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脑外伤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意义
2014-12-18胡朝晖钱卫添胡建军
胡朝晖 钱卫添 胡建军
广东医学院附属三水医院神经外科 佛山 528100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的飞速发展,颅脑外伤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颅脑外伤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入院24h内能否对其伤情进行准确判断并及时处理对预后的影响较大[1]。研究表明,严重颅脑外伤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导致心电图、血清心肌酶谱发生异常改变,也是引起颅脑外伤患者继发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我院对严重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08—2013-07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86例纳入本研究,均有明确的颅脑外伤史,并经头颅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研究对象剔除未成年人、合并胸、腹部严重外伤、受伤前已存在脑部器质性病变、心脏病、重要器官功能障碍、高血压、糖尿病、精神异常、智力低下、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等患者。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通过肢体运动、睁眼反应、语言反应等3个方面检查进行格拉斯哥(GCS)评分。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分组,其中GCS评分>8分者为A组40例,为轻度颅脑损伤,男25例,女15例;年龄21~65岁,平均(48.63±5.10)岁;体质量46~85kg,平均(63.57±4.32)kg;受伤至就诊时间1~8h,平均(4.53±1.25)h;车祸伤23例,高处坠落伤12例,钝器击打伤5例。GCS评分≤8分者为B组46例,为严重颅脑损伤,男28例,女18例;年龄22~68岁,平均(49.05±5.28)岁;体质量45~82kg,平均(63.25±4.65)kg;受伤至就诊时间1~10h,平均(4.60±1.33)h;车祸伤25例,高处坠落伤13例,钝器击打伤。2组患者年龄、体质量、受伤至就诊时间、受伤原因、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异常发生率[3]。于入院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生化法测定心肌酶谱,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4]。
1.3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电图异常率比较见表1。
表1 2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比较 [n(%)]
2.2 心肌酶谱比较见表2。
表2 2组患者心肌酶谱比较 (±s)
表2 2组患者心肌酶谱比较 (±s)
注:与A组比较,*P<0.05
组别 n AST(U/L) CK(U/L) CKMB(U/L) LDH(U/L) HBDH(U/L)A组 40 36.54±9.21 386.35±88.63 20.85±7.52 202.1 5±58.60 176.32±76.05 B组 46 58.72±10.04* 992.54±101.25* 39.11±8.74* 285.64±70.35* 318.25±91.46*
3 讨论
颅脑外伤是指由外力所致的脑组织局灶性或弥散性损害,受伤后如临床急救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引起患者死亡。受伤后6h是治疗的黄金期,早期准确判断伤情对指导临床正确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GCS评分是目前常用的判断颅脑外伤伤情的指标之一。近年来的一些临床研究发现心电图、心肌酶谱的改变对颅脑外伤伤情的判断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心电图改变是颅脑外伤后机体常见的应激性反应,与颅脑损伤后下丘脑自主神经中枢损伤,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平衡打破,心血管神经中枢的调节功能紊乱有关[5]。应激状态下机体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受血液、外伤等刺激,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皮质类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加重心肌局部缺血、缺氧,影响心脏传导系统,从而出现ST-T异常、Q-T间期延长等心电图异常表现[6]。脑源性心电图异常通常是可逆的,随着颅脑损伤的控制和好转,心电图也会逐渐恢复正常。但如颅脑损伤长时间得不到控制,心脏损害可由功能性损害转变为器质性损害,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伤[7]。
心肌酶包括谷草转氨酶、肌酸肌酶、肌酸肌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等,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心肌、骨骼肌、肝脏、脑等器官和组织中,脑外伤后所致的直接或间接损伤、中枢性高热、呼吸功能障碍、酸碱失衡等均可引起脑细胞损伤,大量释放心肌酶。心肌酶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循环中,导致血中心肌酶活性迅速升高[8]。机体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下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细胞急性损伤或坏死,心肌酶大量释放进入血液中,从而使血中心肌酶迅速升高[9]。心功能损害又可导致多个重要器官发生供血障碍,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血中心肌酶活性持续升高[10]。
本研究中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异常率高达54.35 %,其中以ST-T异常较为常见,明显高于轻度颅脑损伤患者。这一结果提示颅脑损伤程度越严重,心电图异常率越高,继发性心肌损害越严重。严重颅脑损伤患者AST、CK、CKMB、LDH、HBDH等指标均明显高于轻度颅脑损伤者。这一结果提示颅脑损伤后心肌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颅脑损伤程度越严重,心肌酶活性指标升高幅度越大。上述研究结果与已有的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将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检查作为判断伤情和预后辅助指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颅脑外伤患者多存在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改变,与创伤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早期检查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可辅助判断伤情和预后。
[1]林青,李彤,张胜彦,等.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3):177-179.
[2]杨坤,韩钦凤.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改变临床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1,9(18):29-30.
[3]郭谷生,张湘燕,刘迪丹,等.颅脑外伤患者心肌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7):76-77.
[4]黄建斌,叶志其,杨建雄,等.脑外伤患者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2011,31(3):8-9.
[5]范雯.小儿重度颅脑损伤心肌酶谱改变及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11,33(18):2 826.
[6]武求花.心电图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3,22(4):705-707.
[7]孟亚梅,袁庆国.心肌酶谱检测方法及其在急诊检验中的重要意义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6):213.
[8]陈洋,王春华,张思维,等.急性脑血管病致脑心综合症心电图改变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7):829-830.
[9]高燕,李毅,张倩,等.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对脑外伤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J].山东医药,2010,50(20):4-6.
[10]La Rocca R,Materia V,Pasquini A,et al.T-wave inversion after a severe head injury without ischemic heart disease[J].Int J Cardiol,2011,151(2):e43-e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