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望、闻、问、切”:学校组织病理现象诊治方法

2014-12-17张会霞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管理者病理学校

“望、闻、问、切”是我国中医理论精髓,将“望、闻、问、切”同现代教育病理理论相结合,用以诊治我国学校组织病理现状,无疑对解决我国学校组织目前所呈现出来的诸多弊症大有裨益。本文即以现代教育病理学为理论基础,以传统中医“望、闻、问、切”为研究思路,对我国学校组织进行深入的病理探寻,找出病症所在,并对症下药,以确保我国学校组织祛病除害,健康、良性运转和持续发展。

教育病理 望闻问切 学校组织 病例诊治

学校组织病理学是教育病理学的一个分支,具体是指将学校细化为各个功能不同的、相互区别而又相互关联、协同运转的组织,通过对这些组织自身和相互关系所产生的异常因素、失调状态、功能偏差等的研究来解决学校管理和运营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方法。如果说教育病理学是学校组织病理学的理论基础,那么学校组织化则是学校组织病理学实践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同其他组织相比,学校组织具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现代学校的运营状态即是一种组织化、体系化的社会单位,是为了特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有计划、有体系、有层级、有权责分工、有管理制度的社会组织构成;其次,学校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组织结构,是学生、教师、家庭、社会、政府、国家等众多主体关系的集合点,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社会价值塑造和协调的实现渠道。也正因为此,对学校组织病理的研究不应局限于对学校组织结构或组织功能等单一、孤立的病理探究,而应结合内外部环境及各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关系,综合考量、全盘解构,同时也要把握重点,寻根溯源,直指病根,由此施以祛病强身的良方。本文的研究即以学校组织的三大主体——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为对象,以传统中医精髓“望、闻、问、切”为方法深入展开。

一、望、闻、问、切:学校组织病理的诊断方法

“望、闻、问、切”是我国中医理论精化,将“望、闻、问、切”同现代教育病理理论相结合用以诊治我国学校组织病理现状是研究解决我国学校组织诸多问题的高效途径。下面做具体阐释。

1.望:观气色。中医“望”法应用于现代学校组织病理研究,可具体从以下方面实施:首先,望神,即观察学校整体氛围,如人文风气、文化氛围、校园环境、人际交往、教育方法等等,由此考察学校的人文底蕴和发展基石是否丰沛坚实;其次,望色,即观察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外表仪容、精神风貌、生活举止、作风品行等,把握学校不同构成主体的现实状态;再次,望形,即观察学校周边环境情况,如政府和社会支持力度、家长对学校的认同程度等,以便更为全面了解学校病理发生的外在影响因素。

2.闻:听声息。中医“闻”法应用于现代学校组织病理研究,可具体从以下方面实施:首先,随堂听课,采取随机、突击方式深入到课堂第一线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以及教师授课情况;其次,定期召开教师代表大会及学生代表大会,以及通过设置校长信箱等方式,认真、多方听取教师和学生对学校管理和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再次,定期组织并参与班会课,同学生平等交流,顺畅沟通。通过以上方法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以便发现最为深层次和细节性的病理根源。

3.问:询病症。中医“问”法应用于现代学校组织病理研究,可具体从以下方面实施:首先,学校管理者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召开教师、家长和学生座谈会,主动就学校现行的管理方法和教学方法等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共同探寻病因;其次,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更为广泛和量化的信息统计和评估,以便使诊治结论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有针对性。

4.切:诊脉理。中医“切”法应用于现代学校组织病理研究,可具体从以下方面实施:首先,为学校管理者切脉,就其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政策效果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发现不足;其次,对教师切脉,通过更为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对教师进行绩效考评,以更为深入和科学地发现教师现状的不足,探寻教师病理病因;最后,为学生切脉,探寻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及扭曲价值观的病源,以便施以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学校组织病理的表现

通过施以上述“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笔者深入了解和掌握了我国学校组织的病理表现如下。

1.学校层面的病理表现。我国传统的学校组织架构过于强调层级关系和行政管理权限,而忽视了教育自身适应时代需求、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职能实践,由此使得学校组织产生效能低下、管理僵化、定位偏差等病理特征。

(1)学校管理者角色错位。我国目前的学校组织架构中,管理者被定位为领导者和掌权者的角色,学校组织呈现出明显的上下层级式结构,一个学校组织的大部分职权往往掌握在校长等少数高层管理者手中,管理模式多是自上而下的强压式推行,其他人员只不过是命令的服从者和执行者,缺少反映意见和提出建议的互动渠道,长此以往使得管理僵化、学校组织丧失活力、弊病频现。比如我国中小学目前普遍施行校长负责制,很多校长或学校组织就简单地将之理解为“校长一个人说了算”,从而使其他教职工及学生失去归属感,也就没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使学校丧失内在发展动力。

(2)学校管理职能不足。学校作为一个组织,统一高效、协同共进的管理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在具体的学校组织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较少深入一线,这就使得管理同实践相脱节、计划与执行相脱节、产出与需求相脱节。

(3)过于强调教学成绩。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及当今社会和家长观念认识的偏差,很多学校组织仍将“成绩”、“升学率”看作是教育的根本职能和目标所在,甚至政府管理部门也同样片面重视教学成绩,将教学成绩作为评定学校优劣的主要依据,这就使得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学校地位和影响力,将提升教学成绩、提高升学率作为学校的唯一目标,在学校组织的管理模式上采取“一切为了成绩”的应试教育管理理念,凡是有利于成绩提升的一律强制推行,凡是有碍教学成绩的一律束之高阁。过于强调教学成绩显然会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体质、心理层面的全面发展,也仅能培养出众多高分低能的学生。

