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电网企业审计成果运用的创新
2014-12-17林群申南林江西电力宜春供电分公司江西宜春336000
林群 申南林江西电力宜春供电分公司 江西宜春 336000
浅议电网企业审计成果运用的创新
林群 申南林
江西电力宜春供电分公司 江西宜春 336000
审计工作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审计成果的转化率和使用率上,实现审计成果运用效果的最大化,促进被审计单位管理水平和化解经营管理风险能力的提高,这是审计工作的终极目标。本文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的实际情况,对电网企业审计成果的运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影响电网企业审计成果运用效率和效果的缺陷和不足,对症下药,提出电网企业审计成果运用需要完善和创新的方向,期望通过该研究进一步提高电网企业审计成果的运用效果,更好的为电网企业的发展和改革大局提供审计服务。
审计成果运用创新
一、审计成果及审计成果运用的含义
1.审计成果。是指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程序,获得审计证据,形成的审计结论。具体表现为实施审计检查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管理建议书、审计要情、审计意见书,以及其他审计业务文书所反映的内容和事项。
2.审计成果运用。是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审计成果的认知和态度,以及所采取的处置措施,具体包括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立即进行纠正,对相应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对存在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建立健全风险管控的长效机制。
二、电网企业审计成果运用的现状
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代表的电网企业一直重视审计成果的运用。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印发了《国家电网公司审计成果运用管理办法》,明确了审计成果运用的原则、公司各部门在审计成果运用中的职责、整改落实和后续审计应遵循的原则,指导公司系统各单位的审计成果运用。
(一)审计成果有效的促进了国家电网公司的依法合规经营、规避经营风险,提高了企业素质,降低了公司的经营成本。一是违法违纪有所改善。从2006年审计署授权审计结果看,违法违纪情况有所下降,进一步降低公司违法违纪风险。二是公司整体控制力度不断加强。在财务收支及预算管理审计实现常态化后,各单位对资金的经营行为日趋完善,公司各项企业化管理措施基本都能落到实处,公司上下结合更加紧密,各单位经营管理横向差距逐步减小。三是管理规范化和精细化程度提高,调整了机构和人员优化工作流程,取得良好实效,尤其是在业扩报装、资金支付、重大决策、线损控制等方面进步明显。
(二)电网企业审计成果运用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尽管电网企业不断完善审计运用的方法和手段,努力推进审计成果运用,审计成果的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审计成果运用仍存在一些无法与之相适应的缺陷和不足。
1.审计成果运用责任主体不明影响了审计成果的运用。目前电网企业内部普遍认为审计成果运用的责任主体是审计部门,审计成果的运用是审计部门的事,从而对审计成果运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审计成果质量不高造成审计成果运用不足。审计成果作为审计成果运用的载体对审计成果的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审计成果的运用,必须确保审计成果的质量。但目前电网企业的审计成果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质量难以保障。
一是现场审计资源的集约化方式影响了审计成果的质量。为解决审计力量严重不足和现场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目前电网企业现场审计资源主要通过抽调基层单位的审计人员、相关业务部门的专业力量和聘请社会中介力量组成现场审计工作组。但因临时抽调人员难以代替专职审计人员丰富的现场工作技巧和长期的审计工作经验积累,导致审计成果的价值不高或操作性不强,审计成果的可利用价值低,影响审计成果的运用。
二是现场审计成果的形成方式影响审计成果的质量。现行的审计工作成果需反复征求被审计对象和有关业务主管意见,形成的现场审计成果容易受到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的人为因素影响,部分重要的或敏感性的问题可能在上报管理层告之前已被沟通掉,使审计成果本身出现缺陷,最终影响审计成果的运用和推广。
三是高度集约化的新型管理模式对审计成果质量的冲击。随着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的建成,资源整合、业务重组、流程再造都将对原有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以及审计人员的审计技能、经验形成较大的冲击,固守原有的审计方式将难以满足新管理体制下的审计质量要求。
3.审计成果运用的机制和方式存在局限性。审计成果要想得到高效运用,必须具备完善的审计成果联动机制、运用方式以及科学的考核手段。目前电网企业在这些方面也存在不足。
一是审计成果运用的联动机制尚需完善。审计成果产生后,很多问题反映在被审计对象,但问题产生的根源可能在上级组织制定相关政策时出现失误造成的,也可能是上级组织在制定预算和计划时考虑不周造成,但基层组织的审计结果一是难以及时反映到上级单位,二是难以对上级单位形成约束,没有形成多个部门乃至整个电网企业系统的联动机制,由此造成审计成果运用不力,难以产生应有的效果。
