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朗读指导策略

2014-12-17游丽清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7期
关键词:流利朗读

游丽清

摘要:本文从示范引领、循序渐进、多元激发和积累升华四个层次具体阐述了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对如何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一个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261-03

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读出来。它是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在语文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课程标准中的这一目标落到实处,本文就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谈几点体会。

一、示范引领——带读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由于自身知识、阅历的限制,他们的识字量较少,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对于文字内容的理解较困难。教师的带读可以引领学生迅速进入语言环境,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让他们直接感悟处理字词句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深入到教材中,理解文本的情感,把握文章的基调,用字正腔圆的语调、节奏、韵律,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信息,带动学生,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启迪心灵。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本的意境,获得美好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朗读水平,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比如教学《王二小》一课时,教师用激昂语调,带领学生读出了对小英雄王二小的喜爱和敬佩,读出了对日本鬼子的憎恨,在读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王二小”一句时,教师的眼睛湿润了,声音哽咽了,而孩子们真挚情感的流露,则化成了一片抽泣……教师这样声情并茂地带读,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直接领略教师带读时的语调、神情,从而可以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二、循序渐进——练读

朗读首先要指导学生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读正确——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重复;读正确后再要求读得流利——即注意标点、停顿、节奏,不字字停顿、不拖音唱读,这中间是有一个过程的。教学时先要强调读“正确”,在此基础上读“流利”,最后要求达到较高的境界“有感情”。

《乌鸦喝水》是一篇优秀的寓言故事。课文讲的是一只聪明的乌鸦就地取材,想办法喝到小瓶子里的水的故事。全文内容生动有趣,通俗简洁,非常适合儿童朗读。而正确流利地朗读,并从中丰富语文积累,感悟到乌鸦的聪明,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仍然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在导入课文后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生字词,利用字卡认读生字,互评纠正,并有重点地指出难点字的读音。如“怎、找、旁”等,解决出读正确的问题后,接着再让学生多读几遍,达到读流利的目的。再和文章中的图画对照,观察乌鸦喝不着水的表情。孩子们这时都会迫不及待,有的说:“太阳红红的,说明天气很热,乌鸦很渴。”有的说:“它的眼睛瞪得圆圆的,恨不得立刻把水喝光。”有的说:“瞧,它的两条腿伸得直直的,嘴拼命往瓶子里伸,肯定很着急!”当学生体会到乌鸦此时的心情时,读到“怎么办呢?”这句话时,学生的情感就被调动起来了。

指导学生充分地练习朗读,要循序渐进,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多练多读,才能读出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学生的朗读能力就是在循序渐进的练习中逐步提高的。

三、多元激发——乐读

在教学时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朗读的欲望。如果朗读的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就会逐渐地失去对朗读兴趣,甚至对朗读产生厌倦。因此,指导学生朗读,激发他们的朗读欲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提高朗读的效果。

(一)情境导读

每篇课文字里行间中都蕴藏着作者的思想情感,低年级的学生很难通过想象、联想来充分感受作者的情感,更难以揣摩作者真挚的情感。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要为学生创设课文内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才能调动起他们的想象、联想,再借助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感受来理解体会课文的内容,获得真情实感。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情境,用美麗的图画展示情境,用精彩的表演模拟情境,用动听的音乐烘托渲染情境……总之,就是运用多种媒体创设课堂情境,学生容易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学生入情入境后,即进入情境中角色,便容易“情动辞发”而读出情感。

如教学《春雨的色彩》,课一开始教师就动情引导: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春天的礼物,你们听……(课件播放春雨的声音,鸟叫的声音)学生读春雨声:沙沙沙,沙沙沙……(要求学生读“轻点儿,再柔点儿……”)当学生读得又轻又柔时,教师真心地赞美:真好听!瞧这儿(课件展示春雨图),春雨又像什么呢?……是呀,春雨像针、像丝,还像春姑娘纺出的线,多美呀!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这里雨声、鸟叫声,声声入耳,春景、春雨图,图图入目,孩子们被优美的情境所感染,读的欲望被激发,对美妙春雨的赞美之情便油然而生。

