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的礼貌教育探索
2014-12-17徐梦薇
徐梦薇
摘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他们健康和健全的人格,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在幼教工作中,我们始终把文明礼貌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小班幼儿需要在日常生活、教学等各个方面进行一点一滴地渗透,进而实现对幼儿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小班幼儿;文明;礼貌;家园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243-0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每个人来到世界上,学习做人是从养成文明礼貌习惯开始的。1987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福尔姆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老人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要乐于同别人分享你的一切东西;把你找到的东西放回原处;你弄乱的一切要由你来负责整理得井井有条;不要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吃饭之前要洗手;在你伤害别人时要道歉等等。”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因在家中受到父母、长辈的高度关怀和爱护,没有过过集体生活,所以大部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照顾身边的人,“自我意识较强”。因此,培养他们懂礼貌、讲文明是小班幼儿的主要任务。所以,应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以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把礼貌教育融入到生活活动中
日常生活为孩子提供了很多礼貌品质形成的机会,小班幼儿通常在生活中积累社会经验,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做人,因此,应当注重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礼貌教育。
针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创设区域游戏:娃娃家。使幼儿充分感受班级这个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浓浓家庭氛围。学会爱老师妈妈和身边的小朋友。一次户外活动,田田、哈哈和雯雯在一起扮演小兔子玩拔萝卜的游戏,雯雯是一个自我意识较强的孩子,在三人同时分享同一个萝卜时表现出过激的行为,抓伤了哈哈小朋友的脸,这时田田像大姐姐一样勇敢站出来保护哈哈,一边为她揉揉小脸,一边对雯雯大喊:“我爸爸是灰太狼,你打人,我让我爸爸把你吃掉。”受伤的哈哈拥抱为她勇敢站出来的田田,两个人拥抱后留下雯雯一人到别处玩去了。老师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和全班小朋友以故事的形式分享这个案例,并引导幼儿自由讨论“喜欢哪一个孩子,为什么”。经过讨论,幼儿纷纷表示喜欢能够和大家分享玩具,又能关心和保护小伙伴的孩子。这时老师得出结论:能够把好东西和大家分享,用心去关心和爱护你的小伙伴,你可以得到一个愿意勇敢保护你的好朋友。”
老师有目的地让小班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讲礼貌、懂文明的好习惯。例如,在小班上学期,早上进教室引导孩子大声地向老师问好:“老师,早上好。”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再见”。引导孩子做到见到老师时主动问好,离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时开心地说再见,平时尽可能地与幼儿多交流,尽最大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愿意说、主动说、喜欢说。另外,在其他事情上,像喝水、上厕所,引导他们进行排队、等待、轮流、协商、谦让等,避免他们你推我挤及其带来的危险,让幼儿自己解决在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一个学期的引导,小班的大多数孩子都养成了关心他人,见面主动打招呼,排队及耐心等待,安静吃饭、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等良好的习惯,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讲文明,懂礼貌,尊重别人、富有爱心。
二、创建与文明礼貌相适应的教育环境
进入小班下学期以后,孩子们逐渐适应和熟悉幼儿园以及老师,也许正是由于这份熟悉,使幼儿对真正爱他们的人忽视了“礼貌”。在小班上学期孩子们还知道早上进教室要大声地向老师问好,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再见”。最近在早上接待时发现班里一些孩子出现一个现象,早上面对热情张开手臂拥抱的老师,面无表情,对送他们的爷爷奶奶则是挥挥手,就自顾自地走进了教室。在幼儿园里户外活动时,看到不认识的老师也不记得问好,曾经的好习惯怎么不见了呢?为此,老师在班里和孩子们进行了深入的“谈谈心”活动,分享了故事《礼貌小火车》。幼儿听完故事,发现故事中冷漠的小动物坐上礼貌小火车以后,都很快乐。因为他们相互问好,相互关心,把快乐和礼貌分享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故事讲完后,老师提议和孩子们也玩这个礼貌小火车的游戏,请所有愿意讲礼貌的孩子站到队伍中,向幼儿园的操场驶去。路途中,孩子们遇到了很多班级的老师和小朋友,他们开心快乐地向大家问好,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之后特别高兴。“礼貌是传递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最好方法,微笑着主动向别人问好可以传递快乐,让我们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让身边所有的人都坐上礼貌小火车吧”。
在课堂上,每天给小班幼儿讲礼仪故事,通过《小熊请客》、《老鹰和乌龟》、《兔子的尾巴》、《小白兔和妈妈》等故事、游戏,使孩子们感受到同伴的友爱及礼貌待人的好处等;通过《对不起》、《再加》、《好娃娃》等儿歌的表演,更好地巩固礼貌用语,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验养成礼貌文明的行为。同时,还设计了一些主题活动,如在“三八节”帮助妈妈做一件事情,并亲自告诉妈妈“妈妈辛苦了,我爱您”等。另外,还通过游戏活动,利用一些情景进行表演,在小医院,娃娃家等角色游戏中,启发孩子们排队看病,遵守公共秩序,并会用“请、谢谢、不用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与别人进行交往。
三、家园共育
礼貌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幼儿的发展受到幼儿园、家庭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幼儿的言谈举止。因此,家长的教育方法、方式、态度和行为等都会对幼儿礼貌行为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发现,绝大多数孩子出现较为自私的现象,例如:父母给幼儿买的零食,幼儿到手后绝不分享一个给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领着幼儿外出游玩,幼儿对老人没有礼貌等等。一次,亲子活动结束后,教师设计游戏《小白兔拯救机器人》,由家长扮演小白兔跳过美味的萝卜后寻找自己的机器人孩子,用抱、背、夹等方法将幼儿解救出来,可以领取美味糖果一份。教师语言引导:“孩子们,爸爸妈妈刚才游戏时为了使我们吃到糖果又累又渴,谁愿意把自己的水和爸爸妈妈分享呢?”教师鼓励完,幼儿纷纷端起自己的水杯走到父母身边,这时出现一个现象,家长普遍告诉孩子自己不渴,让孩子自己喝。孩子们就又端起杯子回到各自的位置上去了。
老师和家长共同肩负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的重任,双方应该加强联系,对幼儿进行一致的教育。尤其是家长,更应该与幼儿园密切合作,积极主动地了解孩子在园中的表现、学习内容,以及老师的具体要求和孩子的掌握情况等,并尽力在家中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学到礼貌知识和禮貌行为,这样既巩固了在学校的学习成果,又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幼儿的礼貌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下去。以幼儿园老师为主,需要家庭、社会的通力配合,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培养他们健康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Z].2001.
[2]耿向阳.幼儿礼仪教育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