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自贸区海关新政及启示

2014-12-17梅叶

集装箱化 2014年11期
关键词:保税新政航运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于201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并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上海自贸区范围覆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呈“四区三港”格局,总面积达2。

作为我国经济新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实行涉及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领域改革措施,并大力推动上海市转口、离岸业务的发展;其主要任务是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经济发展服务。一方面,上海自贸区作为国家战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战略意义;另一方面,自贸区内综合物流效率、结算效率、资金周转率、资本和经济效率的发展桎梏依然存在,制约自贸区功能的开发和加强。

1 上海自贸区海关新政简介

1.1 海关新政出台背景

上海自贸区在建立初期的定位不甚明确:金融开放作为上海自贸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却仅限于离岸业务,虽然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对外开放、产品创新等均以文件的形式得以确定,但具体的实践活动尚未完全启动,仍处于探索阶段。一方面,全面开放金融市场使上海自贸区面临巨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现有金融监管模式与自贸区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不匹配,挫伤市场开放的期望。

2013―2014年,国家和上海市陆续下发一系列关于促进和解放上海自贸区功能的“红头”文件,探索打破原有监管模式、逐步形成能激发自贸区活力的监管模式的途径。为突破发展瓶颈,深度开发自贸区功能,促进货物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上海自贸区力推14项海关新政。

1.2 海关新政基本内容

上海自贸区推出的14项海关新政包括:先进区、后报关制度;区内自行运输制度;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制度;保税展示交易制度;境内外维修制度;期货保税交割制度;融资租赁制度;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制度;通关作业随附单证简化制度;备案清单统一制度;内销选择性征税制度;集中汇总纳税制度;保税物流联网监管制度;智能化卡口验放管理制度。

具体而言:先进区、后报关制度指允许企业先凭货物舱单信息提货进区后再在规定时限内办理海关申报手续;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制度指取消单耗审核和备案,以企业每日自动发送的工单数据为基础进行核销;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制度指允许企业货物分批次进出,其海关申报手续可在规定期限内集中办理;通关作业随附单证简化制度指取消一线进出境备案清单以及二线不涉税的进出口报关单随附单证,在必要时再要求企业提供相关单证;备案清单统一制度指对自贸区内不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备案清单格式进行统一;保税物流联网监管制度指改革仓储备案、盘库、核销等传统模式,对使用仓储管理系统(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WMS)的企业实施“系统联网+库位管理+实时核注”管理模式,对货物进、出、转、存情况进行实时和动态管理,提升物流运作效率。

2 上海自贸区海关新政的亮点

(1)上海自贸区主要涉及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一次报关、一次验放”的大通关已经基本实现,目前正进一步细化大通关的内容,并计划将其延伸至自贸区物流组织的每个环节。

(2)以成本和效益最优化为基本原则,简化手续和作业环节,统一备案清单,科学监管货物。

(3)推行融资租赁制度,突出资本运作的特点,以降低企业成本,吸引投资。

(4)突出海关对货物监管可能产生的附加值。例如:保税展示交易制度对展示期间发生内销的货物实施先销后税、集中申报;境内外维修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区内企业开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无污染的境内外维修业务;海关参照保税加工监管模式,依托信息化系统实施管理,推动加工制造向研发、检测及维修等高附加值的生产链两端延伸。

(5)在技术上突出联网监管和智能化模式,以提升物流效率。

(6)推行集中汇总纳税制度,将传统的海关主导型税收征管模式转变为企业主动型税收征管模式。

3 上海自贸区海关新政的启示

3.1 转变货物监管模式

随着大通关的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先进区、后报关制度无疑是上海自贸区的一大亮点,其作用包括:因报关手续简化,推动物流效率提升;因物流周期缩短,货主和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经营效益提升。

上海自贸区改变传统“一票一报”为“多票一报”申报方式,允许企业货物分批次进出,海关报关手续可在规定期限内集中办理,从而扩大企业申报自主权,减少中间环节和代理费用,降低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新模式使海关实施货物监管的难度更大,因而承担的责任更大;同时,新模式使政府管理职能转向服务型,符合当前国家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要求。虽然前移式的海关通关监管模式因涉及环节较多,对物流运输组织、货物贸易交接方式、保险理赔业务等可能会产生影响,但随着该模式逐步推广,其综合效应将进一步凸显,红利将进一步释放。

上海自贸区实行区内货物自行运输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区内企业不使用海关监管车辆,这对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具有积极意义,便于物流企业与货主等物流关系的构建,有利于优化区内物流效率。

可见,货物监管前移模式、通关作业随附单证简化制度、批量报关制度、集中纳税制度、智能化卡口验放管理制度以及区内货物自行运输制度等都是上海自贸区开创大通关的具体措施,实质上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通关效率和综合物流效率的细化措施。

