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阶段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2014-12-16邱芸
邱芸
摘 要:幼小衔接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时期,是儿童人格与成长发展的必要组成。要提高幼小衔接时期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
关键词:幼小衔接;语文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67-01
幼小衔接是成长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转折,是孩子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到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的过渡。幼小衔接既是双向性的, 又是综合性的,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社会等各个力量的整合,从身体和心理两个维度,从行为习惯、学习兴趣、思想认知以及知识结构等多个层次做好幼小教育的衔接,使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顺利地实现过渡。
小学教师和儿童家长普遍反映儿童入学以后学习上最大的不适应是语文。小学语文课程要求儿童大量识字、写字,一年级儿童识字400个左右,写字100个左右,还要学习汉语拼音。由幼儿园升入小学的一年级的初期,正是习惯、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而该时期,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比语文知识的活动更重要。
一、幼小衔接中语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1]简单来说,语文素养是:在语文学习和实践中,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及综合性学习,内化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最终使自身的语文涵养达到一定的高度。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是德、智、体、美的和谐统一。语文素养帮助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多重整合功能。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语文课程不仅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使学生得到发展;不仅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奠基,而且为学生一辈子做人奠基。
二、幼小衔接中语文素养培养的策略
教师如何帮助儿童在幼小衔接阶段提高语文素养,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1、培养学习习惯,扎实语文根基
“习惯”是幼小衔接中通往知识宫殿的第一步有效的台阶,是低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和行为定势,从而建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应该贯穿于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有目的的强调并做长久的训练。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了良好的坐姿、站姿、写字、读书、听课等习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积极好动,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但他们思维活跃、充满天真。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上口的语言,汇编成儿歌对学生加强训练,以口令、接龙、反射等方式反复练习,并形成规则。在听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礼貌交际。老师讲课时专心听讲,同学发言时, 用心倾听,见到老师学生要微笑行礼,人人争做礼仪表标兵。此外, 还要发展社会对孩子所期望与要求的行为和态度, 如与人交往中要友好相处, 日常生活中要热爱劳动、爱护环境, 要发展内在的行为控制能力如遵守纪律等, 让儿童能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体验社会情感, 形成文明礼貌的行为素养, 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2、激发学习兴趣,爱上语文学习
除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以外, 语文学习还要激发兴趣, 摆脱只注重知识教学和智能提高的束缚。语文教学要富于情趣性,要在趣中学、乐中学、玩中学, 学出智慧, 学出思考, 练出能力, 练出本领。一年级新生习惯了幼儿园丰富的游戏生活,其思维一直停留于充满童真童趣的娱乐世界,倘若让她们一下子就接受严峻的学习任务,可能会因不适应而引发厌学、逃学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幼小衔接的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以趣导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驱动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如在拼音教学中, 可以引入大量儿歌,当然这些儿歌要贴近儿童生活和孩童情感, 具有趣味性, 易于儿童把握。在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多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愉悦的学习中掌握拼音。语文学习也离不开想象能力的培养。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可以联系其生活, 寻找其兴奋点,激起他们的阅读愿望,让他们主动、自主地去阅读,让他们带着好奇的想象去阅读,并且能借助提示点形象感知,拓展想象的空间。
3、创设丰富情境,增强形象感受
叶圣陶曾说:“教育所以可贵,乃在能为儿童特设境遇,使他们发生需求,努力学习。”只有当儿童披文入情,处于文章所创设的情景时,他们才会从内心发出求知的欲望。
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即工具性和人文性,根据小学初期儿童的认知心理和接受能力,对于一年级新生,教师要在语文学习中积极创设轻松自主、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一种具体可感的课堂氛围。恰当适时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自主学习动机的有效方式。例如,在拼音教学中利用课本的表音表形图引入和学习,帮助学生创设学习拼音的情景图和语境歌, 把学拼音、识汉字、诵韵文、认事物结合起来, 寓学于玩。教师通过示范发音, 让学生观察、模仿和拼读,并与自身的经验世界形成联系,增强实际感受。在识字能力的培养方面, 教师要丰富识字的形式,探索记忆的方法,从汉字的构造当中寻找规律, 以便学生乐学乐记。在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 教师也尽量采用精美的配图诗文, 以便学生美读美诵,在美与趣的情境中,加深理解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