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内容的把握
2014-12-15张沭荣
张沭荣
摘 要:语文教学内容不是我们所认为的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或教本),更不是对教材的传统意义上的“照本宣科”。它应当是在课程目标的统摄下,以教材为核心内容的教师的重构、补充和创生以及师生在教学中的生成内容。它蕴含着“师本”、“生本”、“师生”之间的创生活动过程。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371-01
一、关于目前语文教学内容现状的认识
1、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这里我所指的“随意”是指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今天想起来上作文就讲作文,明天觉得该学阅读了就教阅读,忽视了一定时期内教学内容之间的连续性及其整体效应。
2、教学内容的模糊性。教学内容的模糊性是指教学内容不够明确,一定时期内不知道给学生灌输什么。甚至一堂课下来不清楚教学了一些什么内容。我们知道即使是一篇课文,它所涵盖的智能点是多方面的,这当中哪些是该教的,哪些是不当教的,教师心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3、教学内容的片面性。在目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现状中,考试效应显得尤为突出,因而为考而教的情形变得日益严重,甚至忽视了语文教育的本质功能和教学的语文性。例如,只要是考试涉及到的文篇就学,只要是考试涉及到的题型就训练,否则不予理睬。用大量的简单机械的作业练习,替代了诵读含咏、讨论思辩。这样便使我们的教学内容逐渐走向急功近利的境地,变得日益狭窄。
正是基于这种现状,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便成了一个“空中楼阁”。
二、语文教学内容的影响因素
l、课程标准的淡漠。语文课程目标大致包括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这两个方面。它主要面对“是什么”的问题——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和学生个体的发展,国家期望学生具备的语文素养“是什么”。它是我们选择、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哪怕是教师对教材的“重构”——加工、删除、处理,一定要顾及“标准”的存在。新目标的确立,并不意味着新内容的自然生成;新内容的生成,也并不意味着它们自然地指向目标的有效达成。如果不认真研究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舍弃“标准”,必会导致教学的任意性。目前我们面临的形势,实际上还要严峻得多:有新目标与旧内容的矛盾,有新目标与无内容的困惑,还有花拳绣腿的搅和。对着新标准,苦思教什么;拿着新教材,不知教什么;举着新理念,还教老一套;搬些新教法,自己也搞不懂在教什么。
2、教学手段的冲击。教学手段是为完成教学内容所使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方式,包括一些现代教学用具的使用。教学方法应当是服务于教学内容的,是促进教学内容有效的转化生成学生素养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问题,其次才是教学手段的问题。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果不依托教学内容,势必会造成有“形”无“物”的花架子的课堂,学生一阵热闹之后却不知所云。
3、教材认识的模糊。目前,语文教材仍然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但很多时候我们把语文教材内容等同于语文教学内容,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这里面有教师对教材进行“重构” 的问题,倘若只观瞻“课标”,不关注学情,任由自己的理念“支配”,或者“照本宣科”,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学的效果。王荣生教授在《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一书中,整理了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教学《统筹方法》这节课的教学步骤,其主要教学内容我们不一一赘述。
4、考试效应的影响。我们知道由于“考试”这一块与《标准》的“教学评价”关系尚不明朗,“应试教育”的阴影使应试与课程目标背离的可能依然存在。然而事实上考试所带来的教学内容的变化在目前教学现状中却表现得非常突出,考什么教什么的观念普遍存在。甚至直指考试的文篇和模式,出现猜题、压题的现象,使得语文教学成了某种技能的训练,语文的教学内容逐步朝着狭窄、畸形的轨道发展。如此如何培养出大气、厚重,富有相当语文涵养的现代学生呢?当然这与我们的社会现状有关,可是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这不是我们的目的。考试本是抽查所学,他无法替代所学,更何况考试导向的科学性还有待探究,岂能将它当圣经去念呢?
三、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到底一堂课或一定时期内的语文教学内容由什么来确定呢?我以为要遵照三个方面:课程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材)。语文教学内容的整体目标和范畴一般是由课程目标所规定的,例如初中阶段等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的基本篇目、补充文选。但我们很少根据课标的整体规划来研究和部署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再说教学对象,它是我们课堂教学内容生成的主要冈素,不同阶段的学生无疑要施于不同深度、广度的教学内容,即使同一阶段的学生,也有区域和个体的差异性,了解学生,再渗透教学内容,更能够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还有在课堂上临时生成的情况都有可能改变我们的教学内容。这里所指的教学材料不仅仅是教材,还应包括课程开发的教学资源。这里我把它缩小范围来谈,就说教学阅读文章吧。王荣生教授最近还鉴别出语文教材选文的四种不同的功能类型。简单地说,它们是构成文学、文化素养现实所指的经典作品(定篇),它们确实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而且是极为重要的内容;的确这些选文类型有助于我们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内容的呈现
呈梯状发展、呈螺旋上升,这是我套用了南开大学文学院徐江先生的一句话:“以课程目标为原则构建阶梯性结构系统”而得名。这是我对语文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和状态的认识,一个阶段、一定时期乃至一堂课,语文教学内容都应当是逐层深入发展的过程,正如徐江先生所说:“课程目标就是语文课的理性原则,为了达成课程目标,我们的语文教育相关信息不能是一个简单无序的堆积物,而‘必须构成一个体系,惟有在体系中,这些相关内容信息‘才能够支持和促进理性的根本目的”。螺旋上升不是内容的叠加,而是循环发展的过程,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生理的发展要求。为什么不直线上升呢?因为在语文教学内容中还有一个人文教育部分,它需要一个侵染和渗透过程。任何教学内容的跳跃、叠加、直线的呈现只能导致教学的“少、慢、差、费”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