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游戏途径提高版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014-12-17张微
张微
摘要:版画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玩、画画、印印的过程中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情感和体验,使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变为现实,让幼儿把版画活动作为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在开展版画活动时运用游戏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提高版画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版画教学活动;游戏;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221-03
版画,就是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刻、画、剪、贴,制成凹凸的图案底版,再用这种版面印出来的画。它是图画与手工劳动的结合。从创作画稿、制版到拓印,有一系列连贯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游戏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进行幼儿游戏活动,幼儿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且心情愉快、朝气蓬勃,使幼儿更乐意参与到活动中。
版画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而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玩、画画、印印的过程中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情感和体验,使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变为现实,让幼儿把版画活动作为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因此在开展版画活动时我们应运用游戏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提高版画活动的有效性。
一、兴趣是开启版画之门的第一把钥匙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心理动因,它是推动幼儿学习版画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愿望。幼儿如果对版画活动产生兴趣,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
1.开展多种形式的版画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年龄小,没有明确的创作目的。对色彩的认识也只限于红、黄、绿等基本颜色,对一些近似色不太了解,此外,还有一些孩子在进行着色时,只选用一种颜色来完成画面。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些有关认识色彩的游戏活动。如:颜色宝宝变魔术,我们利用颜色相混产生变化的方法让幼儿认识了一些其他的颜色,对调色有了初步的感受。受年龄限制,幼儿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对单一的活动兴趣不能持久。为此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对版画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比如:“手掌印画”、“图形印画”、“纸团压印”等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接受色彩的刺激,对色彩产生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欲望。我们还通过用各种材料来丰富版画的效果。让孩子带来了白汗衫,让他们在汗衫上印出多彩的花纹,这一系列的游戏不光丰富了孩子感受色彩的能力,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孩子对版画活动的兴趣。
2.运用富有童趣的情境游戏,提高幼儿的兴趣。在版画过程中,幼儿不会边观察边尝试,往往急于求成,呈现的作品效果往往不是很好,有的孩子则表现得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为此,在版画活动中我们需运用故事、情景、儿歌、音乐等游戏手段与版画内容相结合,使幼儿在版画中体验到其中的乐趣,表现出积极的投入。如在《泡泡满天飞》这个活动中,活动一开始我就说:“你们喜欢泡泡吗?让我们一起来玩吹泡泡的游戏吧!”“吹泡泡”的游戏是每个孩子所喜欢的,他们喜欢吹出泡泡时的成功,喜欢小手与泡泡碰撞时的感受,喜欢泡泡飞在天空与泡泡追逐时的快乐。这样一个情景使孩子一下子融入到“吹泡泡”的游戏中,只听见:“我吹的泡泡大。”“我吹的泡泡小。”“我的泡泡飞得真高呀。”“呀,我的泡泡爆炸了……”只看见孩子跳跃着、欢呼着用小手去抓泡泡,赶泡泡……在这快乐的氛围中,孩子的兴趣是高涨的,他们不知不觉对泡泡的形状、大小、颜色有了认识。再如:在《毛线宝宝爱跳舞》这一活动中,我把整个活动融入于一首儿歌中,“我和红毛线手拉手,红色水里走一走,抖抖腿,走到纸上来跳舞,转呀转,转成一个圆圈舞。我和蓝毛线手拉手,蓝色水里走一走,抖抖腿,走到纸上来跳舞,扭呀扭,扭成一个小蛇舞。……”就这样整个活动的难点和操作要点都融入到了这首儿歌中,让孩子掌握了作画的技能等。在老师的示范及儿歌的引领下,让孩子觉得很自然,老师只是在和他们玩一个毛线游戏,而他们在感染下也自觉、主动、自愿地去参加这一活动。在这种轻松游戏的环境下,孩子操作得更加自如了。
二、选择有趣味性的版画教学内容
