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演员方清平:“管住嘴”治痛风
2014-12-17于心
于心
提到“痛风”二字,我的经历真可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经历过误诊,走过弯路,最后才明白最有效的还是“返璞归真”—嘴的问题。
2003年的一天,一向身强体健的我突然腿疼难忍,疼痛的地方又红又肿又热又痛,那种难受,像千万只蚂蚁在噬心。忍无可忍之后,我无奈去了医院。医生刷刷开了一长条检查单,然后刷刷写了诊断:丹毒。可输了一周的液,一点好转也没有。换家医院再查,得,痛风。
拿着诊断书,我心里那个郁闷啊。按医生的说法,痛风这事儿,多发于45岁左右的男性,但是,我才刚三十而立嘛!这没道理啊!医生用笔敲敲桌子:“你平常应酬多爱喝酒吧?”“是。”“你是肉食动物无肉不欢吧?”“是。”“你生活无规律经常暴饮暴食吧?”“是”……“那还说什么呢,痛风不找上你找谁呢?”我一下就蔫了。
说白了,除了原发性痛风由遗传基因引起外,多半的痛风都是“酒肉病”,是由于饮食习惯不好、爱喝酒爱吃高嘌呤的食物造成的。“这病很难断根,多半靠饮食调养。”医生简明扼要地一言概括。拿着医生开的处方药,记着一堆禁忌食谱,我怏怏地离开了。
老老实实吃了几天药,禁了几天嘴,别说,还真不疼了。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四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急性发作期过了,间歇多久再发没有定数,短则月余、长则几载甚至十余载。我想想自己年轻力壮的,哪能就那么弱不禁风,而且工作上应酬又多,所以急性发作期一过,就不自觉地放松管制了。
但我还真是高估了自己。间隔没一个月,痛风再次发作了。这次真严重,三天没下床,下身基本保持一个动作没动弹过,疼得毛焦火燥的时候,心里的火“噌噌”往外冒。等到终于熬过去了,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管管嘴。”
酒是没法完全戒,只能慢慢减。那就多喝水吧,喝苏打水。苏打水是碱性的,能促进尿酸排泄,对痛风有益处。那段时间我是整箱整箱地往家搬苏打水,但喝到最后,被医生直接当头“一棒子”:“苏打水治痛风是误区。它能调节身体的酸碱度,对痛风有益这都不错,但喝多了会直接导致胃酸降低,从而消化不良营养吸收差。”什么叫过犹不及,咳!
被棒喝的还有我的食谱。痛风要禁食高嘌呤的肉类、豆类、海鲜类,酒我断不了,肉和海鲜还是有信心的。我直接给自己定了套食谱,全素的,连牛奶和鸡蛋都“咔嚓”了。我挺得意自己的自制力,却一样被医生当头一盆凉水:“就你这么吃怎么保证身体的营养供应?把自己当兔子喂,这不叫自制叫自虐!”
在不断研习不断请教之后,我总算弄出了正确的食谱:酒对痛风的影响相当直接,喝完必痛,特别是啤酒,所以一定要禁。有应酬了,或者馋了,怎么办呢?用红酒代替,红酒酒精含量低,少量饮用影响不大。
至于高嘌呤的肉类、豆类、海鲜类,能不吃最好,在痛风不发作的间隔期定量食用也无大碍。但不能煎炒烹炸卤,得用清水煮,就是汆,汆熟后蘸着酱料吃。让痛风患者闻而叹气的“高嘌呤代言人”火锅也能吃,只是不能吃辣火锅,得吃清汤火锅,涮的顺序也是先素后荤,先涮菜,后涮肉,一天二两,绝对安全。鸡蛋和牛奶则完全不需要忌,不仅不需要忌,而且还应该成为主力军—牛奶鸡蛋是痛风患者最优质的蛋白质食物源,人不吃蛋白质,身体扛不住。
最让我吃惊的是医生对我“粗粮食谱”的纠正。粗粮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纤维素,能增加食物在胃里的停留时间,延迟饭后葡萄糖吸收的速度,降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丢开这些专业术语,基本上大家都有这么个共识:“主食越粗越好,越精细营养损失越大。”结果医生的专业观点居然是:痛风患者一定要吃细粮,细米细面,因为粗粮里含有高嘌呤!哎,果然没文化真可怕啊!
这么三打击两折腾,也慢慢地上了“正道儿”。坚持久了,身体的变化还真的很明显—有段时间因为痛风经常发作,疼痛难忍,不得不放弃登台演出。在“正道”上走了一段时间后,身体状况明显改变,痛风发作的间隔明显延长。2010年央视举办第五届相声大赛,玩儿着玩儿着居然拿了个二等奖。后来北京卫视办京味脱口秀《脱口而出》,也有能力扛了下来,2013年春晚又和秦海璐演了个小品《你摊上事儿了》,让观众乐了一把,也算是给自己多年来的相声事业一点交待吧。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这个“1”,后面才能无限制地加“0”。痛风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关键在于你管不管得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