(二)教师引读

当需要借助读来分清段中内容、层次时宜用这种方法。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用朗读方式回答教师的问题,还可由教师读文中的解释语,学生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词句段落,或者由教师读总起句,总括句,学生读分述,具体描写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全班学生读,也可以引导一个学生、几个学生来读。这样既练习了朗读,又了解了文章的段落层次和结构。教师引读是一种效益较高的朗读方式,在这种朗读方式中,教师的引,起到提示的作用,体现了对学生的启发和指导。如《春雨的色彩》第四自然段教学片断:

师:(课件出示春景图)满山遍野,一片火红,怪不得麻雀不服气地说:“不对,——”。(生齐接读小麻雀说的话)

师:谁来当小麻雀读读?“麻雀说:——”。(指名读小麻雀说的话)

师:谁能像他这样就读麻雀说得话?(生再读小麻雀说的话)

师:“不对”读得多自信、多着急呀!有人敢向他挑战吗?(生加上了表情和动作读小麻雀的话)

师:瞧,多了不起,还加上表情和动作呢!小麻雀们,一起来读读吧!

师:麻雀不服气地说:——(生接读麻雀的话)

师:麻雀着急地说:——(生再次接读麻雀的话)

师:麻雀肯定地说:——(生第三次接读麻雀的话)

师:说得多有道理,春雨听了麻雀的话,下得——(生接读: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

1.角色换读。这种方式是指导有感情朗读的常用的方式,特别是在写人、叙事为主的课文中,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时宜采用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既可在指导的初始阶段,让学生体会和把握各人物的语气语调和思想情感,也可在理解完课文内容后,展示和检查学生朗读的成效。

分角色朗读,可以由一个人或一组同学或男女同学集体朗读某个角色的语气,教师也可参与充当某个角色,并可互换角色,反复练习。如教学《玲玲的画》一课时,教师读叙述部分,男孩当“爸爸”,女孩当“玲玲”,在孩子们兴致勃勃的朗读中,女孩们指出,男孩“爸爸”读得不到位(不像爸爸),于是角色转换,女孩“爸爸”语重心长,男孩“玲玲”在“爸爸”的教育下很有收获……孩子们在角色互换中不仅激发了朗读兴趣,而且提高了朗读能力。

2.表演仿读。表演仿读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了,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模仿小动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如教学《从现在开始》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让学生戴上狮子大王、猫头鹰、袋鼠、小猴等头饰,边朗读边模仿这些小动物说话时的语气、动作、表情,再把它们表演出来:狮子大王下命令的“威严霸气”,猫头鹰和袋鼠“神气、激动”,小猴子的“尊重别人”,在模仿表演中,学生越读越有动力,越表演越有劲头,在表演读中自然而然理解课文内容。当然表演读一般放在熟读课文之后进行较为合适。

3.挑战赛读。挑战赛读能调动学生进入最佳读书状态,展示朗读的最高水平。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竞赛的心理特点,在班级中进行朗读比赛,形式可以是小组赛读、男女赛读、小能手挑战读等,当孩子读完一段话后,教师由衷地赞叹:“你读得真好,真是朗读小能手!谁能挑战他,成为朗读高手?”孩子们在激励中往往能一个赛过一个,情感流露令人惊叹。

注重朗读方式的多元激发,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读准读好文章,还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促进学生朗读兴趣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去吸引学生,促使学生爱读乐读。

(三)积累升华——背读

大文学家巴金说过:“我背诵得较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第一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要达成这一目标,课内引导学生背诵中积累是直接有效的途径。要在背诵中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完课文的段落后,让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同时,试着背诵下来,就能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总之,如何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共同探讨的问题。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功夫。只有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无论指导正确地读还是流利地读,都需要反复练习,因此课堂上要多读,才会使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从语言文字入手,才有可能深入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进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这样才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體现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黄荔芸.浅谈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感情朗读[J].成才之路,2010,(03).

[2]于宏霞.寻找低年级朗读指导的平衡点[J].吉林教育,2007,(06).

[3]沈艳芳.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10).

[4]胡建军.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的感情朗读[J].新课程学习(小学),2009,(03).

猜你喜欢

流利朗读
国内流利度研究的计量可视化分析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浅谈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汉语二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流利度研究
流利口语练习
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