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手语操的运用与创新
2014-12-15宋倩
宋倩
【摘 要】分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手语操的意义,阐述手语操的运用途径,并基于教育实践中对学生心理特点、心理需求的了解而进行改革与创新,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展开。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手语操 运用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112-02
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发展性指导的问题比较突出,重咨询轻教育、重障碍性问题轻发展性问题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必须指出的是,高校中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属于发展性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须拓宽受众面,在重视对少数障碍性心理问题学生的疏导矫治工作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对绝大多数学生成长的发展性指导。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笔者将手语操灵活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挖掘其心理教育的意义,并将其方式不断改革、创新与完善,使其发挥了较大的教育指导作用。
一、学校心理教育中运用手语操的意义
手语是使用手势、身体动作、脸部表情表达意思的语言,它是听力障碍的人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手的语言。手语操是配合音乐,借助手语表达歌词意境的一种社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手语操首先凝聚的是手语使用者,也就是聋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力量,当它逐渐被社会其它成员接纳、喜爱并运用于表现、传递理想信念、生命渴望和生命力量时,这种文化的感染力愈发强大。此外,从表现形式来看,手语操是一种集体形式的活动,它需要由参与者共同完成。也就是说,在完成的过程中,它需要完成者个人的用心投入以及集体的和谐默契,它是内部力量与外在环境的相互调和。综上所述,手语操运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它能帮助学生实现“助人自助”——学习手语时,能体会生命感,实现自我审美的提升,情感的升华;表现手语时,能完成态度的呈现,力量的传递。另一方面,手语操的集体表现形式,对于学校班级建设、团队建设、人际关系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手语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与创新
手语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应该着力于挖掘其内涵,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结合校园实际,丰富并创新其形式。
(一)设计思路。其实在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当代学生并不冷漠,恰恰相反,他们的情感丰富,只是内敛而不善表达。基于此特点,总的设计理念为:创设与聋哑人面对面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种充满温情、充满感染力的氛围中,感受生活力量、生命力量;设计主题活动,通过手语的表达,音乐的渲染,传递青春正能量;通过情境表演的感染,让学生反思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1.借助手语,关注聋人群体,获取生命正能量。受国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先进理念的启发,如美国,以社会服务的形式带动学生进行为老年人、残疾人等进行义务服务,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我们希望为搭建学生搭建与聋人群体的交流平台,既希望学生学习基础手语,服务聋人群体;更希望学生在与这个群体的交流接触中,获取生命正能量。
2.善用音乐心理调试训练,实现审美、认知、情感的升华。音乐心理训练调适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起着调节情绪,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等方面的作用,其心理机制是审美反射的生理机制和联想的认知心理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过程。手语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的——手语动作通过音乐旋律的配合,达到音乐、形体、心灵、精神的结合与互动。因此,手语操实际上也是音乐心理调适训练的运用。若能合理选择音乐,充分发挥音乐感染力,实现音乐与手语的完美结合,将使手语操表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及其有效的作用。
3.情景表演等形式的融合,让手语操意境生动、具体化。手语操的呈现,可结合情景表演、诗朗诵、舞蹈等艺术形式,将有声的调节与无声的力量融合在一起。但必须把握的一个点是:手语操为主,其他形式为辅——用手语表达歌曲,表达情感,展现力量,辅以情景表演、诗歌、舞蹈等,将手语操的内容更生动、更具体地展现,具有吸引力的情节,更能引发学生共鸣,更能让学生主动反思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二)运用途径。手语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
1.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之一。新生入学之初,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归属感,就需要采取一些方式进行团队建设。对于新生来说,手语操不失为一种有吸引力的团队活动。学校可以开展大型手语操活动,院系可以开展班级手语操比赛,班级可以开展宿舍手语操比赛。任何级别的比赛,比赛单位成员群策群力设计节目,共同练习,无形中,增进了团队成员的交流,增加了成员相处的时间,也使其在入学之初因为共同的目标形成向心力。
2.作为心理健康活动月的特色品牌活动。可以将手语操比赛打造为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月的特色品牌项目,作为一种校园文化的传递和传承。这个途径的手语操比赛,相对前一种途径,区别在于,它的参与者,或许没有第一途径的多,但它对作品的诠释,会以一种故事般娓娓道来的形式,从而更细腻、更丰富、更完整。具体说来,前一种途径强调团队成员的参与,而这一种途径,则追求挖掘作品的深度,重视作品的宣传、教育意义。
