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黄酮复合物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2014-12-16姜妍金玲王妍高福佳韩淑英
姜妍 金玲 王妍 高福佳 韩淑英
(1.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2.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3.河北联合大学基础医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试验目的:观察荞麦黄酮复合物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阐明其药理作用及特点。
试验场所:试验场所:河北联合大学试验动物中心屏蔽试验室(合格证号:SYXK(冀)2010-0038)。试验前饲养室、垫料等用品及环境均用紫外线消毒。饲料为60℃照射,饮水为无菌水。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
SPF级昆明小鼠,18-22g,雌性,购自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格证号:SCXK<津>2009—0008;小鼠饲料由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格证号:SCXK<京>2009—0008。
1.2 试验药物与试剂
荞麦黄酮复合物及基质液(河北联合大学药理学系研制);阳性对照药物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济南利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1091114);伊文思兰(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试剂厂生产);硫化钠(天津市北方天医化学试剂厂);二甲苯(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丙酮(北京化工厂)。
1.3 试验仪器
722可见分光光度仪(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MP-2000A型电子天平(上海第二天平仪器厂生产);15mm直径打孔器、注射器等。
2 试验方法
小鼠120只,体重18-22g。给药前24h用8%硫化钠对小鼠腹部进行脱毛处理,脱毛面积为2×2cm。第2天将脱毛的小鼠按体重随机分成6组,每组20只。
(1)模型组,皮肤脱毛处局部涂抹生理盐水0.5ml,每天1次,共3天。
表1 荞麦黄酮复合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s)
表1 荞麦黄酮复合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s)
与基质对照组比较 **P<0.01(注:各组动物总数为20只,不足原因为静脉注射失败)
组别 给药体积(ml)(浓度 g/ml) OD 值模型组 0.5 0.22±0.07基质组 0.5 0.23±0.05荞麦黄酮复合物低剂量组 0.5(0.027) 0.10±0.03**荞麦黄酮复合物中剂量组 0.5(0.052) 0.09±0.03**荞麦黄酮复合物高剂量组 0.5(0.27) 0.09±0.03**地塞米松组 0.5(0.005) 0.06±0.02**
(2)基质组,皮肤脱毛处局部涂抹基质液0.5ml,每天1次,共3天。
(3)荞麦黄酮复合物低剂量组,皮肤脱毛处局部涂抹1:10稀释的荞麦黄酮复合物0.5ml,每天1次,共3天。
(4)荞麦黄酮复合物中剂量组,皮肤脱毛处局部涂抹1:5稀释的荞麦黄酮复合物0.5ml,每天1次,共3天。
(5)荞麦黄酮复合物高剂量组,皮肤脱毛处局部涂抹荞麦黄酮复合物原液0.5ml,每天1次,共3天。
(6)阳性对照组,皮肤脱毛处局部涂抹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0.5ml,每天1次,共3天。
上述各组小鼠连续给药3天,于第4天末次给药后30min,所有小鼠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兰生理盐水0.1ml/10g体重,随即在小鼠腹部去毛皮肤上滴加二甲苯0.05ml,20min后脱颈处死小鼠,剥下腹部脱毛处兰染皮肤,用直径1.5cm打孔器打下兰染皮肤圆片,投入装有5ml丙酮-生理盐水溶液(带赛)试管内,密封置暗处,每天轻轻摇动试管2-3次,3天后1000转离心5分钟,取上清于630nm处测光密度(OD)。
3 结果
表1结果显示,基质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质组比较,各药物组吸光度值均显著降低(P<0.01),但各剂量组间及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荞麦黄酮复合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4 结语
荞麦黄酮复合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1]段小花,杨莲,李钦,等.皮内与皮下注射磷酸组胺对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结果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31(4):35-37.
[2]王洮惠,程自银,邵红山等.秦艽不同配伍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J].农垦医学,2013(2):116-117.
[3]温柠如.紫丹颗粒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耳肿胀影响的实验研究[M].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