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红薯创新栽培技法
2014-12-16刘紫晴范胜男胡少鸿
刘紫晴++范胜男++胡少鸿
我们家乡栽培红薯一般在端午节前后,在平整的土壤里,以25至30厘米的行距开上小沟,然后以20至25厘米的间距,采用传统的斜插、竖插法,插上留有二三个节的一段红薯藤苗,20天左右时,下一些底肥,以复合肥为主,锄草松土盖肥,到初冬时即可采收。
采用这种传统方法种植红薯,最大的弊端是产量低,薯块小。于是,我们决定在整地、下底肥、扦插方式上进行创新,即在下足底肥的低沟高垄上采用横卧式与逆向式扦插红薯藤苗,让薯块获得高产。
在栽培红薯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红薯藤苗叶柄根部所在位置的节上,均能长出白根,所以我们假设采用横卧式与逆向式扦插法也能长根、发新叶,且苗势茁壮成长,薯块又多又大。由于我们曾把西瓜栽在高垅上,结的西瓜又大又甜,所以假设把红薯扦插在高垅上,有利于存储养分,使薯块增长膨大。
一、实验材料
锄头、铁锹、簸箕、桶、勺、喷雾器;地膜、竹篾;腐熟猪牛粪、菜枯、复合肥。
二、实验过程
1.育苗
2月:小棚温床播种窖藏越冬红薯块,以育苗。3月到5月:苗床管理。注意保水保温。清明节后,解除小棚,浇肥水促苗成长,除杂草。
2.整地
5月中旬:选地长×宽=7×5.2米=36.4平方米整地培垄;高×宽=30×90厘米垄中基肥。每垄猪粪1担,复合肥1.5斤。
由南往北共6条垄。第1、2条采用薯苗连体式水平插法;第3、4条采用逆向插法;第5、6条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顺插法。间距增为25厘米。
3.扦插
5月下旬:待雨后土湿透了剪来红薯苗,进行扦插。
实验一组:薯苗连体式横卧式水平插法。将有8个节的苗藤平放在垄上小沟里,叶片向上,在每个节上培好土灰。
实验二组:薯苗每3至4节为一段剪下,将每段薯秧倒立扦插在垄上,入土一个节位。
对照组:采用传统顺插法,与逆向插法相似,仅薯秧的入土方向相反。
4.补苗
倒插法因改变了其生长规律与习性,死亡率较高,对照组死亡率次之。水平插法的苗因土灰覆盖面积大,均成活。逢下雨天即补栽上苗。
5.浇水
6月补苗后,所有苗均长势良好,并长出新芽。若连续一周未下雨,则适量浇水。同时拔草,浇催苗肥水。在没有下雨时积极抗旱,保证藤苗的正常生长。
7.追肥
9月上旬,肥水灌缝:用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100公斤。
8.田间管理
若持续雨天,注意清沟排水防涝,防止块根腐烂。从10月中旬到11上旬收获红薯之前,可少量剪些薯藤,打些苗尖,用以喂食家畜。
9.采收红薯
首先割掉各垄上的红薯藤,接着采挖各垄里的红薯,每垄的薯块堆放在一起,抹去泥土。最后称得红薯总重量为448.8斤。其中实验一组160.6斤;实验二组151.8斤;对照组136.4斤。
二、实验结果
同样面积下,实验一组产量高达160.6斤。主要原因是横卧在垄土里的藤苗结的薯块个数多达四五个,块头较大;有的藤苗虽然只结一两个,但又大又重,产量较高。
实验二组每株苗结薯块一至三个,大小适中均匀,产量居中。
对照组每株苗结薯块一至三个,有大有小,整体略小,产量偏低。
三个组的产量呈阶梯下降。由于采用高垄低沟栽培法,个儿均较大,产量均较高。
三、实验结论
红薯藤连体横卧式水平插法模式最佳,成活率高,产量高,薯块光滑细腻;红薯秧逆向插法只要雨水充沛,成活率亦高,薯藤长速慢,薯块光滑细腻且大,产量较高;对照组按常规生产方式栽培,成活率高,虽然产量略低,但切实易行,适合大众化生产。
所以我们推崇的最佳栽培法为横卧式水平插法;较好的栽培法为逆向插法;经济实用型栽培法为顺插法,好长易活,产量不低。(指导老师:王双进 易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