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稻佳辐占抗倒力与施氮量的关联性观察

2014-12-18赵雅静姜照伟李小萍李义珍

福建稻麦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施氮量粗度再生稻

赵雅静,姜照伟,李小萍,李义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水稻需求量日益增加。据生产调查,多数优质米品种抗倒能力较弱,限制其稳产高产。厦门大学粉辐射诱变育成的优质稻佳辐占,10 a来为福建省早稻主栽品种,近年又作为再生稻扩大种植,优质优价,颇受群众欢迎。但当过量施氮肥时,往往发生程度不同的倒伏现象。为此,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观察对佳辐占茎秆性状和抗倒力的影响,为合理施肥,争取稳定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为福建省建阳市潭城镇潭香稻谷米业合作社(N 27°17′,E 118°06′,H 128 m)。供试品种佳辐占,作再生稻栽培,头季于2013年3月11日播种,4月6日机插,6月25日齐穗,7月26日成熟。

1.2 试验设计

设4个施氮量处理,每667m2分别施氮0、4.6、9.2、13.8 kg,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行株距30 cm×14.7 cm。

1.3 观察项目及方法

秸秆形态性状:成熟前3 d,每处理取15个茎蘖,测定各节间的长度和鲜重(含包裹节间的叶鞘、叶片)。用DKG-5010Ⅱ型卡钳表测定各节间粗度和秆壁厚度。

茎秆抗倒性状:对上述15个茎秆各节间(含叶鞘),用弹簧秤测定在支点间距5 cm的折断力(倒5节间长度不足5 cm,将支点延至相邻节间进行测定),作为节间抗折力的指标。据上述茎秆性状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各节间弯曲力距和倒伏指数:节间弯曲力矩=节间基部至穗顶的高度×节间基部至穗顶的鲜重,节间倒伏指数=(节间弯曲力矩/节间抗折力)×100。

产量及其构成:成熟时分小区收获称产,调查40丛穗数,每处理取5丛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节间性状与施氮量的关系

佳辐占地上部有6个伸长节间,5片茎生叶,4个茎生腋芽。倒1节间为穗下节间,倒2节间为倒1叶(剑叶)下方节间(剑叶叶腋无腋芽),倒3、4、5、6节间分别为倒2、3、4、5叶下方节间,叶腋均有腋芽。

表1显示,各节间按由下而上节位,长度逐渐延长,外壁粗度和秆壁厚度逐渐变小。各节间长度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延长,株高随之提高,在适中的施氮量下,佳辐占株高在105~110 cm,施高量氮肥的株高常达115 cm以上。各节间的外径粗度和秆壁厚度则以适中施氮量为大,施氮量偏小偏大都变小。

表1 施氮量对节间形态的影响

2.2 节间抗倒性状与施氮量的关系

表2显示,随施氮量的增加,各节间变长而至穗顶的高度和鲜重增加,从而增加各节间的弯曲力矩。从未施氮至施氮量9.2 kg/667m2,各节间的抗折力相对较高,并差异不大。但高施氮量的节间抗折力明显降低,倒伏指数随之大幅提升,抗倒力大幅度降低。

在茎秆中,倒4、倒3节间的倒伏指数最高,是最易折倒的部位。施氮量13.8 kg/667m2处理,倒4、倒3节间的倒伏指数超过200,成熟前遇大风、大雨,发生了点片倒伏。

表2 施氮量对节间抗倒性状的影响

2.3 稻谷产量与施氮量的关系

表3显示,未施氮至施氮量9.2 kg/667m2,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大,但穗数和每穗粒数随施氮量提高而增加,因而产量以施9.2 kg/667m2处理为最高,达461 kg/667m2,比不施氮处理增产31%,比施氮4.6 kg/667m2处理增产11%,差异均达极显著性标准。施氮量进一步提高,虽穗数略有增加,但因氮素营养过剩,茎叶繁茂,群体荫蔽,每穗粒数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降低,比适中施氮量处理减产6%,差异达显著性标准。由于高施氮量处理的茎秆弯曲力距大,抗折力小,抗倒伏能力显著降低,成熟前遇风雨发生点片倒伏,也给机械收割带来不便。

表3 不同施氮量的产量及其构成

3 讨论

水稻抗倒性与茎秆性状的关系[1,2],以及肥水、化控措施对水稻抗倒性影响[2,3,4]都有一些研究。笔者研究明确,水稻地上部茎秆各节间的长度和鲜重,随施氮量的提高而增加,弯曲力矩随之加大;各节间的外径粗度和秆壁厚度以适中施氮量为大,施氮量偏小偏大都变小;各节间的倒伏指数随施氮量提高而增加,即抗倒力降低。其中以倒4、倒3节间的倒伏指数最大,是茎秆最易折倒的部位。

优质稻佳辐占品种在适中施氮量(试验为9.2 kg/667m2)下,茎秆相对矮壮、产量高。施氮量过高时,茎叶繁茂,群体荫蔽,倒4、倒3节间的倒伏指数>200,成熟前遇大风雨发生点片倒伏,产量明显降低。

作再生稻栽培的佳辐占品种最易折倒的倒4节间中段至倒3节间中段,距地表高度10~25 cm。一旦折断,着生于该处及其上方的倒2、3叶叶腋的蘖芽,固水养分通道断裂而失活。头季采用留高桩手割生产方式的再生稻,如头季发生倒伏,不仅头季减产,而且因倒2、3叶腋优势芽失活,再生季也将大幅减产;但头季采用留低桩机割生产方式的再生稻,头季发生倒伏重要是头季减产和不便机械收割,而对倒4、5叶叶腋的蘖芽损伤较小。如2013年试点佳辐占头季发生倒伏的田片,倒4、5叶叶腋的分蘖及其子分蘖的萌发成穗率仍然很高,再生季的穗数比头季穗数增加一倍,产量接近于头季水平。

[1]杨惠杰,杨仁崖,李义珍,等.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J].福建农业学报,2000,15(2):1-7.

[2]姜照伟,李小萍,赵雅静,等.立丰灵对水稻抗倒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1,26(3):355-359.

[3]杨长明,杨林章,颜建梅,等.不同养分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4):646-650.

[4]杨世民,谢力,郑顺林,等.氮肥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杂交稻茎秆理化特性与抗倒伏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9,35(1):93-103.

猜你喜欢

施氮量粗度再生稻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基于TRU 系统对南山植物园川山茶根系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结果母枝粗度对南丰蜜橘果实品质的影响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葡萄定植当年冬季修剪技术
南丰蜜桔结果母枝粗度≤2.5 mm果实品质最佳
移栽密度与施氮量对烟碱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
花后高温胁迫下不同施氮量对春小麦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豫东烟区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