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应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2014-12-17罗锡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7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行为习惯幼儿园

罗锡婷

摘要:幼儿的可塑性很强,而良好行为习惯是经过反复的实践和练习而形成和巩固下来的,所以幼儿教师要从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规范化指导,以科研促教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把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从而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行为习惯;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240-02

幼儿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开始发展,是学习各种技能和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这时教师和家长要格外注意对幼儿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做好准备。

一、大力开展科教研活动,以教研促发展

相比家庭而言,幼儿园在实施教育方面更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应主动承担起预先制定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理念和目标,大力开展科教研活动。首先是结合每学期的园务计划的重点,引导教师立足于本班的实际情况以班为组进行教学研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行为习惯培养目标。例如,对小班的研究就可以定为“如何组织幼儿有序地进餐”,先理论上分析幼儿的生长发育与进食情况之间的关系以及制定正确的进食行为规范,然后在各小班加强对进餐环节的监督与检查,教会幼儿“食不言”、“先汤后饭、细嚼慢咽”、“不挑食,端正坐姿”等餐桌规矩,对他们原本不规范的行为慢慢进行纠正。以此为参照,各班教师就可以针对各班所存在问题自己制定教研目标,探索教会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有效方法。

二、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有效进行行为指导

幼儿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都是非常复杂且多样的,所以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的时候也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来进行。

1.个别训练。新课程下的幼儿教学还重视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个别比较调皮的孩子要格外用心,设计特殊的教学环节来给予他们特别的指导和帮助。例如,针对个别幼儿不爱惜幼儿园设施,将玩具乱放乱扔的问题,教师而已组织“给玩具找家”的活动,以执行任务的模式向他们提出要求,这对这一部分好动好挑战的孩子来说,不失为一种规范他们行为的好方法。

2.细节引导。“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都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细节堆积起来的,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时候不能忽视了对细节的关注。要懂得未雨绸缪,发现一点不对的苗头就及时掐灭,在小事还没有恶化之前,就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例如,有一次两个小朋友因为喝牛奶而发生了争执,仔细询问后才了解到原来是他们有两盒牛奶但是却只有一根吸管,为了抢这一根吸管两人就吵了起来。于是我先找了另一根吸管,安抚了他俩的情绪,然后第二天对全班提问:“如果喝牛奶时没有吸管怎么办?”小朋友们纷纷出谋划策:“去便利店再拿一根”“可以用剪刀剪开一个小口,倒进杯子里喝。”这两个孩子听了以后都低下了头,此后也再没有发生过此类事件了。

3.榜样感染。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再加上幼儿对成年人都带着一点崇拜的心理,所以教师在日常生活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是否符合规范,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从教师身上受到启发,得到熏陶,逐渐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也可以给幼儿观看生活纪录片,通过多样化的渠道提供优秀行为的示范,从不同的侧面综合影响着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经常组织家庭活动,家园配合教育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免出现以下几种不利于儿童良好习惯養成的情况:(1)家长的过分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幼儿不仅在家什么事不用做,甚至还提出在园需要特殊照顾的不合理要求;(2)家长工作忙,对幼儿教育力不从心、随意性强,使得幼儿生活缺少条理;(3)教育方式太过严厉,什么事都要严格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做,造成幼儿缺乏信心;(4)有些家长不配合幼儿园实施教学,对孩子刚刚在园养成的良好习惯不屑一顾,在家不仅不鼓励,而且还纵容不好习惯……面对这些不好的现象,幼儿园就要积极创设条件拓宽家长和幼儿教师的沟通渠道,将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目标细化分配给家长,以便达到家园指导的一致性和幼儿园在家园合作中的引领性。

1.面谈。教师应该充分把家长接送幼儿的时机利用起来,把孩子近阶段在幼儿园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反馈给家长,和家长进行一个面对面的交流,探讨孩子形成不良习惯的原因,然后共同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

2.亲子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增加家长和孩子的交流与互动、促进情感升温,这能使榜样的力量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同时也是给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有机会察觉到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距,从而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引起重视。

3.家长开放日。家长开放日是为了让家长能更直接地了解到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幼儿在校的真实表现,促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对幼儿提出与幼儿园一致的教育要求,提高家长主动配合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4.家长宣传栏。家长宣传栏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一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展示和宣传介绍使家长明确知道怎样的行为习惯才是幼儿应该有的,使家长形成正确的养成教育理念。进而在这个教育理念之下去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指导,提高教育的成效。

四、建立评价机制,为合力培养提供依据

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过程中,我们还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常思考常改进,才能使教学活动长期有效地进行。

家园要合力做好每个幼儿在家和在园生活习惯的记录,运用图文、VCR等多种手段定期记录幼儿同一生活习惯的内容,然后教师和家长定时对孩子在家和在园的表现做一个总结性的概括和评价,分析幼儿生活习惯养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优点。各班教师再根据这个结果评选出每班10名的“优秀宝宝”,在全班进行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给他们继续良好表现的动力。还可以设置“进步奖”、“各领域最佳表现奖”等不同的奖项来刺激学生向良好行为靠拢,也避免打击一部分幼儿的积极性。这样通过及时的评价和鼓励不仅能激起幼儿的好胜心,也能使家长建立起配合幼儿园教学的信心。

其次,幼儿园教师还应通过多种形式,如请家长填写幼儿在家生活习惯调查表、教师上门家访谈话等多方了解幼儿行为表现,并做好记录分析,比较家长与幼儿园教育理念之间的共性以及差异,寻找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对幼儿的表现做一个尽量客观、公正的评定。

另外,幼儿园还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与其他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合作。如定期举办幼教专家的讲座,涉及幼儿健康教育理念、幼儿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或是组织教师到别的幼儿园去参观和考察,以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对幼儿行为的评价也会越来越专业化,从而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更高的配合度,为家园合力培养提供坚强的后盾支持。

五、结语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努力教学,同时也需要家长在家的配合教育。双方积极合作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幼儿行为教育向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凤英.文化创新立园民族花开满园——民族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建设探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李洪曾,夏小红.幼儿园教师家庭教育指导专业自觉品质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14,(02).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行为习惯幼儿园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我爱幼儿园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论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