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批改对学习动机影响的研究
2014-12-17王娅
本研究选取初一、初二年级学生218人,采用前后测对照试验模式,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考察数学作业批改方式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结果发现:学生参与的新型作业批改方式对学习动机及其各维度均有影响,其中对外部动机影响最大,学习控制感次之;学生参与的新型作业批改方式与学习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批改方式与外部动机的相关系数最高。
初中数学 作业批改 学习动机
一、问题提出
作业批改是指教师检查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改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以及评判等级的过程。作业批改作为教学流程的五大环节之一,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起到了反馈、调节的作用。教师批改作业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计划做出调整,对需要特别辅导的学生给予关注;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业批改情况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弥补自己的不足。
动机驱使人类进行各类活动,并使活动带有一定的目标指向性,学生的学习行为也是受到动机的驱动而发起的。陈琦和刘儒德认为: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1]。学习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机制,引起这种心理变化的因素分为内、外两类,内部因素是个体的内部需要,如期待、焦虑等,外部因素是外界的诱因,如奖励、惩罚、个体地位等。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对学习动机的激发是等效的,都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发生。
作业批改是日常教学的必要阶段,学习动机又是引起学习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关于作业批改方式对学生学习动机影响的研究却鲜有耳闻。本研究将作业批改方式作为一个自变量,研究不同的作业批改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二、实验研究
1.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改变作业批改的形式,考察学生学习动机的变化,帮助教师选择更科学、合理的作业批改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2.研究方法
(1)被试
在太原市某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分别选择两个对等的班级,共218人,其中实验组两个班级,分别是A班56人,a班55人;对比组两个班级,分别是B班55人,b班52人。
(2)作业批改形式
作业批改形式分为传统作业批改形式和新型作业批改形式。传统作业批改形式是指学生完成教师前一天布置的作业后上交给教师,教师使用“√”、“×”在上交当天对全体学生的作业进行全批全改,并在作业末尾处标注批改日期及“阅”字。在上课期间,教师针对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给予订正,对于个性问题则由学生自行改正,教师不进行统一讲解。学生在作业末尾改正的错题,与第二天的作业一并交回由教师批改。新型作业批改形式是指“教师+学生”的作业批改形式,即教师把部分作业批阅权归还给学生,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作业批改。新型作业批改包括分组、培训、批改、改正和复查五个阶段:首先,按照学习能力将全班同学分组,能力相近的同学一组,每组5~7人(根据班级人数决定);第二,对全班同学进行批改培训,为日后独立批改作业做准备,培训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端正学生的作业批改态度,二是规范作业批改符号;第三,教师在每组选定一名学生充当“小先生”,由“小先生”批改同组同学的作业,并帮助有错误的同学进行改正,教师则负责批改和指正“小先生”的作业,需要说明的是,“小先生”需要不定期更换,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担任“小先生”的机会;第四,批改结束后,评价者将作业立即发还给作业本人,作业本人必须尽快改正自己的错误,若遇到不会的题目可以和同组同学探讨;最后,作业本人将改正的作业交回评价者,由评价者再次进行批改,直至作业者将所学知识完全掌握。新型作业批改形式要求作业上交当天及时批改,作业者及时订正。
(3)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由Pintrich等人于1990年编制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量表(MSLQ),其中前31道题测量学习动机,量表分为六个维度,分别是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学习控制感、任务价值感、自我效能感和考试焦虑。该量表采用李克特计分法,5代表十分符合,1代表很不符合,得分与学习动机呈正相关关系。该量表中学习动机分量表的克伦巴赫?琢系数为0.702,具有良好的信度。
(4)实验流程
本实验采用等组实验形式对比实验法研究。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实验准备阶段。以班级为单位,向初一、初二年级全体学生发放学习动机量表,由主试向学生说明指导语,待学生完成问卷后由主试收回,测试时间为15分钟。在初一、初二年级被测班级中分别选出两个对等班级,随机指定其中一个为实验班,另一个为对比班。第二阶段是教学实验阶段。该阶段为期三个月,实验班采用新型作业批改模式,对比班沿用传统作业批改模式。第三阶段是后测阶段。向实验班和对比班发放MSLQ量表,统计实验后学生学习动机得分。第四阶段是数据分析阶段。用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学习动机的平均分和标准差
实验之前,对两个班学习动机及六个动机维度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实验班和对比班在实验前学习动机及其各维度的得分均无差异(p>0.05)。
