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建构和谐的“数字文化”

2014-12-16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校园数字学校

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始建于1953年,是一所校园优美、设备先进、师资优秀、校风好学风正、教学质量高,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誉,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市重点中学。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与关怀下,学校已形成一校四址的发展格局(即高中部、初中部、国际部、未来科技城),其中高中部实现了全部班级的特色化建设,并建构了支持各种特色类型班级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在全体二附中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经过60多年的办学实践,已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教育理念与特色,形成了二附中以“人文、自主”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教育特色:人文教育、自主发展

教育理念:构建学生的健全人格 打好学生的发展基础

教育主张:尊重学生自主、倡导人文教育;重视环境熏陶、强调道德实践

发展特色:发展以人文教育为基础;育人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管理以人文精神为主导

图1 校园风景

在校园文化精神的传承与指引下,学校历来重视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重视现代化教育理念在学校各方面工作中的渗透。基于此,学校积极实践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业务应用,认真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以建构和谐的“数字文化”,促进信息化环境下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模式的创新。

数字校园核心需求

在学校办学理念与发展特色的指导下,面向校本实际与未来发展,我校数字校园核心需求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支持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为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个性化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校始终如一地坚持课程改革,不断探索新的教与学的模式,先后实践研究性学习课程、高中新课程改革、班级特色化课程体系建设、数字化教学模式探索等。为此,学校提出了以下建设需求:(1)建设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有效实施的管理系统;(2)建设支持学校新课程体系实施的管理系统;(3)建设支持数字互动课堂教学实验及数字化学习的网络与资源环境。

2.  支撑人文精神主导下的学校管理与服务

在管理方面,学校倡导以服务促管理,通过即时的消息互动、精确的数据驱动与展示,促进学校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在此方面,学校先后提出了建设校园即时通讯系统,用于解决学校教职员工间的信息互动;建设办公用品领用平台与后勤报修系统,既实现低值易耗品的公开透明化管理,又促进学校服务工作的改进;建设学生学习行为评价平台,以数据展示促使学生日常行为的改善。

3.  支撑数字校园的应用集成、便捷使用与可持续

伴随数字校园业务应用的渐进发展,软件平台众多,数据、信息分散,软件设计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功能聚合度低、重复建设的功能组件多,从而导致用户操作体验差、运维管理复杂、效率低下等问题。据此,学校形成了建设数字校园基础运行支撑系统的基本需求。

数字校园优秀成果

在学校办学理念与发展特色的指导下,我们以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究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深入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现已形成了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系列成果。

1.  结合校情并有普遍性的数字校园建设的理论探索

在充分領悟数字校园内涵后,结合建设实践,形成了以下支撑数字校园建设的系列理论。

(1)形成了服务师生发展的、具有中小学特征的数字校园业务规划方案;在此方案中,我们提出了构建数字校园五大业务中心(即课程中心、指导中心、发展中心、服务中心、数据资源中心)的概念内涵,为学校建设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数字校园提供了思想导航。

图2 数字校园五个中心

(2)结合实践体验,总结出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模式与发展路径”。

(3)形成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五层技术模式(即网络层、数据层、支撑层、业务层、表现层),以及面向微应用开发的、支持未来发展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基础架构方案。

图3 全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数字校园发展高峰论坛上的专题交流

基于以上内容,我们先后撰写并发表了与实践应用有关的论文8篇,供校内使用的文件手册2本。先后多次在全国性数字校园建设会上、市区组织的信息化建设会上做专题发言;曾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的全国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上,面向来自全国各省会城市的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做了系列专题讲座。相关建设理念与做法得到了专家、同行乃至有关社会团体的普遍赞誉。

2.  分层次、有重点的数字校园软件建设

结合学校原发性需求,我们先后建成了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数字校园应用软件系统和数字校园基础运行支撑系统。

数字校园应用软件系统主要包括:

(1)支持学校课程管理与实施的软件子系统,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软件和高中课程管理平台。其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软件是结合课程实施流程,将课题研究所涉及的课题申报、指导、交流、评价、过程监控、消息管理等集成一体,由学校自主研发的互动型课程管理软件。该软件是学校第一个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覆盖全体师生使用的软件系统,对提升教职员工信息技术素养、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起到极大作用。到目前为止,该软件已支撑了学校近2000个学生课题的研究与实施,在其支撑下,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实施》荣获第三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图4 研究性学习管理平台

高中课程管理平台是依据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兼顾普适性与特色性,自主开发的课程管理软件。其功能包括基础数据管理、课程管理、辅助排课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社团管理、系统管理等内容,涉及支撑高中新课程从开课、排课、选课到学生最终学业评价等整个实施过程的管理。该软件也与业务进行了深度融合,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有效助力了学校新课程的管理、实施与改革。目前该软件已运行多年,是学校数字校园软件系统中的支柱性软件。

图5 课程管理平台

(2)支持学校办公协同与服务管理方面的软件系统。此类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办公协同通信系统、学生日常行为评价系统、办公用品领用平台等。其中,办公协同通信系统有效解决了教职员工间信息的及时互通、电子文件传递的问题,极大提升了办公协同的效率;办公用品领用平台则集中对学校低值易耗办公用品的信息及使用情况进行了网络化管理,开启了线上订单、线下配送的服务模式,有效促使学校资源的公开透明化管理,促进后勤服务的改善;学生日常行为评价管理系统则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进行了网络化管理,学生能随时在线看到自己的行为表现记录,有效促使其自我行为的改善。

