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的探讨

2014-12-15卢丽梅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1期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物理信息技术

卢丽梅

摘 要: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课程的整合,更是具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课件在物理课堂中,能直观、形象地展示各种物理现象,为学生学习创设丰富的物理情景,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过程。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学习情感;非智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322-01

在学校教育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得到广泛的认同,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课程的整合,更是具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课件在物理课堂中,能直观、形象地展示各种物理现象,为学生学习创设丰富的物理情景,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过程。

一、在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情感的问题

1、多媒体的普遍使用使学生的新奇感消失。在物理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的声、形、图、色并茂的物理情境,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随着电化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普遍应用,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新奇感逐渐消失。那些模式单一、不能结合物理学科实际特点的教学课件,如果只是片面追求界面华丽、媒体效果,而忽视学习者的认知特点,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产生厌倦情绪,导致学生由最先的好奇逐渐向无味转化,也就不难想象课堂教学效果差的原因了。

2、虚拟感性经验使物理规律的可信度下降。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实验不能做或效果不明显,这时,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用多媒体手段将其表现出来。但是,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的经验世界往往是虚拟的。在这一虚拟世界里,什么现象都是可能“发生”的,因此用多媒体课件模拟物理实验得到的物理规律,虽然结果和过程都是那么“精确”和“完美”,但学生对于模拟实验的真实性总会产生怀疑,从而使学生对从中得到的物理规律的可信度下降,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课件呈现过快、容量过大造成学生认知超载。物理学是追求简单和美的学科,它力图用最精炼的语言和公式来描绘大千世界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内在本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每个字母和词语都有着丰富的物理意义和内涵,但正因为如此,也给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造成了困难。而多媒体课件虽然可以快速又清晰的展现板书的内容,但如果切换过快或容量过大,学生认知反应的时间缩短,必然造成对物理规律理解上的障碍及认知超载,长此以往,学生学习中思维加工的“疲于奔命”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4、教学课件的程序化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减弱。传统物理教学方式在传授内容时,教师可以灵活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进度,而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的大多数多媒体课件,在制作之前已预先固定好了课堂结构、教学情境和学习路径而不能改动,课堂教学只能依照教学课件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定情景、程式化、整体型的教学课件,不利于教师的创造性发挥与教师个性教学特色的形成,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很容易使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减弱,也就很难达到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目的。

5、学生自制力不强造成网络自主学习迷向。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它充分利用了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也弥补了学生自身学习差异和整体教学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但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下信息容量巨大、内容丰富,并且是由多个节点和链构成的网络结构、关系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造成网络学习的盲目性与学习中的无力感。

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有效整合

首先,应根据物理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合理而适当的选择和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要提高艺术性、注意趣味性,从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但更要防止一味追求感官效果而忽视物理教学的实际特点,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而且,还要注意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将学生对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兴趣,从对声音和动画的关注转移到对物理过程的展现上来,这是我们在今后整合实践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次,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物理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能让学生动手的实验,尽量由学生操作,能在课堂中演示的现象,尽量真实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和本来面目。而计算机模拟实验,只有在必须的情况下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来进行,如那些无法观察的实验(如电容器充电、放电时极板上电量的变化)、无法完成的实验(如原子弹爆炸)等,而不能把虚拟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常态。

三、教学软件的设计要结合实际

教学软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可能反应、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制作交互性强、操作灵活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创造可能,防止程序化的演示禁锢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作为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还要善于运用语调、眼神和手势等来提示、传递教学信息,加强师生沟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必须坚持交互性原则,只有通过多元化的信息交互,才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有利于通过反馈来调整和改进教学,有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

四、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更需要教师的培养和引导,如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筛选、鉴别、获取、加工和处理的能力,通过任务驱动学习、教学环节的设计、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即时反馈等等方式,保证学生网络学习的实效性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红彩.冯秀琪.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探讨[J].中小学电教.2002(04).

猜你喜欢

非智力因素物理信息技术
只因是物理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我不是教物理的