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迷雾
2014-12-17
在斯特恩的接班人亚当·席尔瓦执掌联盟的首个赛季里,NBA便爆发了严重的“裁判危机”,判罚的尺度,联盟的公信力,在上赛季季后赛里,都成为了最劲爆的话题。近来,裁判的日子也不太好过,因为有人经过调查之后,列举了“平衡哨”存在的种种证据。
NBA前任总裁大卫·斯特恩曾发出豪言:“NBA裁判是北美四大体育联盟里最好的!”之所以说这句话,斯特恩先生也是有数据理论做基础的。
一名NBA裁判可谓是万里挑一,在正式获得执法资格前,他们至少需要在球场上执法过六年,而资格预备期为六到十年。每年,NBA批准的新裁判只有两到三人,即便被NBA锁定为预备裁判员,联盟还会有专人对他们进行跟踪考察,期限为四到六年,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都是“实战能力”极为出色的人物。
NBA裁判的业务能力毋庸置疑,但他们毕竟是人,犯错不可避免。然而,裁判们本可以减少一些误判——那些用错误去纠正错误的吹罚——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平衡哨。
关于NBA是否存在平衡哨向来是有争议的。如果我们假设它存在,于是当裁判为了弥补上一个错误的吹罚,在下一个回合再次犯错的时候,肯定是个愚蠢的做法。所以面对盛传裁判们在规则下做小动作的说法,NBA总是不遗余力地为自己人辩解。几年前一个美联社记者乔恩曾披露过裁判有意在比赛中吹平衡哨的细节,事件当事人裁判斯普纳将其告上了法庭,并要求对方支付7.5万美元的名誉损失赔偿。最终双方达成和解,但这件事却把NBA是否存在平衡哨的争辩推向新的高度。
于是,《经济探究》(Economic Inquiry)杂志会在近期发表一篇文章,内容正是列举平衡哨存在的种种证据。文章的作者是佩珀代因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保罗·吉福特。他研究了五年的比赛数据,就是想要找出令人信服的证据。
吉福特专注于那些进攻方的犯规,需要裁判主观判断的哨子:比如带球撞人,走步、非法掩护和进攻三秒违例。他发现,这些吹罚会增大另一支球队被吹罚同样犯规的可能性,而且经常出现在下一个回合。吉福特的研究表明,如果裁判给了A队一个进攻犯规,走步或者三秒违例,B队在下一个回合遭遇同等处罚的可能性会比平时增大16%到66%,具体数字取决于被吹罚的类型。可惜的是,有时候比赛实况数据并不会对进攻犯规的类型进行区分,因而吉福特无法判断在那些回合中,最初被吹罚的是带球撞人,非法掩护,还是别的什么。但总体来说,当裁判吹罚了一支球队的进攻犯规之后,另一支球队在下一回合被吹罚的可能性增大了21%。
平衡哨在进攻三秒违例中的体现最为明显。这某队在一个回合被吹罚此项犯规后,另一支球队被吹罚相同犯规的可能性达到了66%。这个数字看上去有点令人吃惊,但是相比于其他犯规的类型,这类情况发生的还是太少了,这就不会让裁判的行为太过明显。要知道,一支球队每一百回合才会出现两次带球撞人,每300回合才会发生一次三秒违例。
吉福特还发现,平衡哨可能出现在任意一节比赛中,无论常规赛还是季后赛,也无论场上分差是多少。
然而裁判之外的一些问题会对吉福特的研究提出质疑。当一支球队被吹罚了有争议的进攻犯规后,当事人为了挽回面子,通常会在下个回合的防守中更加认真,轮转更加到位——即使没有裁判的帮助,对手出现撞人或者走步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没错,如果一支球队因为自己在进攻端受到了不公正的判罚,而在防守中加倍努力,对手进攻出现糟糕结局的可能性会猛增,这应该不是裁判所能左右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吉福特的相关数据,在他重点关注的判罚出现之后,所有类型的失误并不是都会更频繁地出现,有些甚至变少了。而只有这三种类型的失误:带球撞人,走步和进攻三秒违例会因为上一回合发生过而更容易出现,而这些吹罚都往往取决于裁判的主观决判断。
就像上面说过的,这些分析并不能区分进攻犯规的类型。如果吉福特可以分离出带球撞人的判罚,他也许会发现防守人提升的专注度和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平衡哨的存在。此外,他的分析也没有详细到球队的层次。毕竟,每支球队在攻防两端的风格都是不同的。也许有球队可以迫使对手频繁失误,他们在一次糟糕的吹罚后会在防守端更卖力;也许一支造对手失误能力欠佳的球队,他们在防守端也会一直糟糕。
而且,就像所有研究这个问题的学术界人士一样,吉福特并不知道每个吹罚都来自哪个裁判,因为这项数据是保密的。只有一个群体,他们比其他任何人掌握着更多的裁判数据——NBA联盟办公室,出于检查和监督的目的,他们会追踪裁判的每一次判罚。但目前他们还未分享这些东西。
随着NBA技术统计的不断进步,更多详尽的数据会呈现出来,它会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不同的角色以及裁判的重要性和他们在场上的效率。当然,还需要更多像吉福特这样喜欢较真的人。事实上,NBA官方在两年前就读到了吉福特关于平衡哨调查的初稿,他们对于他的研究深感好奇。
吉福特很细心地指出,这篇文章并不是针对平衡哨的盖棺定论,他只是想最大程度揭示这个现象。“对我来说,这个研究表明,裁判也是人。”吉福特说。
这些数据并不能证明裁判们下意识地吹了平衡哨,以弥补一支球队。当然在很多情况下,这也许是事实。裁判们可能只是下意识地觉得对刚刚的吹罚有些悔意,这也可以用“激发效应”来解释:人们注意到一件事情——比如三秒违例——会让周围的人不自觉地也关注这件事情。
联盟认为“激发效应”可以解释这一现象。“这篇文章确实有些有意思的发现。”NBA高级副总裁斯蒂芬·恩格尔说,“不过我的结论和作者不同,而且我手上有更多研究资料。”
随着新数据的提供,联盟内外对裁判的评测将会更加严格。席尔瓦已经承诺提高裁判执法的透明度,官方在本赛季将会向球队发送更多内部的赛后裁判评分。
NBA自己也参与学术活动。前不久,他们雇佣了经济学博士阿勒普·森——他曾经在斯隆体育数据论坛上做过演讲,提出过一个很有想法的选秀机制。阿勒普·森会和学术界一样研究一些裁判吹罚的趋势,而且他有那些所谓需要保密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