(3)支撑数字校园应用整合、集成与发展的基础运行支撑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基于现有软件系统的技术标准不统一,数据、消息分散,共享困难,功能聚合度低,通用组件存在不同应用中时组件无法重用,软件体系缺少开放式接口,数字校园运维管理复杂等系列问题,而构建的数字校园基础运行架构与体系,是学校基于岗位的个性化信息、个性化资源与个性化应用的聚合平台,也是学校公共数字服务、师生工作、学习与生活的网络空间。系统主要包括:支持用户可配置的个性化门户系统;支持多种形态的单点登录与统一认证机制;嵌入了良好的系统消息自动触发与服务机制;提供良好的ESB系统总线机制与权限管理机制;构建了统一的数据中心,能實现包括统一用户管理、数据交换等于一体的相关功能;提供了组件机制、相关规范及若干基础数据接口等;提供了统一运维管理中心,能实现数字校园统一运维管理。

3.  数字校园应用成果及案例

学校建成了支撑学生自主与泛在学习的数字化环境,主要表现在:

(1)网络方面,建设了信号覆盖全校的高性能、可控可管的校园无线网络。

(2)资源方面,引进了高校包括CNKI、龙源期刊等在内的几乎全部电子资源,为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主题研究等提供了泛在资源环境;同时建设完成了鲁迅专题的精品资源网站,能有效支持教师备课及学生专题探究。

图6 学生自主探究

(3)课堂教学方面,学校引进了支持课堂教学互动的iTeach平台,可支持师生高效率课堂互动;搭建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所开发的Moodle平台,能有效支持教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引进了上百种iPad学科应用软件,可支持学生学习与自主探究。

在当前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学校于2012年9月创办了数字化学习特色班,并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开展了常态化的数字课堂互动教学实验。目前,班级规模已扩展到了高中三个年级共9个班,形成了在线式主题研修等特色应用案例;地理等文科综合学科的部分教师已在课堂上自发地常态化使用课堂互动教学软件;全校9大主要学科已开始全面推进了Moodle系统的使用;部分有独特教育思想的老师已经开始探索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指导的问题,学校信息化工作也迈向了“智慧校园支撑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研究与实践探索”之路。

图7 数字课堂上的主题探究

数字校园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后续思考

建设数字校园的宗旨应是服务教育,服务于人的发展;其自身的发展路径应伴随学校现代化改革与发展而逐渐演进。因此,数字校园建设应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演进的过程。在建设中,学校需立足自身办学思想,突破传统管理体制的限制及对技术认识的局限,既要把握好数字校园发展方向或战略,又要掌控好数字校园的建设方式、节奏与发展路径等问题。只有这样,我们建设的数字校园才是一个高效的、能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数字校园。我们认为,以下几个观点值得与大家分享。

1.  在项目运作与管理上,推行项目管理机制

因数字校园项目覆盖范围涉及全校、操作过程需跨部门协作、流程优化会涉及部门业务创新、高效运行可能涉及人事改革、项目建设与持续发展需资金与制度保障等,要推行数字校园建设高效运作,则需突破传统层级式管理体系的限制,实行以项目团队为主导的扁平式管理机制(简称“项目管理机制”)。

2.  在恰当阶段选择合适的数字校园建设形式

考虑信息化人才培养、数字校园投入成本及应用效益等多方面因素,按数字校园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设形式。

(1)数字校园建设初期,适合自主开发模式

采用自主开发模式,可以起到以下作用:分阶段建设小应用,逐渐迭代学校需求;培养学校的技术支持队伍,培育师生IT应用意识;控制好数字校园建设风险与投资成本。建设起点:从资源聚合与后勤服务开始。

(2)数字校园建设发展期,适合与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模式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降低数字校园应用集成与数据梳理的成本;便于学校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为数字校园未来发展奠定技术基础。建设起点:适合于从技术支撑架构与基础数据开始。

3.  把握好数字校园建设思路与恰当的演进策略

(1)主要建设思路

基于校情,以理论探索与实践推进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学校数字校园的发展;一定避免追求建设大而全的数字校园,要立足校情,建设实用的数字校园;在目标引领下,分阶段建设,主导快速原型开发方式,促进项目螺旋式发展。

(2)项目演进策略

结合实践提出了如下数字校园建设演进的策略:“体验、服务、支持与共享”的建设策略;开发典型应用,实现“骨干人员的参与带动全体师生应用”的项目建设策略;以数字校园应用整合与校园文化融合为导向,提供个性服务的项目建设策略。

专家点评:

作为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的第一批实验学校,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数字校园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首先,学校将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作为一个行动研究和发展的过程,避免大而全的数字校园,立足校情,分阶段推进,以“骨干人员参与带动全体师生应用”的典型应用生成策略,建设实用的数字校园。在建设初期采用自主开发模式,积极组织学校力量开展了面向应用的建设,采用内部项目管理机制,以较少的投入,自主探索数字校园建设,明晰了数字校园建设的需求,锻炼了数字校园建设的队伍;并在此基础上,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的发展,与专业性力量结合,使数字校园建设深化发展。

其次,结合需求的提炼和对数字校园建设历程的感悟,北师大二附中的数字校园建设紧紧服务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以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应用为切入点,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数字校园建设。在支持学生自主发展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服务学校人文管理的数字校园软件应用系统及面向未来发展的数字校园基础运行支撑系统等方面开展了建设工作。特别在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方面,反映了该校对数字校园建设体悟、深化过程中的建设思想。

再次,面对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复杂性,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坚持行动实践与思考、提炼和总结相结合,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并积极交流分享,使个体的数字校园建设上升到理论和模式高度,达到了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的目的。实践表明,个体数字校园建设成效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建设主体学校在综合校情、技术发展等基础上所建构的数字校园发展框架,并开展持续的努力,北师大二附中的数字校园建设过程对此给予了很好的阐释。

猜你喜欢

校园数字学校
答数字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数字看G20
学校推介
开心校园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