为了进一步了解作业批改方式对学生学习动机及外部动机、内部动机等六个维度的影响,对实验班前、后测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同时以批改方式为自变量,以后测学习动机及六个维度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
实验结束后进行差异性检验发现:实验班在学习动机、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学习控制感、任务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方面平均分均有所提高(M后>M前),考试焦虑感下降(M后
2.作业批改方式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作业批改方式对学习动机有影响,将批改方式作为一个变量(新型作业批改方式——1,传统作业批改方式——0),学习动机及其六个维度分别作为另一变量,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作业批改方式与学习动机间的相关系数
注:*P<0.05;**P<0.01
由表3可知,作业批改方式与学习动机有正相关关系,与外部动机和学习控制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新型作业批改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特别有利于提高学习动机中的外部动机和学习控制感。
四、讨论
1.作业批改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新型作业批改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外部动机、学习控制感、自我效能感以及降低考试焦虑均有良好的作用,其中新型作业批改方式对外部动机均分的提高最显著(sig.=0.000),传统作业批改方式对学习动机及其各维度的影响则无显著差异。外部动机是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行为不是由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引起的,而是由与学习内容无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诱发的。学生作为“小先生”批改、指导同学的作业,不但引起了教师对“小先生”的关注,同时也在同学中获得了较高的地位,为了巩固这种关注度和地位,“小先生”则需要努力完善自己的学业,因为在学生眼中较高的数学成绩和缜密的思维是完成作业批改任务的前提与保证。通过关注度和地位这些学习本身之外的刺激引起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这一策略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因为此时的中学生渴求被关注、得到较高的评价,希望体现自己的价值。新型作业批改模式给了学生们一个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符合罗杰斯所提倡的同伴教学和分组教学的理念。罗杰斯认为:同伴教学是一种高效的个别指导方式,对大班教学来说尤为有益,另外,分组学习则可以解决看上去无法克服的问题。新型作业批改模式在及时反馈方面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做到了当天问题当天解决,本实验结果支持了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做的信息反馈实验及罗斯和亨利做的“反馈效应”的实验结果,即学习过程中得到及时的反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习的发生。
2.作业批改方式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由表3可知,新型作业批改方式与学习动机、外部动机和学习控制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与外部动机相关系数最高(r=0.480**),即新型作业批改方式对于激发学生外部动机和提高学习控制感有显著的作用,同时可以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与传统作业批改方式相比,新型作业批改方式更强调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和互动,而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渴望得到周遭的认可和关注的心理恰好可以在新型作业批改方式中得到满足,因此外部动机得到极大地激发。另外,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分配时间,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同学探讨错题,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控制感自然得到提升。作业批改不仅与自己的学业有关,还影响着教师的工作和同学的学业,因此充当“小先生”的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作业批改上都会表现得格外认真,在作业批改过程中学生的责任感得到提高,这些效果都是传统作业批改方式无法实现的。
作业批改方式与任务价值感的相关系数为负值,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也应引起一定的重视。新型作业批改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强调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也没有因为掌握和理解了所学知识而感到愉悦,激发学生学习的诱因多半来自于学生渴望关注与极度想表现自己的欲望。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告诫一线教师在通过外部诱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价值观。
——————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朱益明.学生评价三问.教育测量与评价.2013(11).
[3]涂阳军.论学习兴趣的养成:对西方近二十年来学习兴趣研究的反思.江苏高教,2013(1).
[作者:王娅(1989-),女,山西黎城人,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杨 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