孩子天性具有好动、好奇、富于幻想,求知欲、创造欲强等特点,周围的事物在他们眼睛里都非常有趣,充满神奇力量,一切都会使他们想去探索,去了解。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注意突出趣味性和游戏性。通过与幼儿自由地交谈、玩耍、游戏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版画教学的有效性。
如: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纸版画时,感觉新鲜好奇有趣,我们就利用这种好奇心理,引导幼儿运用一个游戏《我的脸》来掌握整个纸版画的制作过程与方法。首先,让幼儿互相看一看,并说一说脸上都有哪些五官,这些五官都有什么用处。接着请幼儿给自己的小脸画张像。孩子们先在一张纸版上用铅笔画出脸的轮廓与五官,用剪刀把脸沿着外形线剪下来,“小朋友的小脸上有这么多五官,能帮助我们做好多事情,那么我们再给脸添些什么呢?”孩子们大声说:“苹果!花!糖!小草!……”孩子们分别在另一块纸版上画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剪下来用乳胶粘贴到了自己的纸版小脸上,于是眼睛变成了两朵小花,眉毛变成了两根香蕉……他们兴奋地举着自己的“脸”,互相欣赏。教师适时出示油墨磙、油墨、小茶杯、印纸,开始印制纸版脸。示范印脸,当把拓印纸揭开的一刹那,孩子们沸腾了!大声地喊着、叫着、赞美着:“真好看!老师我也要印!”接下来孩子们迫不急待地操练起来。那股认真劲,甭提有多可爱了!看着自己印制的漂亮干净的紙版画“脸”,乐得合不拢嘴,都说:“纸版画真神奇,真好玩,我要把脸带回家给妈妈爸爸看,贴在自己的房间里……”
在不知不觉中幼儿就知道了纸版画的制作过程,掌握了简单的纸版画制作技法,同时也对创作纸版画产生了兴趣,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因此,我们应该从孩子出发,选择有趣的东西交给他们,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三、观察与认知是步入版画智慧之门的关键
“示范——模仿”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如今的教学我们需要幼儿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动手做等来完成创作。新《纲要》也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我们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亲近生活,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去感受美、发现美,从而萌发创造欲望。因此我们开展的活动都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如在《好大一棵树》中,带领孩子走出教室,走进自然与大树做朋友,用手抚摩树感受树皮的沧桑,抱紧大树感受树的伟大,推动大树感受树的强壮。走进自然孩子们异常激动,“老师,大树好高呀。”“大树这么粗,我怎么抱也抱不动它!”“大树的皮怎么这么毛呀?”一个个的问题,一次次的感受,是不是比纯粹在教室里说大树、讲大树更有价值呢?在孩子与大树的亲密接触中对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制作版画时就显得更有把握,树干不再是细细的、矮矮的了,一根根树枝也更加有力了,树叶也更加茂密了……制作起来也更加大胆、投入了,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对一切都充满了想象,我们的课程就应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选择贴近孩子生活的活动内容。让孩子走进社会、走进自然,亲身感受、亲身体验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美。这样不仅学得轻松,而且更能自觉、主动地快乐学习。
四、表现与表达是体现版画童心童趣的流“路”
表现与表达在整个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对幼儿操作的引导,如教师语言的有效性,能激起幼儿表现的愿望。在活动中应注重孩子的表达,应认真聆听孩子的世界,更好地理解幼儿的作品。新《纲要》提出:“我们应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和表现方式。”当孩子完成作品时,我首先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勵,用孩子的眼光去欣赏它,赞赏其中点点滴滴的创造,不追求作品的完美,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推进创造性活动。其次,我还寻找发现孩子作品中独特的地方,每一幅作品都有其不同之处,我们在欣赏的同时应鼓励孩子以说说作品的方式,来表述自己的感受,共同挖掘作品的独特魅力,例如在《快乐的小鸟》中,我就让孩子来说说自己作品中的小鸟,“我的小鸟没有脚,他趴在树枝上休息呢?”“我的两只小鸟在争着吃虫子呢。”“我的小鸟低着头在用嘴巴啄羽毛呢。”……在这样的表达中,我们感受到了作品的独特魅力,孩子们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创作的快乐。同时我们还要为幼儿提供展示作品的空间,引导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相互评价,相互激励,共同提高,从而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对于幼儿来讲,艺术是一种游戏,而儿童版画的制作,正是幼儿游戏的体验。游戏是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幼儿是那么喜爱游戏,在游戏中容易接受知识。我们的版画活动就应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让他们把它当成开心的游戏,把线条、色彩当成一种语言,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认识。用其独特的观察方式和超常的表现手法,凭自己的感受表达内心世界创作出使人倍感亲切并且天真、纯朴的好作品。游戏性的版画制作带给了他们喜悦,带给了他们快乐,留给了他们一个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