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中生物课堂自主学习模式
2014-12-17刘中标
摘要:自主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本文就如何在教学时间和班级人数都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构建高中生物课堂自主学习模式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自主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283-02
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那些听从指挥、服从命令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出更具有主动性、自发性、创造性的新型人才。而自主学习能力是这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目前大多数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只会抱着课本埋头苦学,而且非常依赖教师的讲解,只能被动地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些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后就会发现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也很难在工作岗位上有所建树。所以构建高中生物课堂自主学习模式,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基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及教学实际等情况,笔者认为构建高中生物课堂自主学习模式,打造自主高效的课堂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放水养鱼”不要“填鸭灌食”
“填鸭”式教学是主要的传统教学方式之一。在传统的教学中各科老师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内容,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将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强塞给学生,不允许课堂时间有一点的浪费,当然这和我们的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有着很大的联系,教学时间不充裕而教学内容过多,是高中课程中的一大矛盾。为了化解或者减少这二者之间的矛盾,老师们只能尽可能多地备课,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讲授,以至于忽略了学生的课堂反应,我们的高中生物课堂也不例外。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的确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变化,教育专家也不断地为我们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制作微课供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自学等。但是目前我们的高考仍然是以分数论英雄的,很多学校因为大班教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等客观原因,课堂教学仍以“填鸭灌食”式的被动接受学习为主,仍然坚持题海战术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大多数学生也习惯于等着老师“喂”知识,又因为教师的讲解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教学速度又比较快,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结果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没办法充分地理解和吸收,导致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学习跟不上进度,学习信心遭到严重打击,最终进入恶性循环。要在教学时间和班级人数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改变这一“填鸭灌食”的现状,我们只能创造条件“放水养鱼”,也就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
众所周知,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实验课是生物教学中很重要的部分,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所以实验课正是实施“放水养鱼”式教学最好的平台。但往往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总担心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是浪费時间,学不到什么东西,并且在实验中只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正确、熟练。所以不管是做什么实验,在学生动手实验前教师总是对实验的操作进行非常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这样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就会占去一节课的绝大部分时间,那么一节课真正留给学生自主实验和学习的时间就很少。而学生为了达到老师的要求也只会按部就班地按教师的演示或照着教材中的步骤进行,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实这种在实验教学中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是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教师也容易进行管理,但是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往往就只被作为教学中的点缀,这样只注重实验结果的做法会严重地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学生的规范操作固然重要,但是学生在实验课上如果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实验室的器材设备自己动手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就能获得到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强的能力。当然要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到实验中就必须在实验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空间和选择的余地,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尝试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或实验步骤去完成实验,这样不仅让学生巩固和深化了课内知识,还在实验中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如何画好细而直的滤液细线是让学生最头痛的环节,按照教材中的方法是用毛细吸管画线,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学生在画滤液细线时很难画得“细、直、齐”,结果导致色素分离的效果欠佳。在实验前我就将这个难题提前告诉学生,鼓励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学生们主动在课外尝试了不少方法,最终发现用盖玻片的一边蘸少量的色素提取液后再印到铅笔线处,这种方法既简单效果又好,学生们觉得自己的方法比权威的教材中提供的方法更好,非常有成就感,学习积极性更高了。
正所谓“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见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如果只给学生一片水洼,他可能只会是吐水泡的小鱼虾,但如果给学生一片海洋,他就可能成为呼风唤雨的蛟龙。所以在进行这种“放水养鱼”式的自主学习模式时,教师一定要把“水”放足,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和选择的余地,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游得欢、长得壮。同时还要注意把“龙门”筑好,也就是要对学生明确提出通过努力应达到的目标,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更有动力,才能跳得更高。
二、要“引凤筑巢”不要“信马由缰”
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体,他们掌控了课堂的整个过程,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们积极地做着笔记,没有主动地思考理解知识,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这种填鸭式的灌输固然不可取,但“信马由缰”式的教学模式的效果也未必好。有些教师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影响,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片面理解,对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讲授,没有正确地引导和点拨,盲目地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性,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从“填鸭灌食”的极端走向了“信马由缰”的极端。基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现实需要,让学生一步到位就达到完全自主是不现实的,这需要教师先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最终实现让学生能自己过河的目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凤筑巢”,也就是教师要有计划的、有系统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也要重视教师的“导”。
随着现在学生学习压力的不断加大,再加上部分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而被迫“照本宣科”,很多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更不用说能主动地学习。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生物的课堂教学不能再单纯地传递现成的知识,而要有意识地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沟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最终目标。例如讲授“细胞的衰老与凋亡”时,如果将课本的知识照本宣科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只能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可以利用photoshop制作几张授课教师自己衰老后的照片,通过展示这些照片让学生观察老师衰老后头面部的典型特征,将学生的兴奋点和知识点连接,自然过渡到对细胞衰老的相关知识的自主学习。
其实自主性学习的实施,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比以往更高,教师的知识面要广、思维要敏捷。大班教学学生较多,教师要能顾全大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及时地引导学生不要偏离主干知识的学习方向,防止学生漫无边际地无效地自主学习,确保学生自主学习顺利有效地进行。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往往需要教师设计相关问题进行引导,所设计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够设计过难,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或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不能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要“分槽喂马”不要“合槽养猪”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差异,而大班教学的实际决定了教师只能采用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内容和统一的进度进行教学,从整体上进行调节和组织引导,很多时候没办法深入到每个学生中,这种不顾学生个体差异的“合槽养猪”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也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目前大班教学的实际情况下,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体需求,最好的方法就是“分槽喂马”,也就是在教师合理的安排指导下,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自主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为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这也是学生能否真正成为学习主体,个性能否得到发展,潜能能否得到发挥的前提。为了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可以让学习能力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优等、中等、低等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最重要的是每个合作小组内要安排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常务组长,负责本组每次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和监督等,让每次的自主合作学习都能有序开展。这样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在学习能力中等和较强的学生的帮助下不断进步,而学习能力中等和较强的学生在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任何形式的包办都会使學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但同时又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不仅表现在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设计,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合作学习过程恰如其分的及时的引导和控制。
四、结语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中简单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节省下不少课堂时间,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对有难度的知识点进行讨论、深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消化重点和难点。构建高中生物课堂自主学习模式,教师要做好课堂的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举措看似简单,实施起来却有一定难度,因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发性和创造性被多年的应试教育打压得所剩无几,这时就需要教师逐步调整教学方案,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提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全刚.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12).
[2]贾耀荣.开展自主学习,优化高中生物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4,(5).
[3]季春娟.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J].广西教育,2013,(38).
[4]高泽芹.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3,(30).
[5]王平.浅谈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学生自主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2013,(32).
[6]马鸣.高中生物实验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3,(83).
作者简介:刘中标(1980-),男,福建建瓯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