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核心论视角看金融安全
2014-12-16贾儒楠
贾儒楠
金融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着中心枢纽的角色,信用货币及由其标价的各种资产在供求双方流转,从而实现经济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提到:“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一句话将金融推到经济发展舞台的中心,金融核心论也成为指导中国现代化金融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金融核心论顺应了当代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金融化的发展也丰富了金融核心论的内涵,这种相辅相成的发展模式更加突出了金融的核心作用,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当代经济的发展。
金融核心论在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金融核心论在发展的同时也大大地扩宽了其作用面,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金融核心论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的具体作用。
宏观角度
保证经济增长等宏观指标的实现。由凯恩斯学派的总量分析法得知:在封闭的经济条件下,产出(Y)=消费(C)+投资(I)。促进消费增长的主要方式是刺激跨期消费的增长,必须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实现。同时,投资增长主要决定于储蓄的增长。可见,经济增长的过程是通过金融中介实现的,金融系统在整个链条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金融系统在实现其他三个宏观经济指标方面也起着核心作用:关于充分就业,一是金融系统的扩张本身能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二是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有助于就业人数的增长;关于物价稳定,一是物价的上涨或下跌有时是以货币超发、利率扭曲、资金分配失衡等问题为诱因,二是治理通胀和紧缩的常用手段是借助调整利率、公开市场业务等金融工具;关于国际收支平衡,其首要任务是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以及实现金融自由化。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宏观金融管理可以通过风险补偿、定向补贴、政策支持等方式,将资金引入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的社会事业上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保证现代经济安全运行。金融系统的危机会迅速蔓延到经济每个角落,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较强的破坏性。这反映出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金融的渗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其内涵也被扩展到保障经济安全的层面。
微观角度
货币功能放大。随着金融经济高速发展,货币的功能已经被无限放大,如电子货币使货币的流转穿越了时空限制;各种现代化支付方式的创新大大缩短了交易周期。
利率成为现代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金融市场上产品及衍生产品的定价以利率作为参照;经济体内部的传导机制往往通过利率发生作用,并以此将经济的走势引向成倍的增长或多米诺式的衰退;政府通过利率调节经济,如以低利率政策鼓励消费和投资,以提高利率来遏制通货膨胀。
银行在资本市场的角色转换。经济发展的多样化丰富了银行经营模式,从混业经营到分业经营或者反向发展,融资效率、成本与金融风险永远在博弈中。如果说金融是当代经济的核心,银行就是金融的核心,银行的角色将随经济起伏而不断扩张或收缩。
金融核心论与金融安全的内在联系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只有强化金融监管才能保证金融安全。审慎的宏观金融管理政策制度框架,在现阶段构建我国金融安全体系中确实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我国金融体系尚未发展成熟、资本与金融项目未开放的大环境下,国内的金融政策应集中更多力量发展资本与金融市场,而不是过度强调金融监管的作用,否则可能会阻碍我国金融系统发展。换个视角,以金融核心论为指导来研究我国的金融安全观,似乎更加符合国内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
用六个字归纳当代金融核心论的中心思想,即“信用、市场、发展”。信用体系的完善,是经济向市场化过渡的必要前提,市场化也在国际实践中被证实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佳手段。要透过金融核心论来看金融安全,应分别研究“信用、市场、发展”与金融安全问题的内在联系。
信用与金融安全
有观点认为金融就是信用,虽然片面,却凸显出信用对于金融的重要意义。信用缺失会导致各种问题:个人或企业信用的污点会影响其参与社会经济活动;银行信用缺失会导致挤兑危机;国家也会因为内部经济问题而被下调信用评级,引发主权信用危机,如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历史上多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也往往源于信用的崩溃。可见,信用安全是金融安全的重要前提和主要内容。
保证金融安全最重要的是,由政府承担责任,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市场信用体制。建立社会信用体制的一个有效方式是设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记录各机构和个人的信用状况,并随时向社会披露与共享,作为机构和个人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参考和依据。信息共享平台可以使人们更加珍视信用,约束自身行为。国家、机构和个人在从事经济金融活动中如能时时以信用为本,金融体系的安全必定有了重要保障。
市场与金融安全
市场化是国家经济由衰弱走向强盛的必由之路。金融的发展也要借助市场的力量,过多盲目的行政干预只会起到抑制发展的作用。经济货币化与金融自由化是衡量国家金融实力的重要标准,而实现这两个标准首先就要实现市场化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市场很难和安全划等号,因为市场一定程度意味着会出现自由和放任,但一味注重安全而限制市场作用的发挥则会牺牲效率。我国的金融系统中,国有金融机构占绝对主导地位,虽然安全得到了保证,但部分机构存在业务相对单一、效率低下、竞争力和创新缺乏等问题,严重束缚了金融的发展,不提倡这种低效率的金融安全。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速推进金融的市场化改革,疏导不利于市场发挥充分竞争的因素,尽快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模式,鼓励金融产品创新,引导互联网金融等各类新生金融产品健康发展,从而建立起高效的金融安全网。
金融市场化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应本着“注重法制建设、减少行政干预”的原则,合理的金融市场化管理应是法律体制健全,人人懂法守法,金融交易在法律规范内阳光运行。行政管理则侧重于政策引导和风险提示,不破坏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使所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个人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充分竞争和发展,并在法律的约束下,自发形成高效的金融安全体系。
发展与金融安全
金融的本质就是促进经济发展,但我国目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缺少质量和效益,我国的金融系统在这种发展模式中起了一定程度的推波助澜作用。信贷资金大量投放于“两高一剩”及“铁工基”等行业,长期来看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行业风险可能反过来对信贷资金构成重大威胁。因此,绿色金融支持需要成为金融机构的重要标准,信贷资金应进一步支持“高精尖”领域,推动高质量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各种类型金融机构共同发展,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共同推进,从多个层面满足企业创新发展的资金需求。金融与经济的良性组合将进一步保证金融资源的安全。
发展是曲折的,甚至发展的另一面就是风险和危机。但所谓不破不立,真正意义上的发展都是在各种危机中锤炼出的。世界经济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缓慢的渐进式的发展改革实质上可能成为一种倒退,中国的金融体系要想实现质的转变,就不能惧怕危机。发展与安全唇齿相依,没有发展,一切都是空谈,更不用说安全。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安全是相对的,不安全是绝对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放开手脚,大胆地改革当前金融体制不适应高效经济发展的地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维护金融安全。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