3.2 打造电子商务平台

上海自贸区正探索并推行用电子数据的采集、检索、流转和处理来代替物流活动实际数据的相应操作,并实现电子数据在一定范围内的共享。目前,由东方电子支付有限公司投资的“跨境通”电子商务平台已基本建成。201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发布,金融支持的具体内容包括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化、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深化外汇管理改革等。这些金融改革措施给上海自贸区的电子商务活动注入新的活力。

海关新政贯穿于上海自贸区物流监管的各个环节,并且均涉及电子商务管理,对提升物流效率、减少中间环节、优化区内企业投资环境具有积极意义。例如:保税物流联网监管制度的作用在于,对使用WMS的企业实施“系统联网+库位管理+实时核注”管理模式,以便对货物进行实时、动态管理; 智能化卡口验放管理制度通过对卡口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简化卡口操作环节,实现自动比对、判别和验放,缩短集卡过卡口的时间,提升通关效率。

上海自贸区具有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协同化的特点,这符合港口管理资本化新趋势。[1]打造上海自贸区电子商务平台,既有利于完善区内企业发展环境,又能促进区内与金融服务业相关的银行、运输、旅游、建筑、教育培训、医疗、电信、游戏以及其他高附加值行业健康发展,引导企业有序竞争。

3.3 巩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上海港是世界第一大港,拥有广阔的货源腹地,其发展对国家战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国际航运市场深度调整,航运联盟加快发展,对港口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设立自贸区,不仅其本身对国家经济改革产生深远影响,而且起到世界经济引擎的重要作用。上海自贸区推行的海关新政与国家推行的一系列金融、税收、贸易等政策密切相关,在促进口岸环境大变革、加快贸易发展、提升物流效率、推动电子商务日常化和高端化、促进金融业务国际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见,上海自贸区海关新政的本质是围绕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推行相关措施,根本目的是解放自贸区生产力,进一步吸引融资企业入区经营。

3.4 构建“大数据”框架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反映世界经济运行状态的国际航运业也在为适应市场而进行深度调整,航运联盟的出现正是世界航运市场资源整合的结果。当前,全球航运业正在经历重组,其实质是产业价值链的深度整合。[2]目前,原P3网络联盟和其他两大联盟(G6联盟和CKYHE联盟)的调整尚未确定,但随着2014年4月初G6联盟的扩张计划获得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的批准,可以断定未来无论三大联盟的运力规模、航线设置、航次计划、网络覆盖、运力调整和营销策略的设计如何,其都将成为航运“大数据”发展的触发点。

从三大联盟集聚、整合的航线和运力以及其港口到港口的组合服务来看,仅在亚洲―地中海航线上,原P3网络联盟就形成172个“港口对”,G6联盟和CKYHE联盟则分别形成50个和89个“港口对”。在当前航运业日益规模化的背景下,唯有高度集中的统一平台运营才能实现舱位统一分配、船舶统一调度、运力统一调整、信息统一处理、成本统一分摊,从而达到价值链整合的最终目标――低成本、高效率和优服务。

自2013年以来,三大联盟将订购的万箱船纷纷投入营运,同时,大量以上新船陆续交付使用。在联盟成员市场营销、定价和服务相对统一的情况下,这促使海量数据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联盟平台实时汇集、共享,并推动各大联盟运营平台的竞争,从而实现航运“大数据”的突破。以航运联盟为基础的有价值的集成信息是构建“大数据”的主要动力源泉;相应地,“大数据”的构建将对航运联盟及航运相关企业产生深远影响。

上海自贸区与航运业密切相关,海关新政以货物贸易监管为主要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推进货物进出口贸易、海关监管、运输加工等环节有价值信息的流转和共享。港口和航运企业相对较高的战略地位、较完善的综合服务和功能是构建航运联盟“大数据”的基础;因此,在国家战略背景下,基于上海港的上海自贸区海关新政或将成为航运联盟构建“大数据”的“加油站”和“发动机”。

4 结束语

上海自贸区海关新政以成本、效率和效益为主线,与其他配套政策联动发展,对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自贸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今后,海关新政将全面发挥作用,释放上海自贸区效能,这对推进航运业改革具有探索性意义。随着海关新政综合效应的逐步显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和功能将逐步加强,从而推动航运联盟和航运“大数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焦强,梅叶,宋士福,等. 港口“资本论”:后危机时代港口管理新趋势[J]. 交通财会,2014(3):15-18.

[2] 柏澜. 航运大数据革命一触即发[N]. 中国经营报,2014- 05-12(C11).

(编辑:谢尘 收稿日期:2014-05-11)

猜你喜欢

保税新政航运
保税港区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3.7%
释疑解惑
航运服务指南
上海泛亚航运有限公司船期表
航运Ⅱ个股表现
房贷新政能否锻造楼市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