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和大连市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员现状对比分析①
2014-12-18王一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1
王一(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1)
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以及贯彻《关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的决定》,于2009年研究决定,在全国大中小学校中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以普及足球知识,提高足球运动水平,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依托、体教结合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太原市和大连市同是全国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布局城市,通过对比两地小学足球运动员的现状可以反映出校园足球发展的水平和各自的特点和差异性,获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1 研究方法
该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两地10所学校140名参与校园足球的运动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通过分析运动员的参赛动机、学训状况、以及影响参与校园足球的其他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获得数据分析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太原市和大连市小学足球运动员参赛动机分析
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动机产生过程中需要和诱因哪个起重要作用,可将动机分为外因性动机和内因性动机。外因性动机是指主要由外在条件(即诱因)诱发而来的动机,内因性动机主要由个体内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动机。对于小学阶段的小学生,了解其参与比赛的动机能够反映他们内心对足球运动的真正态度。因此我们选取足球运动员参赛常用的6个主要动机并具体化为小学生可识别目标。
根据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小学生参与比赛动机的前两位分别为任务目标和提高目标,即“完成任务、赢得比赛”和“强身健体、提高自己”,说明小学生在参与校园足球的氛围内有较强的上进心,表现为积极的训练和锻炼身体,同时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教练员的外因影响,积极完成场上任务,努力赢得比赛。其次是荣誉目标和压力目标,表现为小学生容易受到周边同学羡慕或纯粹是为得到表扬或奖励而努力比赛,同时身上也有一定的压力,担负着家长和学校的期望。最后两项动机为竞争目标和成就目标,表现在球员间、队友间的竞争,说明小学球队中队员之间还没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成就目标表现为成名动机,即对职业生涯的追求,献身足球、证明自己的实力。可见小学生在选择人生道路上还没有明确的目标。
表1 小学生对参加校园联赛动机的调查(多选)(N=140)
表2 小学生足球运动员文化成绩调查表(N=140)
2.2 太原市和大连市小学足球运动员“学训”状况分析
“学训矛盾”是体教结合中最常遇到的一大矛盾,文化课老师感到学生难教,学生感到书难读,体育老师感到难做。如何理顺、协调好体育老师、任课老师、学生三者间的关系是解决矛盾、顺利开展业训工作的关键问题。教与训的目的是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材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相得益彰,必须学训并重,从长远发展的眼光,选拔和培养优秀苗子。当今体育竞赛,已不单纯是体能的竞争,同样包含运动员文化水平的比拼。科学训练要求运动员能消化、吸收当代最新的科技成果来进行合理训练,而运动员的文化基础是进行科学训练的前提。毫无疑问,文化水平越高,接受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和意识越强;文化素质越高,其对运动原理、运动生理,心理、保健等方面的知识越清楚,运用能力越强,就能更好。从表2中可以看出两地踢球的小学运动员学习成绩大都集中在一般和良好,都占到了80%以上,优秀率和特别差的较少,呈现一种两头小中间大的良性趋势。
在看待参加足球赛是否影响学习的问题上,太原市有将近一般的学生选择了“一般”表明这些学生认为有影响,但是否是踢球引起的,他们也表示怀疑。认为有影响的占到了30%,通过访谈得知这部分学生受到了父母的影响,认为踢球肯定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成绩的提升。而大连市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不影响”,是由于大连市很多小学要求学生必须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和每天的作业,为保证学习训练两不误,很多学校对小球员实行协管制,如踢球学生学习不好、违反纪律等将对其停训,表现好了再参加训练。对处理不好学习与训练关系的孩子,班主任老师也会对其进行及时帮助,并且成绩表现优异才能去参加训练和比赛。这充分反映出大连市足球为何长盛不衰,关键在于处理“学训矛盾”上,保证了学生正常的文化课学习。
表3 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对文化学习影响的调查表(N=140)
表4 影响小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原因调查表(多选)(N=140)
2.3 影响太原市和大连市小学生参与足球的其他因素分析
通过表4我们可以看出同样的影响因素在两个城市间表现有所不同,太原市占前三位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学校的支持程度”、“场地条件差”以及“参赛机会少”,反映出校园足球在太原市开展所遇到的不可避免问题,其中学校的重视被看做是第一位的,说明太原市有些小学疲于应付,甚至出现比赛弃权的现象。场地条件差表现在有的学校还是土场地或硬场地。参赛机会少,表现为比赛少而集中,不利于学生提高和成长。而影响大连市小学生参加足球运动原因前三位分别是 “场地条件差”、“其他不确定因素”和“训练器材不足”结合实地访谈发现,虽然所调查的大连小学都有较好的足球场地,但由于场地使用频率较高,训练条件也并不理想。训练器材不足表现在器材老化更新换代的时间较长,以及一些辅助器材的缺失。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在学生运动员的参与校园足球的动机方面,任务目标和提高目标是两地小学生参与比赛的前两位动机;在“学训矛盾”上,两地踢球的小学运动员学习成绩大都集中在一般和良好,优秀率和特别差的较少,呈现一种两头小中间大的良性趋势。在影响参与足球活动的其他因素上,太原市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学校的支持程度”,大连市是 “场地条件差”。
3.2 建议
(1)对学校足球场地的建设和开放给予政策性扶持,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达到国家标准,并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优先考虑足球项目
(2)加强学校足球文化建设,通过举办校园足球文化节、文化周等活动,宣传校园足球,并促进建立足球社团或足球兴趣小组,定期举行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足球交流活动。
[1]季浏.上海市校园足球“一条龙”培养体系的集聚、辐射效应[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7):84-90.
[2]张辉,张廷安.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0):134-139.
[3]王军,岳文言等.我国女子校园足球发展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12(8):96-98.
[4]李纪霞,董众鸣等.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3):99-104.
[5]王格.我国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2):99-102.
[6]韩勇,王蒲.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