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化课堂 快乐识字

2014-12-17石爱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7期
关键词:识字方法教学

石爱华

摘要: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应该把握好学生的识字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激发识字兴趣;转变学习方式,感受识字乐趣;加强课外阅读,提高识字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切实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关键词:识字;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179-0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而一至三学段就要求识字3000个左右。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识字教学是枯燥而乏味的,课时安排又紧,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该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培养孩子主动识字的兴趣,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呢?我认为,可从培养学生识字习惯入手,让学生感受识字乐趣,增强识字意识,从而提高识字能力。

一、生活识字,培养识字习惯

汉字,源于生活,又准确而客观地反映生活,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整合,引导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识字的良好习惯。

1.借助姓名识字。一年级新生刚入学,我就引导学生从认识同学的姓名入手,引导学生识字。首先,我把学生的姓名做成卡片,每个学生一张,而后让他们举着自己的姓名卡片,上台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并带领大家读自己的名字。我还把每个学生的名字及拼音写成小纸片贴在课桌角上,鼓励孩子们课间休息时互相当小老师,教其他同学认识自己的姓名,孩子们热情高涨。在热闹的活动持续两个星期之后,我组织举行“比一比,谁认识的同学多”的比赛,教师把姓名卡片收起,让学生上台认名字并指出对应的同学,优胜者给予奖励。其次,鼓励学生轮流分发作业本,有时按小组分发,有时安排学生上台叫同学的名字。不知不觉中,班里同学就相互认识了,同时每个同学至少认识了100个汉字。

2.利用实物识字。陶行知说:“文字只是生活的符号,要与生活连在一起教。”我在识字教学中对此深有体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已经认识了一些生活实物,我在第一次家长会上,鼓励家长在实物上贴上标签,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识字,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在电视机上贴上“电视机”三个字,在桌子上贴“桌子”二个字,空调上贴上“空调”字样……有的家长把“冰箱”、“花生油”、“醋”、“盐”、“味精”上的标签揭下,让孩子自己去辨别各种食物,而后贴上自制的标签,这样不仅认识实物,还有利于认识常用字。班级布置也尽量创设识字氛围,如在教室贴上“前”、“后”、“左”、“右”等表示方位的标签及“卫生角”、“图书角”、“黑板”等实物标签。学生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学校,利用无意识记在举手投足之时,认识了这些字。

3.自制卡片识字。我们常用的识字教学方法无非是单调重复地抄抄写写,学生兴趣不高,识字效率低下。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喜欢剪剪貼贴,做小制作。于是,我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生字卡片。如教学“晴、睛、清、蜻、情”时,我启发学生动手制作旋转的“识字卡片”,通过换偏旁的方法让学生记住这些形近字。课外,让他们将生活中认识的字剪贴收集,制成卡片,利于随时识记。通过制作识字卡片,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学习生字是一项愉悦的活动,既提高了识字效率,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操作能力。此外,还可利用传媒识字,如读广告招牌、站牌、路牌、宣传标语,看电视时有意识地记生字,都是很好的识字途径。

二、转变方式,感受识字乐趣

陶行知说:“唤起兴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与‘乐是分不开的。”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可转变学习方式,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进行简单有趣的识字游戏。

1.打“生字”牌。老师(或家长)把生字制成扑克形(或苹果形)的生字卡,每天上课伊始,师生玩识字游戏:教师发牌(卡),学生抢答,看看谁先读出字音,并能说出在哪儿见过或给它组词,牌(卡)就归谁,谁得到的牌(卡)多,谁就获胜。在打牌的过程中,把不会读的字牌(卡)抽出,及时引导学生识记,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些生字。

2.多媒体识字。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更直观形象地识字。如教学“日、月、水、火”,利用多媒体演示这些物体的形状,出示这些字的甲骨文,再到它们的楷书演变,通过观察汉字的演变过程记住象形字;合体字由两个或三个不同的组字部件,跳到一起来,组成一个新字。为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我常常与学生一起“砸金蛋”,就是在课件中出现写有生字的金蛋,如果读对了,金蛋上就会出现礼物和喝彩声,孩子们每次一看到金蛋就兴奋不已,大家争先恐后识记着生字,孩子们读起生字来比任何时候都要认真。

3.动作演示游戏。爱表演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活动更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学习“休”字,可以一边请学生上台表演人靠在树下休息的动作,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并猜一猜他表演的内容表示什么字,并通过动作表演与“体”字的区别;又如学习“仰、低、闭、眨”等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抬一抬头,低一低头,闭一闭眼,眨一眨眼,我做动作你来猜,这样也可以加深对字义的理解;再如学习“打、拔、拍、跳、跑”时,如果仅让学生知道这些字与手、脚的动作有关,显然是不够的,如果让学生现场演,轻轻松松就能让他们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通过实践,我们发现通过游戏趣味识字让学生进入了“快乐园”,寓教于乐,孩子们身心愉悦,兴趣盎然,这样,识字教学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阅读,提高识字能力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儿童识字积累到一定量时,就会引发阅读的欲望。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机智、有效地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读中识,识中读;多读多识,多识多读”,从而起到巩固、促进的作用。我们都知道,识字的关键是记忆。现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用于“复习巩固”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认识”生字的时间,原因就是遗忘快。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短时记忆的遗忘率一般在60%~70%之间。课外阅读根据人的记忆规律,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力,用听故事、看故事、读故事的办法,让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反复多次和汉字见面。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将课外书中的老朋友——认识的字圈出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将自己在课外书中新认识的字摘下来,记录成《我的识字本》,同学之间比一比,谁的识字本最丰富。这样一来,学生识字的量就越来越大,看起课外读物来也越来越轻松,阅读的兴趣也越来越高。在引导课外阅读时,要鼓励学生阅读具有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同时带有拼音标注汉字的阅读材料,鼓励他们阅读浅易的故事、童话、寓言、童谣和古诗等。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颁布,给识字教学赋予了新的内涵,它首先应是对人的教学,应渗透人文精神,关注学生的发展。我们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主动识字,快乐识字,获得最佳的识字效果。

猜你喜欢

识字方法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识字
识字儿歌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识字谜语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