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体育课堂同伴交往特点的探讨

2014-12-16梁佳丽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同伴初中生农村

梁佳丽,郑 昊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临汾041004)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有关青少年同伴交往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有学者注意到,“关于青少年发展的多数研究都集中在结果而不是过程上,过程问题仍留有很大空间,这在体育课堂同伴交往特点的研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其自我意识开始指向于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有了显著提高,开始把同伴作为人际交往的第一选择。初中生首先面临着学生如何尽快的适应新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的新课题,体育课堂中的人际关系全方位地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相互帮助、冲突时的相互忍让、以及相互鼓励、顽强、刻苦的拼搏精神和勇敢果断的刚毅品格都展现在同伴交往之中。笔者通过调查,对初中学生在体育课堂同伴交往的现况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出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在体育课同伴交往中的特点并给予一定的建议。希望对初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帮助,为现代初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样本总体为282人,其中城镇学生136人;农村学生146人;初一至初三各年级学生人数和男女比例大致相等。问卷分为初中学生对体育课堂同伴交往的认知、行为(主动、被动)以及获得的益处三部分,根据初中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进行设计。本问卷运用整体取数的方法,随机抽取30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学生按要求答题后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82份,回收率为 94%,有效问卷282份,有效率为100%。

3 结果与分析

3.1 初中学生对体育课堂同伴交往的认知

3.1.1 关于不同性别的初中生 初中生处于人生的第二个生长高峰期,随着脑的发育和身体各种机能渐渐趋于成熟,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出现,使初中生心理充满矛盾,形成半儿童化、半成人化的心理特点。男生和女生,在意识形态领域,在同一性混淆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在人际关系领域,两者在同一性混淆、延缓、获得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且均为男生高于女生。

表1 不同性别初中生的体育课堂同伴交往的分析(1男生、2女生)

从该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初中男生在对体育课堂同伴交往的认识与了解中比女生更加具有混淆性,主观性。

研究者认为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差别。受社会期望的影响,男生比女生要表现出更大的独立性和情感内隐性,从而导致在对群体的情感投入方面,男生强调自主与自我的需要,表现出对群体更少的情感依赖性。另外,受男女同伴群体交往目标的差异影响,男生更倾向与群体建立起一种比较长久而稳定的内在联系,而女生则更可能将群体看做是一种竞争的手段。而相对女生而言,男生在比较低的情感投入基础上,更可能从自我的角度出发来选择和评价同伴群体;而女生更可能从一种群体的角度,在群体和自我比较与衡量的基础上来选择和评价群体。因此相对女生而言,男生对体育课堂同伴交往的认知具有混淆性。

3.1.2 不同年级的初中学生 初中一、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对体育课堂同伴交往的认知不同,良好的同伴交往是初中生能否完成青春过渡期的重要条件,在图1中可以看出,初一到初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可能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人际知觉偏见、社会刻板印象的存在以及一些不良的人格特征等问题,造成在体育课堂同伴交往的认知上有一定局限性,但是这仅仅是一个过渡时期,随着一些正确的引导,以及心理不断的成熟,到了初三年级对于体育课堂同伴交往的认知又体现上升趋势。

图1 不同年级初中生体育课堂同伴交往认知

3.1.3 城镇与农村初中学生 在该问卷分析中,对农村和城镇的初中生进行研究,发现在初中体育课堂同伴交往的认知没有明显的区别,城镇的略微高于农村。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相比,有器材不足,缺少场馆等不良因素,致使学生不能及时、有效的参与到体育课堂中去,按这样的情况,农村的学生在初中体育课堂同伴交往的认知方面都应低于城镇学校的学生,但是由于国家对于农村教育更加重视,对农村体育教育进行了改革,无论在学校师资力量、器械设备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进一步改变农村体育教育现状;现在无论农村还是城镇的家长都更加重视学生的培养与教育,注重儿童从小的成长环境以及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所以在城镇与农村中没有存在太大差异,城镇的略高于农村。

3.1.4 不同年龄的初中生 从图2可以看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其自我意识开始指向于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有了显著提高,开始把同伴作为人际交往的第一选择。在体育课堂中,分别对13—16岁的学生进行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体育课堂同伴交往的认识逐步呈现上升趋势,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体育课堂中同伴交往的认识逐渐完善,到了14岁以后,认知基本稳定,上升趋势缓慢。

图2 不同年龄初中生的认知

3.2 初中学生体育课堂同伴交往的行为分析

随着成人感的增强,初中生希望摆脱家庭和学校的束缚,独立地决定自己的事情。但事实上初中生还独立不了,他们还缺乏应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还很肤浅,有时甚至是片面的、错误的,需要成年人的帮助和指导,仍具有依赖性。初中生大部分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但是他们并不能很好地带动其他学生进行配合练习。初中学生在体育课中与同伴交往较为被动,主要是受初中生身心特点的影响所致,还有一些外界因素,如老师的教学内容、方式、场地器材等,同样会影响学生的主动性。

3.2.1 不同性别的初中生 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男生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较女生更为主动些,男生能更好的组织并带领大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练习中;这种区别可能是受男生从小的成长环境以及具有活泼好动、调皮的性格所决定的,相对而言,女生从小性格比较乖巧、听话,造就了她们在参与体育课过程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青春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这个时期,少男少女的身体各部分无论在形态、机能等方面上发生着变化,尤其是生殖系统的迅速发育成熟,使脑垂体、性腺和甲状腺等内分泌活动增强,从而促进全身各组织(肌肉、骨骼等)、器官(心、肝、肺、肾、脑等)也相应迅速发育成长。在这一时期中,男生、女生均出现第二性征,从而使女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有了局限性。

