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程新趋势下的毽球教学研究①

2014-12-17张炜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32期
关键词:毽球运动体育

张炜

(宁夏大学体育学院 宁夏银川 750021)

随着社会的发展,毽球运动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发生变化,运动分类的科学化毽球运动的针对性发展提供了捷径,而且毽球运动理论的探索创建提供了有益的帮助。花样毽球、比赛毽球和大众毽球的新分类[1],充分概述了现代毽球运动发展的各种运动形式和不同发展方向,分类的指向性目标明确,这不仅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延续、继承与发展,也使毽球运动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得以宣传、组织并开展起来,对高校开展毽球课程的教学研究也提供了良好思路。

1 当前高校毽球教学现状

毽球运动随着社会发展而得到迅速推广,毽球体育课在全国许多高校开设起来,各种毽球协会和组织也在高校中相继成立。部分高校的招生部门也特招了高水平的毽球运动员进入高校学习,对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毽球运动十分有益,并有利于形成良性的体教结合路线,有利于毽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高校毽球教学的开展抛开师资、场地原因不谈,技术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大部分课程仅围绕比赛毽球技术教学展开,教学对象的身体素质条件受限较大,不仅未能很好地推广普及毽球运动和全面反映我国古老的毽球文化,反而间接扼杀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毽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比赛毽球而忽视传统花样毽球教学,重视竞赛成绩而忽视学生个性发展,一味的循规蹈矩而忽视技术教学创新,造成这一短视的原因,与传统毽球分类在体育教学中形成的固有思维定式不无关系。

表1 未来的体育课程的教学课类型

2 高校体育课程新趋势

学校体育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战略服务,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结合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学内容、方法得以更新与改进,体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传统体育课教学类型过于单一,与未来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终身教育思想不相适应。高校未来的体育课程是始终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课的类型和结构等都将产生很大改变。传统体育课类型的分类方法是以技术教学论的思想为基础的,在设置课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时,视角总是集中在技术的传授方面,而其他的目的和任务却无法进行考核与评价。未来的体育课程实施趋势,课程标准实际已转变为目标管理,不仅会提出课程总目标,而且还会提出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体育教学课的类型会直接针对新目标体系而构建。[2]

未来的体育课程的教学课类型大致如表1所示。

围绕体育课程未来教学课类型的新趋势,从不同教学培养目标出发,针对不同学生人群,结合毽球运动新的科学分类,对高校毽球课程教学进行创新研究,以使其适应人群更广,针对性更强,更科学合理,易操作,能量化,可评价。

表2 毽球课程教学的分层分级标准

表3 毽球运动各分项要素对比分析[5]

3 毽球课程中的因材分层分项教学研究

3.1 因材分组教学

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所谓因材,即在安排毽球课程时因人而异,因培养的目标需要而开展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性格、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从学生自身的承受能力和学习需求出发,运用因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活动或练习小组,充分利用毽球运动各分类项目练习形式、难易程度和培养目标的不同,使每一名学生都能体验到毽球学习和活动的成功感。不仅使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吃的饱”,素质一般的学生“吃的好”,也能使弱势群体学生“吃的下”,有效调动各个能力层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参与者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优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良好的毽球终身运动意识。

3.2 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又称分级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根据其教育对象不同的基础或不同的接受能力而对进度和目标进行适时地调整。在我国,大学生的体育教育状况很不平衡,教育起点和教育接受能力有很大差异,很有必要进行分级教学[3]。

在当前大学阶段的体育教育,学生的基础差异性非常显著,在同一起点、进度、目标的班级授课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分级分班教学则能够整合班级授课和个性化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尽最大可能让每个学生接受到与自己相适宜的体育教育。

如表2内容,毽球教学可根据学生差异,设立初级、提高甚至高级的不同水平分级班,在活动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使其“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3.3 按新分类分项教学

毽球运动新分类中的三个分项因其活动方式、毽球样式、规则以及对参与者的身体要求等方面表现的内涵不同,各自具有其不同的项目特点,将毽球这项“方便体育运动”从低到高,由易到难,再到个性展示、团队竞赛、合作交流等全方位的宽泛的表现了出来。

毽球运动各分项要素对比如表3所示:花毽是中国传统“踢毽子”踢法的继承和发展,与网毽不属于同一种表现形式,突出个人表现,其难度仅次于网毽。它对踢毽者的速度、柔韧性、灵敏性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动作精确到位、技术娴熟细腻、套路衔接自然、配合熟练默契等。动作花样完成得好,人们的表演欲望得以实现,从而获得成功感、认同感和满足感;网毽技术难度最大,它是以花毽个人表现为基础,通过统一规则的设定,使集体竞争性、对抗性得以增强,对踢毽者要求也最高。其竞赛之激烈,攻防节奏之快,进攻技术之高难,随着比赛的级别和水平的提高,对踢毽者的能力要求就越高,越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及意识;大众毽揉合了花毽和网毽踢毽内容,它没有场地、器材、人数、规则等的制约,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随意选择适宜自己的踢法,因而在当前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中开展较普及。它能寓健身活动于游戏之中,健身和娱乐效果明显,踢毽者亦能在活动中找到成功的感觉、竞争的场面、集体的沟通和精神的满足。

综合毽球运动各分项的不同培养属性和特点,在高校毽球教学中可按毽球运动不同分项来开设毽球课程,以充分满足不同性格和目标人群的需求。

4 结语

体育教学要紧密的与课余体育有机联系起来。毽球课程教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不同运动能力层次的学生,通过课程教学全面了解毽球运动的历史积淀和丰富内涵,有效掌握该项目基本运动技能和规律,体验运动乐趣,形成运动习惯,并在课余健身锻炼中长期实践运用,真正“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娱乐自我,强健身心”,最终实现让学生通过高校课程体系学习达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技能和健康意识。

[1]张炜,李晓玲.毽球·马术[M].宁夏人民出版社,2011.

[2]刘新民上传.教学课类型的变化[EB/OL].http://www.jxteacher.com,2012.

[3]高辉.大学体育分级教学实证研究[J].科技信息,2009(21):155.

[4]朱青华.关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课类型的趋势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0(3):77-78.

[5]张炜.高校毽球不同类型课程的分项目教学研究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3,3(22):8-9.

[6]张炜,纳冬侠.高校花样毽球教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1).

猜你喜欢

毽球运动体育
毽球运动在中小学中的推广研究
毽球的脚内侧踢球技术高坪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毽球教案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越南毽球运动发展史回顾述评
毽球运动的推广模式研究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