2.教师层面的病理表现。教师是学校组织功能的具体实践者,是学校组织结构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教师能力水平的好坏以及教师职能发挥的高效与否都直接影响着学校组织职能的达成。然而基于学校组织病理学对我国教师队伍现状的研究,发现其中仍然存在诸多病状承待对症施方。

(1)教师间缺乏协作,未能形成整体效能。由于我国学校组织中教师之间存在相互竞争和相互利益关系冲突,使得教师之间、尤其是同一教学领域的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缺乏合作互助,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自身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人为割裂了相互协作的可能和由此带来的种种合作优势。有些学校的教师为了评取更高级别职称,或者为了谋求更高级别地位,敌视同事,轻视不同领域教师,同时还存在教师同学生、教师同家长、教师同学校管理者之间的诸多矛盾问题,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教师作为学校组织重要构成部分的功能发挥,对学校组织造成不良影响。

(2)教师缺乏责任感,主体身份缺失。很多学校组织的教师通常只把自己定位为“教书”的角色,认为自己的权责仅仅是教导学生,向学生传输知识,而对于学校管理则想当然地认为是学校领导或者管理部门的职责,主动放弃管理权力和话语权,久而久之使得教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丧失,进而丧失了个性和创造力,学校组织内部本应发挥最大职能价值、成为推动学校组织健康高效运转主体力量的教师反而仅仅作为一种僵硬的传输知识的工具而存在,其组织功能严重弱化。

3.学生层面的病理表现。学生自身病理表现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组织的运转效能。学生的病理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

(1)心理问题突出。我国当前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强调自我价值和个体价值,缺乏关心他人、互相尊重等集体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竞争,不讲合作;只讲个人,不讲集体,很多学生都存在自视甚高、自我封闭、不善与人交际等心理问题。然而另一方面,目前学校和教师过于僵化的管理和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和升学压力,同学又找不到情感交流释放的沟通渠道,压力长久得不到舒缓,必然会使得一些学生难以承受,产生心理问题,如觉得自己仅仅是学习的工具,对学校缺乏归属感,缺乏被尊重和被理解,总是游离于集体之外,并进而产生偏执、极端、自暴自弃等负面心理问题。

(2)学习动力缺失。传统教育理念之下,学习作为一种改变个人命运、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渠道而为学生所重视和努力践行,学生也因而具备强大的精神动因全力以赴追求更为优越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空间。然而随着现代经济发展,社会上一些扭曲的金钱观、价值观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而学校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却忽视了对学生观念认识的有效引导,使得一些学生心理发生动摇,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如学习目标不确定、未能树立明确的个人理想、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我效能感低下等等问题。学习是一个非常注重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学习动力的丧失无疑会使学校组织效能低下,甚至出现失效或负效情形。

三、学校组织病理的防治对策

通过前述诊断,本节笔者将同样根据学校组织的三种构成主体“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病理特征及病理根源分别对症下药,抓住病因根源施以治疗和预防的对策。

1.学校管理者病理的防治对策:转变管理模式

在现代社会对学校教育职能要求以及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学校管理者所需要承担的角色应该是学校发展的开拓者、设计师、决策者、掌舵者、监管者,而我国目前学校组织中,真正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的只是少数高层领导,而大部分学校教师、学生都只是处于从属地位,甚至教师代表大会等民主组织也是形同虚设,这严重阻碍了学校组织自身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由此也导致了我国学校组织的僵化、淤滞等各类病理现象,进而影响到教师、学生等主体的病理表现和恶化。因此,医治学校组织病理,首先要从处于主导地位的管理者入手,抓住这一主要病理根源进行医治,以求提纲挈领、事半功倍的疗效。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尤其是领导者顺应时代发展形势,改变以往“人治”“权治”的管理模式,改为“法制”“民制”,管理者既要转变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也要转变管理行为,建立和施行更为开放和更为民主的学校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和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增强各个主体的归属感和协同性,使整个学校形成一种更为科学先进、更为民主高效的管理氛围和教学氛围。

2.教师病理的防治对策:主体意识唤醒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成了我国教师优秀的精神传承,同时也导致了教师在组织管理层面上的责任感的缺失。目前我国学校内持有这种“埋头教学、不理政事”的教师不在少数,他们或者不愿意、或者无能力参与学校管理决策,更乐于以被动的身份成为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完全忽视自身作为学校组织的主体身份。同时,学校相对滞后的教师管理和激励制度也使得教师缺乏充足的自我发展、自我升级的动力,使教师作用于学校组织的功能大大降低。因此,对教师病理的防治方法,即是通过引入现代绩效管理制度充分唤醒和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制度约束在教师间形成良性竞争、公平竞争的和谐氛围,即强调自我发展、自我升级,又兼顾整体发展,协同发展。

3.学生病理的防治对策: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学生是学校组织职能作用的对象,是学校绩效和目标达成的载体,是学校价值实现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组织一旦发生病变,受到伤害的也必然是学生。然而从另一方面讲,学生作为具有能动性的存在,其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客体,也是学校组织运转的主体,是学校组织职能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如前诊断,学生的病理问题主要出在心理和思想上,因此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综合发展”教育方法是对学生病理防治的一大良方。这就要求学校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和理念,而遵照我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目标要求,走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培养之路,在强化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自强自立、不屈不挠的生活信念,由此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同时考虑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在开展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应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强化学生的抗压能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挫折观,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追求,帮助学生以更加积极和主动的心态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

参考文献

[1] 邱悦颜.教育病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现代大学教育,2010(3).

[3] 刘焱,解立.文化变迁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2).

[作者:张会霞(1983-),女,河南洛阳市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刘永庆】

猜你喜欢

管理者病理学校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学校推介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黄芪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病理观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