3.作为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手语学习可以作为一项常规活动长期存在。比如,可以作为心理协会的社团活动、也可以作为心理爱好者的专题系列讲座等。要顺利实施该项计划,需与聋人团体形成共建合作关系,一方面,定期请他们来为学生开办手语讲座,普及手语知识;另一方面,建议学生积极参与这个群体的团队活动,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如手语宣传推广等。
(三)改革与创新。手语操的运用,必须要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
1.学习方式的创新。目前,网络平台上有很多手语操学习视频。但从将手语操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能起到的效果来看,更提倡专业人员面对面的手语教学,专业人员、手语使用者如聋人,对手语内涵的理解更深,更能起到一种颜传、心传、身教的作用。毕竟,除基本手语外,更希望实现的是学生与手语使用者(如聋人)形体和心灵的沟通。而且,尽管网络有手语操视频,但数量有限,很多学生喜欢的、想学习、想表现的歌曲找不到视频。手语使用着可以对歌词进行手语教学,学生在学会歌词手语以后,对手语操进行编排,突破了网络有限视频教学的限制,二期既有利词汇的手语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空间。
2.活动形式的创新。将手语操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要求作品完整,内容饱满,现场感染力强,提倡与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合,如音乐剧、情景剧表演,钢琴、小提琴伴奏、演唱、舞蹈、诗朗诵等。这种创新,会体现在评分要求中:手语表现(30%),表演形式(20%);现场感染力(30%),队形(10%),服装及精神面貌(10%)。可以看到,除手语表现外,对作品的创新(包括形式、队形和服装)与感染力有较高要求。这些要求,无疑会使作品既有内容又有实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并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活动背景与主题的创新。可以用手语操表现的节目很多,涉及的领域包括感恩、励志、生命教育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与手语操有关的活动,不管是户外比赛,还是室内展演,每次应该有一个明确主题,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否则重点不突出,学生只会把它当成一项娱乐,达不到教育目的。只有把握主题,呈现背景并深度挖掘,这样的心理教育才会深入人心。据此,每一次手语操活动,需要根据当年的热点事件设计主题,如针对学生冷漠、不会感恩现象,制定“铭记温暖,学会感恩”主题;根据王家岭矿难、玉树地震以及学校学生与白血病抗争的背景,制定“将爱心传播,为生命祈祷”主题等,主题确定后,选曲围绕主题展开,表演要求突出主题。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教育意义深刻。
三、手语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效
(一)手语使用者特别是聋人指导手语学习,是对学生心灵的积极影响。邀请手语使用者特别是聋人协会会员对学生进行手语教学,架设学生与聋人的交流平台,让学生走进聋人世界,真正有机会去接触、去感受乐观向上的无声力量,这种力量,无疑会给他们带去心灵的震撼,内心的触动更会激发他们去总结、反思、完善自我,助其更健康的成长。这一点,已经得到实践的证实,每一次培训过后,学生日志、说说满是感激、感动,更多的是自我激励,充满正能量。这比 “要明白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力量”、“团队合作是很有意义的”等说教来得有效。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挥朋辈教育的效用。歌曲的选择、节目的编排,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发挥朋辈教育的效用。将手语操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各式各类手语操比赛、手语操展演,如前所述,这些活动,要求除手语展示外,还要纳入各种形式的辅助表演,要求节目整体出效果,富有感染力。这就要求参加活动的学生充分考虑,调动各方资源,进行全面创新的编排,这实际是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供锻炼的机会;另外,参赛学生还得用心去思考,什么是打动自己的,什么能打动别人,进而根据学生自己的体悟,去发掘同龄人的心理需求,并通过自己的表现,去实现对同龄人的感染。这无疑能充分发挥了朋辈教育的优势。
(三)能给更多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反响热烈,在师生中口碑好。从实践经验看,手语操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是一项叫好叫座的活动。师生对于此项活动的形式及意义给予充分肯定。相对于其他一些活动,手语操可以给更多的同学甚至是所有同学提供参与的机会,它能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因为置身其中而获得归属感、安全感。同时,因为手语是学生日常不会接触到的一种语言,因为好奇、因为兴趣,学生往往一改面对其他活动时的冷漠和疲态,积极热情地投入其中。它已然成为很多师生记忆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符号。
总之,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创新,手语操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初见成效。但对于该项活动的深度发掘还在继续,活动实践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不可否认,手语操的教育实践之路,也必然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的探索之路提供有效借鉴。
【参考文献】
[1]庞佳.聋人文化视野下的手语舞蹈价值观[J].现代特殊教育,2013(6)
[2]付先全.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4(2)
[3]罗旭英,吕春梅,张建花.手语操音乐疗法对服刑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1(18)
【作者简介】宋 倩(1982- ),女,满族,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硕士。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