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对比检测病毒性丙型肝炎
2014-12-16麻安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医医院检验科541002
麻安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医医院检验科 541002)
丙型肝炎属于急性肝脏炎症的一种,血液传播为丙型肝炎患病的主要途径之一,与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亲密接触后,也有可能受到感染[1]。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在临床方面相似处较多,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但大多数患者在停药后有复发的情况发生[2]。本次研究选取344例进行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检测的患者,通过两种方法进行临床免疫检验分析,旨在寻找高效的临床免疫检验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344例进行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检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8例,女166例,年龄18~65岁,平均(43.5±5.5)岁。
1.2 方法
1.2.1 准备工作 常规抽取方法采集静脉血清标本,对血清标本离心后制备成血清待用。在进行检验前,确保操作人员、实验室以及试剂批号相同,确保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1.2.2 检测方法 将ProteinA病毒抗原及抗体在试剂条上固定,位置分别选择为测试区与控制区,随后将试剂条标记线以下的部分放入血清当中,持续15s以上,使胶体金颗粒与标本结合的ProteinA发生充分反应[3]。若测试区当中呈明显紫红色条带,则结果为阳性;若测试区无明显条带,则结果为阴性。控制区当中无论检测结果是阴性或阳性,均会呈现紫红色明显条带,在对结果进行判定时要注意区分控制区与测试区,避免对结果判定产生影响。酶联免疫法的结果判定标准为:Cut-off大于标本A值时,结果为阳性;Cut-off小于或等于标本A值时,结果为阴性[4]。
1.2.3 确证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采用的确证方法为化学发光法,出现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显色条带时显示该标本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检测结果共对344例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所有阳性与可疑标本均通过复查且结果一致;阳性与可疑标本的结果共48例,两种方法测定均为阳性的有43例,见表1、2。
2.2 比较分析胶体金法的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71.43%;酶联免疫法的敏感性为97.72%,特异性为55.56%;两种方法的诊断效率分别为98.87%、97.63%,两种方法阳性率之间的符合率为97.72%,结果胶体金法在敏感性与特异性方面均高于酶联免疫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化学发光法确证胶体金法结果(n)
表2 化学发光体确证酶联免疫法结果(n)
3 讨 论
目前,丙型肝炎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流行性疾病,全球范围内,丙型肝炎病毒物携带者占3%,约有1.7亿人,同时以每年4万的速度逐渐增加,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5]。丙型肝炎的感染性极强,且治愈率与其他病毒性感染疾病相比较低,临床症状方面极易引起肝脏病变,导致肝硬化或慢性肝炎的发生,严重者会引发肝癌或导致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在我国的健康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阳性率高达0.7%~3.1%,因此,对于丙型肝炎的检测工作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与完善,以求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6]。
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为血液扩散,在病毒性肝炎中属于常见疾病。通常情况下,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者与慢性、急性丙型肝炎对照比较,危险性更大、传播速度更快、病死率更高。在丙型肝炎病毒通过血液传播的过程中,传染方式包括:血液透析、美容、内镜检查、牙科治疗、外科手术、输血或血制品(例如血浆、球蛋白、凝血因子等)、哺乳、性行为、公共物品的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或医疗用具所造成的意外刺伤或划伤、由丙型肝炎感染者为供体的器官移植等[7]。在患者被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初期,临床往往表现为亚临床感染,其临床特征通常为非典型性,在诊断方面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8]。另外,丙型肝炎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由阳性转为阴性的可能性较低,病程长,具有一定程度的危险性。
本次研究中采用两种免疫检验方法对344例患者进行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临床免疫检验,结果表明胶体金法在丙型肝炎临床检测阳性率方面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酶联免疫法对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较多,极易出现假阳性。另外,由于敏感度不足,还有可能出现假阴性。其中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后,阳性患者与胶体金法相比多1例患者,可能是由于患者处于病毒感染的“窗口期”[9];还有可能是因为丙型肝炎病毒处于其他的阶段,S/CO值较低,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确证后,推测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干扰[10]。因此,建议无论采用哪种检测方法,对于S/CO值较低的样本进行检验时应小心谨慎,必要时可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确证,避免假阳性的情况发生。
[1]金一鸣,方志红,曹谊.血液筛查中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应用评 价[J].检 验 医 学 与 临 床,2013,10(5):552-553.
[2]陈利明,陈冬梅.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试剂盒的临床应用 评 价[J].检 验 医 学 与 临 床,2012,9(22):2802-2803.
[3]王红.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在酶标仪应用中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0):1234-1235.
[4]周涛,邹家裕.两种方法对丙型肝炎病毒检测的对比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8):935-936.
[5]冯国钢.丙型肝炎病毒临床检验技术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7):2781-2782.
[6]王荣香,祝建军,王祖芳.胶体金法快速检测血HBV、HIV、HCV、TP在门诊患者创伤性操作前检测的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6):1419-1420.
[7]汪领,胡正义.ELISA法与胶体金吸附法检测丙肝抗体特异性比较[J].医药论坛杂志,2006,23(1):55.
[8]杨瑞峰,魏来.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验技术及发展[J].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10,33(5):475-481.
[9]廖萍.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检验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1973-1974.
[10]张旋,裴元元,宋世军,等.4种国产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的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2):2869-2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