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区制度环境现状分析
2014-12-16陆文捷
陆文捷
摘 要:在纵观相关文献后,本文利用相关指数对我国制度环境进行量化,并借此分析了各地区制度环境现状。本文认为,近几年我国制度环境逐年转好,但存在地区差异问题。
关键词:制度环境;市场化指数
一、我国各地区市场化环境状况分析
本文使用樊纲、王小鲁等(2011)发布的《中国市场化指数》中的“市场化进程总得分”指数来观察全国各地区2005——2009年的市场化环境。市场化指数越高表示地区市场化水平越高,市场化环境越好。本文统计2005——2009年五年的市场化指数,结果显示:我国市场化指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全国总体市场化水平处于发展状态。从市场化指数均值增长率可见,5年来平均增长率逐年递减,说明了全国市场化发展水平正逐步趋于稳定。此外,历年市场化指数的方差出现逐年递增的情况,说明地区之间的市场化发展水平不平衡的情况有加剧之势。
本文进一步观察各省份的市场化指数,并将各省份2005——2009年的市场化指数作图,结果可知:各地区市场化指数线逐年升高,说明5年来各省份的市场化指数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观察每个省份5年内的指数变化情况可知,除浙江等地区的市场化指数在5年内有明显提高外,大部分省份的指数变化并不十分明显。可见,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市场化发展水平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观察各地区间的市场化指数不难发现,我国市场化水平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可见,这几年我国总体市场化水平稳步提升,市场化环境逐年向好且趋于稳定。但同时存在市场化程度的地区差异问题。
二、我国各地区政治环境状况
本文通过樊纲、王小鲁等(2011)发布的《中国市场化指数》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指数表征2005——2009年我国各地区政府干预程度,即政治环境的状况。统计5年数据,可知:2005年至2009年31个省(市)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指数均值基本维持在7.6至8之间。从绝对值看,我国政府干预程度变化不大。但从相对值来看,该指数均值从2006年开始逐年降低,且降幅呈现出逐年不断增大的状态,即说明政治环境有逐渐变差的趋势。
为了进一步观察各省(市)政府干预程度的具体情况及各地区间“政府与市场关系”指数差异,按省(市)将5年指数数据作图,结果可知:如前文提到的5年“政府与市场关系”指数整体有所略微下降。但总体来说,大部分省5年内政府与市场关系指数变化不大。进而观察各省份之间的指数区别不难发现,地区差异依然存在。个别省份的指数偏低,即该地区存在政府干预程度相对较高,地区政治环境欠佳的情况。
总体来说,全国各地区受政府干预程度存在地区间差异,个别地区指数得分较低甚至为负值,地方政治制度环境欠佳。
三、我国各地区法律环境状况
采用《市场化指数》中的“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指数来观察一个地区的法律环境状况。统计该指数2005——2009年的数据,结果显示:我国法律保护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增长率均超过10%,说明近年来各地法律制度环境总体得到了较好的完善。但指数方差却逐年增大,可见地区法律保护水平亦存在较大差异,且有不断凸显的趋势。
为了进一步探明原由,本文将该指数5年数据作图,结果发现:大多数省份的指数得分均处于逐年增长状态,其中不仅包括东部省份还包括中部省份,例如江西、河南等。这说明全国各省份这5年正处于加快建设完善地区法律制度环境的进程中。另一方面,观察各省份之间的指数绝对值会发现,除了东部沿海地区的法律保护水平较高,大部分省份的法律保护水平指数都较低。再从指数得分的增长情况观察也可知,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指数增长率较低,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地区间的法律保护水平差异。
正如上文所说,虽然截止到2009年我国31个省(市)法律保护水平均有所增长,但总体法律保护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状态。同时,依然存在地区差异明显的问题,呈现出少数东部沿海省份表现远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
四、我国各地区非正式制度环境状况
非正式制度环境通常可以通过地区社会资本指标来观察。通过统计观察可获得的信用指数考察全国各地区社会资本,即非正式制度环境的情况。首先,采用《小康》杂志社发布的中国小康信用指数,观察近年来我国总体信用情况。具体数据如表3-4所示:
表1 2005—2012年中国信用小康指数统计表
由表1可知,2005年至2012年我國信用小康指数基本保持在60以上,总体平稳趋好,且近两年增长明显。从三个分项指标来看,三个方面的信用程度都有所提高。
综上可知,近年来我国制度环境呈现出总体平稳且逐步趋好态势,但同时各地区之间的制度环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为,部分省市的制度环境指数明显高于全国其他省份,或者部分省市的制度环境指数显著低于全国其他地区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