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育渗透

2014-12-15卿晗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1期
关键词:语感美育美的

卿晗

摘 要:《语文教学大钢》提出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的任务,这就要求对学生加强美育教育。美育不仅能淘治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养育渗透呢?

关键词:教学美育渗透;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357-01

一、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情感美和艺术美

阅读是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的基础和前提,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要注重反复阅读,在阅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用朗读方式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昧,赏析体味文本中的艺术美感。在指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要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和交流中感悟文本的文学之美:作者依次写了盼春——绘春——赞春。“春草图”描绘的春草是“偷偷地”钻,映人我们眼帘的是“嫩嫩的,绿绿的”。给我们的感觉是“软绵绵”的。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这样在一个大的青青原野上,动静结合,富有艺术美感。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经验、阅历,年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会见仁见智产生不同的心灵感受和情感认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即使学生认识存在偏颇,教师也只能引导,不能用标准答案去评价。窒息学生的多向性思维能力,保护学生的阅读激情,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要关注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关注精彩语段和名篇的背诵默写,注重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所以教师要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语言文字之美,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在读中品味、感悟、欣赏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优美的意境。在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揣摩语言,感悟理解课文,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反复思考推求语言的深层含义,精神实质和感情色彩。品味语言中细腻的感情色彩。文章的写作顺序是先整体构思,然后再由字词句联缀成篇。理解文章的顺序则是从整体到局部。所以整体阅读显得十分必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阅读,阅读文章时整体把握从内容到形式等主要方面。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注意字不离句,句不离篇,整体理解文中的意境,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可以说有文学就有美学,文因美存。阅读课虽没有音乐、美术那么育不可分割,理智评价与情感评价当融为一体。

二、特别加强朗读,诱发通感,让学生感受意境美

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自觉朗读的良好习惯。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的遍数多了,自然就理解它的含义了,正所谓熟能生巧。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对学生朗读能力要加强指导和培养,使学生明白:朗读时要立足于体会课文思想感情;读的时候要思索品味进入课文,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作者,沉浸于作者创造的形象意境,真正把握课文内涵;要让学生用规范的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朗读的时候语音不必太高,字音力求准确。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诗歌和散文的教学。可以教师读,读的时候配上合适的音乐。音乐本身即是一种美,是听觉的艺术,在课堂上用以辅助教学,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如教授《春》时,教师在范读的进修,可以放萨克斯的《茉莉花》,曲调优美、舒缓和上教师的抑扬顿挫的范读,学生一定会心旷神怡,进入到一种美妙的境界中去。也可以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品,听别人读可以自觉地进行审美判断,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情韵和气势,产生共鸣,受到感染,怡情怡性。

三、分角色排演,让学生创造形象美

这个活动老师亦可参加,也可以学生独立完成。就像演一幕话剧。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强烈的学习兴趣,能更深入地体味作品的内涵,从而提高文学素养和陶治情操。如《皇帝的新装》,分别由学生扮演皇帝、大臣、骗子、孩子等,语言、表情和动作可以夸张处理,既能增加强烈的讽刺效果,又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和把握,并且在表演中有一种创造美的享受。

四、透过直观,引发直觉思维,在思维中理解美

语文教材中关于自然美的描绘,许多不是自然的复现,而是作者意象的凝聚,因而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所描绘的自然美进行鉴赏时,应注意欣赏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

如《荷花淀》中的景物描写,就不纯是景物的表象,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教学中就应让学生识得其中的情与理。可以这样启发:月光下的荷花淀,风景如诗、如画,这是什么美?(自然美)在这美丽的背景下,水生夫妻恩爱难舍,这又是什么美?(人情美)这样美丽的家园,美好的生活,面临外敌不侵,怎么办?这么一引导,学生对水生嫂内心的感受以及水生们表现出的英勇无畏,非常容易理解,并且充分感受到情、景、意交融的美。再如:朱自清的《春》写得很美,但学生学这篇文章时正值秋天,则难以产生直观效应,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感受秋的成熟,发现自然界不同形态的美,领悟春华秋实的自然哲理,联想耕耘收获的人生价值,这样,教学中美的整体性都体现出来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理解了文章美的意蕴。

五、培养移情,展开想象,让学生想象美

语文学科培养审美想象力,就是要把作品的艺术美和现实社会联缀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加以比较、整合,进行再想象,唤醒学生的内心视象,由旧的表象推出新的表象。

有人说“语文教材是美的宫殿”,那么,作为审美中介的教师,就要全面深刻地挖掘语文教材所蕴含的美,不断完善学校的“美育”,让学生通过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观念,从而使庸俗自私低级趣味退避三舍。我们应该充分挖掘美、创造美,以美启迪学生的心灵,起到益智扬善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语感美育美的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