3.2.2 不同年级的初中生 从对体育课堂同伴交往行为图中(见图3)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变化,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图3 不同年级初中生体育课堂同伴交往

初一年级的学生在体育课堂同伴交往中比较被动,不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去;初中二年级学生已经适应了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开始认识自己,在体育课堂中,会极力表现自己、塑造自己,并竭力模仿成人,学着大人那样处理问题、交朋结友。男生在体育课中讲究哥们义气,不愿象小学生那样在体育课中依靠别人的特殊关心和照顾,在体育课堂同伴交往中呈现出很积极的状态,有些学生不仅能够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课堂中,还能够帮助一些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但是到了初三年级又有一定的下降趋势,初中三年级是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以文化课学习为主,参与到体育课堂中的情况就不乐观,并且处于青春发育后期,心理相对成熟起来,对体育课堂同伴交往就表现的没有初二年级的学生积极主动。

3.2.3 城镇与农村学生 城镇与农村的初中学生在体育课堂同伴交往行为中(主动、被动)没有太大差异。首先随着农村体育教育的改革,缩小了农村与城镇体育课堂的差距;其次初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大多特别喜爱上体育课,同伴交往是体育课的主要形式,他门在体育课堂中就会积极与同伴配合练习,在体育课堂同伴交往过程中,农村和城镇的初中学生不存在太大差距。

3.2.4 不同年龄的初中学生 从体育课同伴交往的行为的分析图(见图4)可以看出:从13~14岁是一个逐渐上升趋势,说明初中生在体育课堂同伴交往过程中逐渐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有了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同伴交往中去;14~15岁呈现下降,这是受到中考的压力,以文化知识的学习为主,忽略了对体育课堂的关注,从而使这一阶段的学生在体育课堂同伴交往中较为被动;但是在15~16岁这一阶段,又呈现上身趋势,说明在青春发育后期,初中生的心理较为成熟,能够正确看待在成长过程中,对体育课堂同伴交往的一些错误认识,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加热爱在体育课堂中积极与同伴交往。

图4 不同年龄初中体育课堂同伴交往的行为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分析法对初中学生体育课堂同伴交往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数据分析初中学生体育课堂同伴交往的特点,结果表明:初中男生在体育课堂同伴交往的认知比女生更具混淆性、主观性,男生在体育课堂同伴交往中更加具有主动性;初中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在体育课堂同伴交往的认知、行为以及所获得的益处都有差异;对农村和城镇的初中生进行比较发现,初中体育课堂同伴交往的认知、行为没有明显的区别;对体育课堂同伴交往的认知、行为以及获得益处受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着变化。

4.2 建议

(1)利用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创设更多的群体合作教学,建设良好的团队。缺乏人际理解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是导致体育课堂同伴交往不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群体动力学的原理来设计和合理安排群体合作教学,促使学生增加与同伴交往频率,通过配合练习,使学生学会和掌握与同伴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信息交换方式,与同伴共同承担责任和相互激励的能力,分享他人的智慧,担负失败的责任,有效地降低对失败的恐惧和对孤立的焦虑。在同伴交往中教师要注意引导良好的团队建设,培养学生的归属感,使学生在良好的团队气氛中心情愉快,情绪稳定。

(2)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解决交往冲突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结合体育活动的特点安排教学分组,将有孤独感的学生与主动、热情、活泼的学生分在一起,使学生在活动中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学会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同时,在与同伴交往中针对学生之间的冲突,客观、公平、公正地解决冲突。另外,体育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处理和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处理在交往冲突的技能与方法。

(3)引导初中学生提高同伴交往认知水平,调整交往认知结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初中生客观地、准确地认识自己,避免过低或者过高地评估自己,以便有效地选择体育课堂交往同伴和方式,顺利进行人际交往活动。促进顺利的同伴交往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正确认识他人的行为和内在个性心理特征。只有正确认识他人,才能进行主动的交往,提高人际交往的针对性。对自己的认识或者对他人的认识都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实现的,同时,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学生同伴交往认知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增加学生之间的交往、对学生的交往进行及时的评价是促进人际交往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4)区别对待,培养良好的同伴交往。在体育课堂上同伴交往配合过程中是否受到同伴的欢迎,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个性有关。有良好个性的学生,热情、积极、开朗、活泼、友好,他们可以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攻击性、破坏性、脾气坏个性的学生则不利于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引导个性有欠缺的学生控制自己冲动,对抑郁的学生避免公开指责,对内向的学生要激发他们的潜力等等,总之,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

[1] 牛竹青.高职新生同伴关系对学校适应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1.

[2] 张丽霞.初中生社会支持对心理韧性的影响[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3] 蒋超.“初二学生”认知行为偏差的小组工作介入[D].苏州:苏州大学,2014.

[4] 管孟华,徐永凤.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1(6).

[5] 吴晓玮,周宁,葛明贵.初中生同伴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10).

[6] 黄玉芬,李伟健.初中生同伴关系与自我概念发展的关系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2).

[7] 汪晓赞,季浏,秦海权,金燕.多元体育学习评价对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8(12).

[8] 季成亮.新课标下实施体育课改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2(5).

[9] 顾珊.浅析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6).

[10] 马旭海.如何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J].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10(5).

猜你喜欢

同伴初中生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寻找失散的同伴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