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14-12-16喻允奎章先斌杨文军王腊珍冯成玉杨清梅胡忠斌湖北省十堰市西苑医院442004
喻允奎,章先斌,杨文军,王腊珍,冯成玉,杨清梅,胡忠斌,贺 玲(湖北省十堰市西苑医院 442004)
目前,全球已有3亿多支气管哮喘患者,每年因支气管哮喘死亡的患者为25万人左右。国内支气管哮喘患病率为3%左右。儿童支气管哮喘患病率明显高于成年人,且老年人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约有一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具有支气管哮喘家族史。近年来,随着空气质量逐渐降低,支气管哮喘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支气管哮喘是可以控制的疾病,而且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专业性,也需要患者坚持长期治疗。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教育和管理,可以提高其对支气管哮喘的认知程度和诊疗依从性,减少疾病的发作与痛苦,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自我保护能力和生活质量。这也是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于本院住院治疗的可以自主或在家属协助下完成健康教育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健康教育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2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2例,高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18例。健康教育组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2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0例,高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关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按相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但护理方法有所不同。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接受常规护理,即由责任护士每日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1.2.2 健康教育组护理方法 健康教育组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除接受常规护理外,同时接受根据支气管健康教育路径实施的健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安排护理人员对每位患者进行单独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教育方式采用面对面的口头宣传,随机选择问题进行抽查,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组织开展座谈会,分小组进行讨论,提供相关资料进行学习等。健康教育共分两个阶段进行。(1)准备阶段:首先成立1个治疗小组,成员包括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及专科护士,每个职位各1人,在确认每位小组成员都已充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能够熟练、灵活地按照具体实际情况实施教育之后,方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所处的不同疾病阶段的病症特点,对需要进行护理的重点内容进行确定,并根据所确定的重点内容,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路径,包括即将实施的健康教育具体步骤、内容、方式等。同时准备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手册,便于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发放给患者,从而保证健康教育路径的顺利完成。(2)实施阶段:①入院第1天,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入院教育,内容包括每天允许的探视和陪护时间、用餐时间、作息时间、卫生要求及陪护就医等。在患者入院后8h内完成入院评估,并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2-3]。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同时,每位小组成员应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得到患者的信任,以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②入院第2天,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进行指导,内容包括告知患者如何正确使用气雾剂、提醒患者在使用气雾剂治疗后一定要漱口以保证口腔卫生、嘱咐患者多饮水以稀释气管中的黏液痰等。③入院第3天,为患者讲解呼吸训练的内容和方式。责任护士应主动示范如何呼吸和咳嗽,并监督患者练习,使患者能够咳出气管内的黏液痰,降低继发肺部感染的风险。同时为患者讲解呼吸训练的重要性,使能够自愿进行呼吸训练。④入院第4天,指导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并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例如指导患者应多选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及蔬菜等[4],且每餐食量不宜过多,从而避免加大心脏负荷,导致支气管哮喘的发作。⑤入院第5天,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与抚慰,例如采用知识讲解或案例解说的方式,使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增强治愈的信心。⑥入院第6天,通过提问、提供相关资料以及进一步讲解的方式,使患者深入了解支气管哮喘发作原因、发病表现、治疗方法等,以便使其对自身的病症有全面的认识,同时为患者讲解如何防止并发症的出现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5]。⑦入院第7~8天,根据个别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例如雾化吸入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何养成良好的治疗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⑧康复出院时,告知患者出院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和饮食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在出院后继续进行运动治疗等[6-7]。
1.3 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复诊时进行调查。入院时调查内容包括疾病知识来源途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病症知晓情况。出院时调查内容为病症知晓情况。复诊时调查内容包括症状是否加重与是否出现并发症、发病间隔时间是否缩短、诊疗依从性是否提高、饮食和运动是否合理、能否避免诱发因素、是否可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是否能够及时就医。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时疾病知识来源途径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识不同来源途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入院时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病症知晓率比较入院时,健康教育组及对照组患者病症知晓率分别为26.0%(13/50)、32.0%(1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0,P>0.05);出院时,健康教育组及对照组患者病症知晓率分别为94.0%(47/50)及50.0%(2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60,P<0.05)。
2.4 复诊时调查结果比较复诊时调查结果显示,健康教育组症状未加重且无发症、发病间隔时间缩短、饮食和运动合理、可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能够及时就医的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疾病知识来源途径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入院时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
表3 复诊时调查结果比较
3 讨 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易复发的慢性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可导致病情逐步加重,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8]。对疾病的正确认知、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以及较强的自我护理和保健能力,对减少疾病的发作与痛苦有重要意义。然而,很少有患者认识到这一点。这也是实行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应注意如下内容。
支气管哮喘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较大,而且会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但支气管哮喘也是可以控制的疾病。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支气管哮喘防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医务人员必须认识到其工作职责不仅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患者的症状,减少患者接触刺激原,同时也必须将健康教育和心理精神抚慰放在与治疗同等重要的层面,以减轻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和诊疗依从性,减少疾病的发作,提高生活质量[9]。而且医务人员应充分掌握支气管哮喘健康教育的各种知识点,例如远离过敏源、避免感冒、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等支气管哮喘患者必须保持的生活状态。同时,医务人员应及时掌握支气管哮喘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能够指导患者长期、正确使用控制疾病发作的药物和急救药物,也能够在患者自我监测与管理、定期复诊与咨询、心理抚慰等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与建议[10]。
许多农村患者只能在疾病诊疗时获得相关知识,因而必须对基层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在患者健康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医院也有必要通过定期组织患者参加各种咨询或讲座活动,为患者讲授生活起居方面的注意事项,从而巩固疾病的治疗效果。对于城市患者,可以通过主动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和定期提醒复诊的方式,巩固健康教育的成果[11]。
建立完善的出院患者随访制度,加强出院患者随访沟通及后期健康教育,有利于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和健康教育成果,增强患者的防范意识,提高疾病诊疗的自觉性。同时,对健康教育效果突出的病例进行大力宣传,以增强其他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的兴趣和治愈疾病的信心。
目前,支气管哮喘仍难以彻底治愈。因此,医务人员不仅应在患者就诊或入院治疗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更应扩大健康教育的时间范围,对出院患者的健康教育也应给予同等程度关注。
[1]陈丽萍.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5):108-109.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0.
[3]李萍,孙宏伟.心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7):797-799.
[4]刘秋云,廖春丽,孙继红,等.支气管哮喘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自我管理水平与生活质量关系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7):33-36.
[5]李洁,商临萍,王艳红,等.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1):2945-2946.
[6]高彦阳,周文琪.中医康复健康教育路径对支气管患者的护理研究[J].河北中医,2011,33(6):920.
[7]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8]李秀华,崔晓荟,田苗,等.临床路径在我院产科的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1):56-58.
[9]江良英,骆明花,邓雪琼,等.临床路径在妇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08,6(10):2554.
[10]Bateman ED,Hurd SS,Barnes PJ,et al.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GINA executive summary[J].Eur Respir J,2008,31(1):143-178.
[11]李玉丁,王宁,安淑华.小儿支气管哮喘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09,24(9):82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