二是审计成果运用方式存在局限。目前电网企业对审计成果运用的方式主要是审计意见和管理建议书,部分重大事项采取了约谈制度,但都是针对具体被审计对象,意见和建议的整改结果检查和督促也是面对具体个体,个别专项审计也在一些省级公司采用了通报制度,但数量和范围有限,没有实现审计成果的共享,影响了审计成果的运用。
三是审计成果运用的监督和考核有待加强。尽管电网企业的各级审计组织对审计成果运用情况采取了回访、验收和“回头看”等抽查措施,基本保证了部分审计对象审计披露的问题能够整改到位,但由于缺乏严密的跟踪手段和考核措施,整改工作普遍停留在自查自纠层面,没有对自查自纠的真实性进行跟进检查,没有开展相应的验收检查,难以保证通报下发的审计成果得到有效运用。再加上审计成果运用的考核指标体系尚不科学完善,量化的指标过少且标准不一,不利于考核的实际操作。
三、审计成果运用的创新和探索
要提高电网企业审计成果运用效果,关键是要理顺审计成果运用的责任主体,创新审计成果运用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运用的方式,建立与“三集五大”体系相适应的审计成果运用管理体系。
(一)理顺审计成果运用的各级责任主体
应明确公司系统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审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审计成果运用的效率和效果负总责;审计部对审计成果质量负责;各相关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对审计成果运用的效率和效果承担具体责任。
(二)健全审计成果运用的制度保障体系
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电网公司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参照国家内部审计准则和国际内部审计准则,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严格规范的内部审计成果运用制度体系,从制度上保障审计成果运用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创新审计成果质量的保障措施
审计成果产生于审计现场,形成于审计报告。为此,必须创新审计成果的质量保障措施,确保现场审计成果的质量。
1.提升审计资源集约化层次,为现场审计提供有力的审计资源保障。试行将地市、县公司层面零散的审计资源优化集中到省级公司,充实省级公司审计力量,提升审计资源的集约化层面,形成以“上审下”为主的审计局面。
2.改革现场审计的管控方式,将现场审计由受托方负责改变为审计组派出方负责的管控方式。即现场审计工作由哪一级组织派出,现场审计的管控责任就应由其承担,现场审计的审计报告质量也由其负责,
>><<强化派出方的职责要求。
3.创新现场审计方法和控制手段。审计成果的质量如何是审计成果运用效果的关键因素,高质量的审计成果能够提高审计成果运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促进审计成果的推广和使用,创新现场审计方法和控制手段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提高现场审计成果的质量。
(四)创新审计成果运用的管理方式
首先变“各自生成”为逐级向上归集。即县级公司归集到市级公司、市级公司归集到省级公司,省级公司到国家电网公司,最后国家电网集中进行整理和提炼,梳理出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和风险,形成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的审计成果,再自上而下的推广运用,提高审计成果运用的效率和效果。
其次变封闭运用为开放运用。在一个市公司范围内可以将某一个县公司的审计成果运用到其他县公司,在一个省公司范围内可以将某一个市公司产生的审计成果运用到其他市公司,同样在国家电网公司范围可以及时将某一个省公司的审计成果运用到其他省公司,扩大审计成果的运用面,提升审计成果的运用水平。
(五)创新审计成果运用的形式
不同的形式对审计成果的运用会有不同的作用,电网企业应不断创新审计成果的运用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不断推动审计成果的运用。
1.推行审计报告宣读制度,提升审计成果运用的影响面。到被审计对象召开专题会议,宣读有关审计报告,使被审计对象各级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本单位、本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具体整改意见,了解不同阶段审计关注的重点内容。
2.探索审计结果披露方式,扩大审计成果运用范围。根据目前电网公司的管理特点和管理的现状,可以探索将审计结果按照“积极、稳妥、谨慎”的原则,在市公司和省公司层面进行内部披露。这样既可以使审计报告起到公示的作用,又可以恰当地保护好企业的商业机密,既能促进被审计单位切实加强对有关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又可以引起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和其他县公司对相关问题的高度关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71 号 2010.5
[2]《国家电网公司审计成果运用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审[2010]1565 2010
[3]张龙平.我国审计公告制问题研究.审计研究,2003.6
[4]徐正旦,朱荣恩.现代内部审计学.北京:审计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