确保大田齐苗。

3.5 合理施肥,巧施穗肥及钾肥

根据广两优66栽培的特性,茎秆粗壮,耐肥性好,增产潜力大,对磷、钾肥较敏感,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比施用,每667m2施纯氮14 kg,氧化钾14 kg,五氧化二磷8 kg,注重施足氮肥,增施磷肥,重施钾肥,前重,中稳,后巧的原则,基肥占60%,分蘖肥占27%左右1次追施完,穗粒肥占13%左右。要求插秧前1 d磷肥作面肥1次施入大田,60%氮肥作面肥施入大田,钾肥易流失和渗透淋溶性大,30%钾作面肥施入大田结合精耕耙平,待第2天插秧。70%钾肥作追肥和穗粒肥施用,蘖肥插后6~8 d内1次施入。穗肥在孕穗初期或破口期分别撒施尿素3~4 kg/667m2,氯化钾4~5 kg/667m2,施穗粒肥能延长功能叶的光合作用,提高穗长、结实率和增加千粒重。

3.6 大田科学管水

广两优66作中稻水管原则:薄水插秧,寸水返青,浅水促分蘖,够苗及时控水烤田,湿润灌浆。从而达到以气养根、促根早分蘖的目的。插后6~7 d追施分蘖肥,追施蘖肥时保持浅水灌溉,以水带肥,促进低位分蘖,插后25 d开始烤田3~5 d,烤田程度为脚踩不陷,田间出现微裂即可,烤田目的是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幼穗分化期保持浅水层,后期干湿交替促灌浆。到收割前7 d断水,切忌断水过早,影响结实率、千粒重和整精米率。

3.7 及时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病虫害防治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要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结合田间检查,抓住防治时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该品种由于田间栽植密度和有效穗不高,群体合理,田间通风透气、透光。小气候湿度不高,示范栽培1 a稻瘟病和稻曲病未见发生,白叶枯病也未见发生。纹枯病发生很轻。2013年建瓯市重点抓螟虫、卷叶螟、稻飞虱的防治。

[1]黄海珍.新组合广两优香 6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6):82.

猜你喜欢

建瓯建瓯市中稻
My English teacher
食旅融合发展路径
建瓯市青少年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工作得到社会各界认可
福建省建瓯市实验幼儿园
多方发力 形成教育合力系统——建瓯市东峰中学的课改启示
建瓯警方成功规劝涉嫌跨境电信诈骗嫌疑人投案自首
福建:“建瓯锥栗”获中国驰名商标认定
2016年湘审中稻品种(上)
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江西省2014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