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术后病人PICC置管中的应用

2014-12-16屈惠琴赵春芳

护理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置管图表循证

屈惠琴,陆 云,赵春芳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是静脉输液的安全可靠通道,广泛应用于肿瘤术后病人的输液和化疗。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一种跨学科、综合的整体护理模式,它使护理标准化,以病人入院到出院期间每天的成效护理作为标准值,其功能是运用图表形式提供有序性和时间性的有效照顾[1]。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指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结果为证据,结合临床经验和病人的需求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决策[2]。在PICC置管过程中和留置期间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穿刺点出血、机械性静脉炎、肢体肿胀、穿刺点周围皮肤过敏等。为提高PICC置管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我科制定了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肿瘤术后病人PICC置管的CNP图表,用于临床实践,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科肿瘤术后PICC置管病人180例,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男94例,女86例;年龄22岁~78岁,平均64.5岁;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92例,初中以上88例;胃癌68例,肠癌60例,食管癌22例,肺癌10例,乳腺癌8例,恶性淋巴瘤6例,胰腺癌6例。排除标准:①病人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60分;②意识不清楚,有认知、交流、感觉障碍。2组病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置管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PICC置管均由取得PICC资质的同一组护理人员操作。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整体护理模式,入院后热情接待病人及家属,给予入院宣教,向病人讲解置管的必要性和置管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措施,出院后交代导管维护的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常规整体护理基础上采用CNP护理模式,在循证护理理论下提出PICC置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查找实证,找出有效解决的方法,在循证支持下制定CNP表格并监督实施。

1.2.1.1 成立CNP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PICC置管操作者、责任护士。PICC置管操作者均经过专业培训取得PICC操作资格证书,且经过PICC高级培训,责任护士经过PICC导管维护的培训,各成员均为主管护师,具有本科学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较强的责任心,经过培训掌握了循证方法。

1.2.1.2 提出循证问题 ①如何进行PICC置管知识的正确宣教,使病人接受PICC穿刺操作;②如何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③如何预防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④如何掌握出院后导管日常保护措施、生活和工作注意事项等。

1.2.1.3 循证支持,制定 CNP图表 以“PICC”为关键词,进入万方、中国知网、大医医学搜索等数据库搜索文献,通过筛查,确定有价值的相关文献78篇,由循证护理小组成员辨证相关实证,将实证与临床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参考PICC置管前评估相关临床实践指南及经严格评价后PICC相关的文献资料,应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作出系统评价,确定真实可靠的最佳证据进行循证和护理措施,最后制定CNP图表。图表以PICC置管时间为横轴,以置管前宣教、置管时配合、置管后护理、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对症处理、出院后导管日常保护措施、生活和工作注意事项等为纵轴,表格中详细注明PICC置管期间每天的治疗内容和健康宣教,并严格执行,执行后在对应的项目上打“√”,CNP图表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医生、病人、护士的意见及时做出修正。

1.2.1.4 实施CNP并监督 ①加强培训:组织循证护理小组详细学习CNP图表的具体内容、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使大家了解CNP图表的好处,调动积极性,加强班次之间的交接和责任心。②实施并监督:循证护理小组护士根据CNP内容实施护理,入院后收集全面资料,根据病人和家属的个体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在PICC置管前1d向病人详细讲解CNP图表内容并请病人配合监督执行。护士长负责检查路径图表,并抽查病人,了解病人掌握知识情况,同时定期组织临床护理路径专题查房。

1.2.2 效果评价 ①一次置管成功率(静脉穿刺成功后导管顺畅置入为成功,遇到阻力或不能顺畅置入为失败);②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穿刺点出血、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破损、导管相关感染、非计划性拔管);③于病人出院前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和《PICC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价表》,采用匿名方式填写,≥90分为满意,<90分为不满意。

1.2.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描述主要采用百分比、均数等,数据的统计推断主要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2、表3)

表2 两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表3 两组病人满意度及PICC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PICC是一项介入性操作,而肿瘤病人由于对疾病治疗的负性情绪,对于PICC穿刺操作的接受性和依从性大大降低,并发症的产生使病人身体不适感加重。因此,PICC置管过程对于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有很大的影响。PICC临床护理路径是以病人为中心,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具体化、标准化、主动地工作,同时,也使病人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PICC管理中来,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循证护理是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将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相结合,使护理活动有证可循,有据可依[3],是连续、动态的过程,使临床路径的制定更科学化、严谨化、连续化。以循证护理为依据的临床路径为病人实施连续的、动态的监控和护理,对置管前的宣教、导管的维护、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给出了详细的每日操作步骤,根据病人自身因素和置管过程中的情况预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给予预防处理,比常规护理有前瞻性。而常规护理比较笼统,没有针对性,缺乏执行力和监督。

3.1 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 护士根据临床路径于置管前充分评估病人的各方面情况,并给予个性化的健康宣教,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使其充分配合操作。因病人心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血管痉挛和收缩,给置管造成困难[4]。根据病人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针,以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率。PICC置管者都经过严格培训,具有熟练的穿刺技术,进一步提高了PICC置管成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6.4%。

3.2 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PICC置管成功后到计划性拔管的时间可长达1年,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直接影响病人PICC管的使用寿命。通过循证护理制定护理路径,并严格执行,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穿刺尽可能选择贵要静脉,并一次穿刺成功,送管动作应缓慢轻柔,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5];穿刺点放置吸收性明胶海绵可降低穿刺点出血率[6];严格执行脉冲式正压封管可防止PICC管堵塞;教会病人出院后更换敷贴的时间和方法,穿刺处皮肤的观察和保护;教会日常生活防护措施,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出院后采取电话随访和上门访视等跟踪服务。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病人承担的费用就减少,符合临床路径应用的目标。

3.3 提高了病人的满意率 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对路径表做相应的调整,让病人和家属事先了解整个护理流程,给予很好的配合和监督。护士充分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对其负性情绪进行疏导,同时给予鲜明化的健康宣教,使病人对PICC置管相关知识及自我保护知识有全方面的了解,尤其是必要性和优点。对于文化层次较低的病人给予图谱或VCD直观讲解,并安排PICC带管病人现身交流;对于文化层次较高的病人讲解治疗间歇性的日常社交的注意事项,提高自护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护士根据路径表按时间向病人宣教,满足了病人和家属的需要,促进了护士与病人的相互沟通,融洽了护患关系,同时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对PICC知识的掌握也比较全面。

本研究从循证角度制定CNP,注重对病人的PICC知识的全面知识掌握和维护技能的增强,减少并发症发生。本研究无一例计划外拔管,使病人知、信、行水平增加,病人的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改善。

[1] 刘淑美.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围化疗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9,21(1):47-49.

[2] 高玉林,王惠珍.有关“循证护理”的认识误区分析[J].现代护理,2003,9(5):376-377.

[3] 王新田.循证护理对护理学发展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61.

[4] 彭丽萍,范爱飞,丁小容.健康教育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20(7):109-110.

[5] 冯雨莲.肿瘤病人PICC置管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12,26(12C):3391-3392.

[6] 陈秋香,朱文芳,胡玲美.吸收性明胶海绵用于PICC穿刺点止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2):44.

猜你喜欢

置管图表循证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