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去哪了
2014-12-16周海燕郭江山
周海燕+郭江山
存款和存款量化
在我国当前的银行制度、结算制度下,货币供给可分为四个层次:M0、M1、M2、M3。其中,M0为流通中现金;M1=M0+单位活期存款;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的储蓄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M3=M2+具有高流动性的证券和其他资产。各层次的划分是根据流动性来划分的,M1和M2分别被称为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
存款定义
商业银行关心的存款主要是与M2紧密相关的存款,二者是动态的相关与统一:一方面,商业银行新的存款形式会因对M2的影响增大而被人民银行纳入M2的统计范围。如2011年11月,由于商业银行资金业务创新,非银行机构类同业存款被全额纳入M2管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会因某项存款较大的派生能力,即对M2较大的影响力而加大对该类存款的考核。最后,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也会影响商业银行对本行市场份额的判断,而影响商业银行对某一类存款的关注。
当前各商业银行关注的存款,从构成上主要包括:单位活期存款、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其他存款包括信托存款、委托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等等)。2011年10月起,人民银行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存款纳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统计范围。以上四类存款是人民银行存款性公司概览的重要统计内容,是通常所说之“一般性存款”。具有流动性较高、派生能力较强的特点。反之,派生能力较差的存款,包括商业银行代收代存的需上存中央银行的部分财政性存款、商业银行之间的同业存放不在此范围。
存款量化
计算上述存款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直接法:单位活期存款、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的加总,这四项数据可从人民银行金融机构收支表提取。第二,间接法:即M2与M0的差额,这两项数据可从人民银行货币概览提取。本文以下所指“存款”,除另加说明外,在数量上均为“M2-M0”,在构成上均为单位活期、单位定期、个人储蓄和其他存款之和。
存款总量分析
本文对存款的分析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存款整体上的增长情况。二是分析存款之间的流动及其形成的分布局面。下面根据存款整体情况(总量)、存款分布情况(存款人)和存款机构内部之间占比情况的逻辑顺序进行阐述。
全国存款总量情况
我国存款总量(即M2-M0)从2006年的318505亿元增至2014年3月末的1102358亿元,其中增速最快的年份为2009年,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存款高达29.72%的年度增幅,从2011年开始,货币政策逐渐转为温和到从紧,存款增幅也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
四大行存款总量情况
一般性存款增速下滑态势明显,四大行增速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增速。从近年的数据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般性存款增速总体下滑的趋势明显。2013年更是进一步跌至9.22%,属近十年来最低水平。
小结
从总量来看,存款增速与我国宏观经济紧密相关,体现了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结果,整体在人民银行控制范围内。但四大行的存款增速明显弱于全国存款增速,导致四大行“存款”压力凸显。
存款结构分布
存款分布向“其他存款”流动
2010年以来我国存款分布趋势的变化较为明朗,个人储蓄存款与单位定期存款有所波动,但整体未呈现方向性变化。而单位活期存款基本呈现确定的下行趋势,由2010年1月32%下降至2014年3月的24%,相应的,其他存款占比较大幅度提高(图1),至2014年3月末,其他存款占比升至7.42%。
成因分析
单位活期存款减少与“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有较大关联。2010年执行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对贷款客户的“提款”时间有了较为明确的约束,这使得资金从银行到“居民(包括企业和个人)”受到一定限制,导致派生能力有一定下降。在单位活期存款上表现尤为突出,直接减少了单位活期存款。同时,近年来,各单位明显加大了对资金使用效率的管理,从企业内部驱动上也是活期存款较大幅度降低的原因之一。
其他存款的上升为金融创新导致的存款关系的变化所致。根据人民银行的口径,其他存款是指“其他存款公司”,即除人民银行外的存款公司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含在M2中的数额为其中计入广义货币的存款,即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银行的各类存款,包括信托存款、委托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小额贷款公司存款、担保公司存款等等,还应包括以银行名义进行的理财产品资金存放。这个问题可以从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机构的银行存款规模、投资规模这个角度来进行验证。截至2014年3月末,信托公司信托资产已达11.73万亿元,保险公司银行存款2.5万亿元,投资5.72万亿元。小额贷款公司2014年3月末放贷余额为8444亿元。
其他存款占比的迅速上升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变化、金融市场的变化、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等等紧密相关。
