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浅析
2014-12-15黄健文
黄健文
摘 要:科学探究是我们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理念。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化学教学的内容,还是一种探究精神。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349-01
科学探究是我们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理念。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化学教学的内容,还是一种探究精神。科学探究是创造性活动,重在学生的参与和过程,它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品质。
一、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探究实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一节中教师可以把教材里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在得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后,增加用小烧杯做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当学生发现反应后质量不等于反应前的质量时,教师乘热提出:“反应前有什么物质?”“在反应中有什么现象?”“反应后剩下什么物质?”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动手“学化学”、动脑去“想化学”,使他们自主探究的体验获得知识形成过程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自主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化学知识本身,更在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例如在《氢氧化钠的性质》教学中,当学生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吹入二氧化碳气体时,溶液没有明显的变化,产生“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的探究任务。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动脑、想办法,提出了几个方案:生1:由于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我设计的方案是:将CO2与NaOH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加HCl,如果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生2:由于NaOH是碱性的,生成的是盐,应该是中性的,我设计的方案是在NaOH中滴几滴酚酞,这时酚酞显红色,再通入CO2,如果CO2能与NaOH反应,酚酞会褪色。生3:我设计的方案是:在一个烧杯里放入NaOH溶液,收集满一试管CO2,倒扣在烧杯里,如果CO2能与NaOH反应,试管里的气体减少,水会上升到试管里。并从中选择较好的方案亲自动手实验验证。
3、在合作交流中进行探究
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自主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间内在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分享探究性学习的成果。
例如,讲钢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时把学生分成几组,观察生锈的铁钉,让同学们讨论后猜想铁钉生锈的条件是什么?根据讨论进行实验设计,每天观察铁钉生锈情况,观察七天,并认真做好记录。通过对钢铁制品锈蚀的条件的探究,得出什么结论?对如何防止钢铁制品锈蚀有什么建议?
4、引导探究,创新提高
引导探究,就是将所学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于解决问题的探究实践之中,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重点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实践中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关系,这对培养和提高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主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自己得出结论,这样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真正体现了“教为引导,学为主体”的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二、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努力体现“探究”的过程性
教学实践会面临着探究时间的问题,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总是匆忙做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没有思考、发问和评价的时间。教学中可以根据探究的内容设置两课时或多课时。
2、要恰当地运用分组讨论,努力体现教学的全体性
课堂讨论是实验探究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师生双向交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在全班集体讨论时往往可能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发言的机会,这就需要通过分组讨论来弥补。分组讨论时,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的实际,采用同一层次的与不同层次的分组方式交叉进行,使全体学生受益。
3、要积极营造融洽、合作的教学氛围,努力体现课堂的民主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活跃的课堂气氛、高涨的学习情绪、竞争的学习机制,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新要求的教学过程要素。在课堂上我们要允许学生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话,提出自己的观点,哪怕是浅显的、可笑的、甚至是故意刁难的。对那些一时无法解释清楚的可以课后回答,对学生的错误或是故意刁难的也要用诚恳的善意的语调指出其不足,同时也要肯定其合理的部分,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促进学生间相互学习和借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让实验探究贯穿于化学教学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那么,学生不仅能更好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也能够得到训练和培养。
参考文献:
[1]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
[2] 赵玉玮.《新课程初中化学发展性评价》.新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