首先,与中国的金融创新紧密相关。以各类理财产品(包括银行系和非银行系)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在近年来已经从小规模、试点到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的巨量阶段。此类创新的特点均为将民间的资金汇集,通过“信托”、“委托”的方式,交予各类金融机构进行投资,“其他类存款”在这种背景下,自然会发生较大额的增长,这一增长大到使得人民银行将此类存款全部列入M2,以重视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其次,与居民的金融资产分布习惯相关。2007年以来,理财产品、信托理财、证券、基金的大发展导致了此类金融机构管理资产的爆发式增长。因此,此类机构的资产在商业银行形成的存款大幅增长,导致其他存款占比出现方向性的上扬。但储蓄存款并未发生较大的比例的降低,究其原因,第一,个人储蓄存款基数非常大,其相对变化程度不够突出;第二,个人储蓄存款上下波幅较大且较为频繁。
上述两个原因共同造成存款关系的变化:即原先的资金持有人与银行之间的直接关系被打破,变成资金持有人—资产管理业务提供方(包括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银行存放的一个三方资金流向关系。这种关系的转变,就将原先直接的储蓄存款、工商企业存款,转变为各类金融机构存款,包括托管业务形成的一般性存款和各类专户形成的一般性存款等。
小结
近年来,存款人的分布出现的明确变化,是多个原因综合所致,但从整体来看,监管机构的政策变化和金融创新导致的存款关系的变化对存款人的分布趋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存款性金融机构情况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占比持续下落,相对市场份额较为稳定。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增速弱于全国平均增速,近年来四大行总体占比逐年减小,2009年至2014年下降了6个百分点。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这种表现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释:第一,城商行加大发展,对存款造成一定分流。第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存款、资金业务的创新上弱于股份制银行。在整体占比下降的同时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对市场份额近年来表现的比较稳定,这说明近年来,从整体国有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各大商业银行的同质化依然较为严重,均未打破原有四行间的竞争格局。
中小银行同业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大幅增长。2013年,上市银行同业存款余额9.11万亿元,负增长0.7%。其中非银行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余额4.8万亿元,增速19.9%,同比提高11.6个百分点,多增4885亿元。其中,大型银行增速相对较慢,中型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同业存款迅猛增加,平均增速高达49.3%,中信、兴业增速均超过80%,华夏、招行均超过60%。
小结
在存款性金融机构之间的存款分布,近年来也出现了方向性的变化。一方面是金融深化、中小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不能忽视的是中小银行的创新导致的其存款的派生能力的提高,如同业资金业务的大发展,使得中小银行加大了“泛资产业务”的发展,实现了“中小银行信用”—“同业资金借用”—中小银行客户贷款—中小银行客户存款的持续派生。
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有两个结论值得我们重视。第一,当前银行的各项创新会综合影响存款创造的能力,并进一步影响存款的发展。如同业业务、“大资产业务”等,且由于存款复杂的派生能力,这类创新造成的具体影响难以估量。第二,存款关系的变化造成的存款间的流动和转化,影响吸存的效果。由此,结合存款派生及其之后的存款流动两个阶段,我们建议:
从存款派生角度来看,银行应加大存款的派生能力。存款的派生,即M2的创造能力,对单位存款的影响较为直接。银行一方面应对贷款规模加以充分运用,发挥存款—贷款—存款的派生能力;另一方面,作为商业银行,应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加大创新,通过“大资产”业务实现“资金—融资—存款”的派生能力。
从存款派生之后的存款流动来看,应在三个方面加强吸存能力。第一,顺应存款的流动,减少存款流动的负面影响。加大与行内、外资产管理机构的全方位合作,形成商业银行与资管机构的合力。以余额宝为例,存款从个人储蓄存款流动变为天弘基金在某家银行的存款,银行应顺应此潮流,积极成为“天弘基金”们的托管银行。第二,阻碍存款的流动。所谓阻碍存款的流动,是积极的“阻碍”。一方面,通过产品创新,迅速在金融创新中达到新的平衡。即银行通过产品创新满足更多的客户的金融资产管理需求,使得客户现金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这之间的流动发生在银行内部的产品之间(如存款和理财)。另一方面,重视客户体验,为客户进行一揽子资产管理服务,提前为客户进行资产的连续性的安排,以连续性、整体安排抵御、降低客户因单次的较高收益的资产流动。第三,重视客户体验。首先针对资产分配上的保守客户,注重以服务换信任。从广大农村、乡镇来看,有为数众多的客户还愿意将资产主要分布在存款上,这时客户体验对于此类客户来讲就极其重要。好的体验会影响他们的银行选择。其次针对移动互联客户,注重客户体验优化。时下手机银行、超级网银使得跨行转账、归集变得非常方便,因此客户体验——包括线上和线下——都对客户选择归集行起到了关键作用,客户体验的优化对此类客户的主办银行的选择也影响巨大。
基金项目: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编号:10YJC790155)、河北省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编号G2011210034)。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投资银行业务部,河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